摘要:優質校建設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當前各地職業院校積極申報,并以此作為提高知名度以及教學管理質量的重要抓手,項目申報成功后,如何建設成為后續工作中要思考的首要問題,能否形成切實可行的建設規劃是職業院校優質校建設能否通過驗收的前提。本文立足石河子衛生學校優質校建設實踐,探索醫藥衛生類中等職業院校優質校建設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職業教育;優質校;產教融合
引言
2022年3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和財政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兵團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的實施辦法》的通知,擬在兵團范圍內遴選擬建設優質中等職業學校,石河子衛生學校積極參與項目申報,最終被確立為重點建設優質中等職業學校之一。至今,優質校建設已開展近兩年的時間,申報之初的建設規劃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逐步趨于完善,形成具有兵團特色的醫藥衛生類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路徑[1-2]。
一、深入研究評價標準,對標理清建設思路
優質校是在國家示范校建設之后的職業院??沙掷m發展工程,優質校建設始于高職院校,高職優質校建設給中職院校作出了示范,中職院??梢詤⒖嫉荒苷瞻幔柙谏钊敕治鲈u價標準的基礎上,理清建設思路,從而制定合理的建設方案。
(一)研讀文件,劃分任務模塊
優質校建設是自上而下的系統性工程,教育行政部門發布的文件是對優質校建設的總體規劃,在撰寫申報書及建設方案時應仔細研讀文件,找出文件中對優質校建設的總體要求及細節規定,找準關鍵點后精準發力。學校組成申報小組學習文件,明確逆向思維的工作方式,從研究文件中涉及的評價要點開始,參考高職優質校評價,預判中職優質??赡苌婕暗脑u價標準,根據評價標準找出優勢與薄弱點,羅列建設任務及預期目標。最終,項目申報小組從基礎設施、師資力量、人才培養、輻射帶動等方面理清建設思路并以此為基礎劃分任務模塊。
(二)校內自查,找出薄弱環節
1.硬件設施待改善
石河子衛生學校始建于1958年,承擔著為邊疆地區培養基層醫藥衛生人才的重任,由于建校較早,學校在基礎設施方面較為薄弱,存在教學、實訓設施陳舊的問題,不利于開展數字化教學及實訓,是后續建設任務中需要首先改善的地方。
2.師資隊伍需優化
學校地處省直轄行政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在兵團范圍內相對優良,多年來吸引了大批來自疆內外的人才,得益于區域優勢,學校師資力量充足,但對教師的培訓缺乏系統性規劃且對外交流合作較少,教師隊伍創新動力不足,因此需進一步規范、優化。
3.人才培養欠精準
學校目前主要招收疆內應屆初中畢業生,但近年來隨著兵團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提高,學校在人才輸出方面的問題日益顯現。中職生進入醫療機構難度增大,選擇繼續升學的學生居多,但高職院校醫療衛生專業招生人數有限,多數升學的學生不能繼續就讀醫藥衛生類專業,選擇服從調劑進入其他專業學習,不利于個人長遠發展,究其原因,與學校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不能緊跟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發展趨勢有關,這是優質校建設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4.輻射帶動顯不足
作為兵團老牌職業院校,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管理及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取得豐碩成果,但在輻射帶動兵團職業教育發展、產教融合服務社會、技術創新服務行企方面則表現出動力不足、舉措欠缺、執行力弱,距離優質校評價標準有較大差距,需要在建設方案中明確工作思路。
二、統籌兼顧合理分工,建立高效工作體系
中職優質校建設是國家示范校建設計劃的深化與拓展,隨著職業教育高水平、快速發展時代的到來,優質校建設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面臨大量工作。例如專業群建設、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社會服務能力提升、職業教育領導力提升、教學管理水平提升、教育品牌特色打造、校園文化建設等[3],管理者需要統籌兼顧、擬定建設方案并組建具有創新能力的工作團隊,形成自上而下協調配合的高效工作體系,才有可能在建設周期內完成各項工作、做出成效。
學校對現有職能部門合理分工,將優質校建設融入日常工作,建立協同工作機制是當前最為可行的辦法。校黨委統籌各項工作,黨政辦公室把握建設方向、主抓文化建設、宣傳建設成效,收集整理資料;教務科負責教育教學信息化、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重構、實訓環境改造、教學團隊培育等核心工作,招生就業辦公室探索中高職貫通培養、產教融合謀發展、職業技能培養拓展就業、校企合作服務社會等可以擴大學校影響力、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發展路徑;教科研室主抓標志性成果打造,如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學生技能大賽、技術創新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夠彰顯學校辦學實力的觀測指標;學生科則應在學生管理、文化育人方面發力,保證優質校建設期間的安全穩定,展現學生良好風貌,凸顯育人成果;總務科做好優質校建設各項后勤保障工作。各部門工作有側重、有協調與配合,才能形成高效的工作體系。
三、持續推進產教融合,打造優質特色專業
中職院校高速發展的關鍵在于從長遠發展及市場需求角度調整專業設置、謀劃專業群建設,形成布局合理、有優勢、有特色的專業結構。專業群的劃分應具有一定內在邏輯,或基于發展路徑或體現辦學特色,也可以從產教融合方式、就業關聯程度方面組合,進一步深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解決專業建設思路與職教發展階段不匹配、專業設置結構與產業布局現狀不符合的問題[4]。
(一)分析現狀,審視專業發展
學?,F有護理、藥劑、中藥學、康復技術、醫學檢驗五大專業,其中護理、藥劑、醫學檢驗是建校之初就設立的傳統專業,歷經60余年的發展,生源穩定,升學就業狀況良好,有長期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藥劑專業在示范校建設期間開啟訂單式培養,與疆內連鎖藥品零售機構合作培養藥品購銷員。醫學檢驗專業主要通過理實一體方式為基層醫院培養檢驗技士。中藥學和康復技術專業是新設置的專業,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傮w來看,學校各專業在發展的歷程中體現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式發展的趨勢,但在深度方面尚未達標。
(二)需求引領,打造特色專業
中等衛生職業院校的專業應該有特色、符合區域產業發展趨勢,這就要求院校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優質校視域下的產教融合不僅要有最基礎的校企合作,還要從深度、廣度方面不斷拓展延伸,例如,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共建實訓基地、教學資源共享共建等,甚至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吸引行企參與多元化辦學[5]。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及行企技術革新情況調整專業設置、細化專業方向、重組課程內容,真正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
以護理專業為例,近年來中職護生就業壓力增大,升學成為學生首選。但升學方面的形勢同樣不樂觀,石河子衛生學校畢業生中僅有20%左右能夠順利進入高職院校繼續就讀護理專業,大多數學生服從調劑就讀非醫學專業。另一方面,兵團養老服務機構、母嬰護理機構期望有護理專業教育背景的專業人才加入并長期、穩定地在機構中從事相關工作,但中職護理專業在培養過程中對專業方向細化不夠,學生在走出校門后因老年護理、母嬰護理知識與技能尚不足以從業,往往需要用人單位花費大量時間再次培訓,在此過程中,學生可能因為培養周期過長、價值感缺失等問題離職。導致學校人才輸出與區域發展、行企需求不匹配,勢必影響最終的就業環節,造成學校與行企資源雙向浪費的問題。究其原因,還是產教融合程度不夠深入,校企合作模式單一造成的教育發展與產業發展脫節。因此,優質校建設期間的職業院校應表現出更多的主動性,在專業設置及發展方向上適時而動,按照區域及行企發展需求不斷調整以保證人才培養符合市場需求。2023年,石河子衛生學校護理專業與疆內一所高職院校簽訂共同培養協議,計劃于2024年正式開啟“2+3”培養模式,實施護理專業老年護理方向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優質校建設期間,學校將著力于緩解兵團養老服務業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重點培養以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為基礎、側重老年照護方向的技能型人才,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打造特色專業。
四、建設一流師資隊伍,組建核心教學團隊
優質校建設的目的是高質量育人,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必要前提和有力保障[6]。作為教育高速發展時代的職業院校教師,首先應堅持立德樹人,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塑造學生;其次,要具備不斷更新知識與技能的能力,緊跟行企發展趨勢,了解行企崗位需求,傳授給學生最實用的知識與技能,綜合運用數字化教學手段,輔助理論與實訓教學,向學生呈現最貼近工作情境的課堂;最后,還要善于發現問題,能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科研創新優化教育教學實踐,在團隊中發揮個人優勢、體現個人價值。
(一)分段培養,做好長期規劃
學校按照教齡劃分青年教師、骨干教師、資深教師,實施青藍工程結對幫扶入校5年以內的青年教師快速進入教師角色;鼓勵從業5年以上的骨干教師多渠道提升教學能力,為骨干教師創造培訓交流機會,拓寬眼界、激發教學創新能力,勝任專業人才培養。教齡10年以上的資深教師,注重教研能力提升,通過課題研究、項目申報把握職業教育發展動向,為學校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二)對接行企,提升職業素養
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強調雙師型教師比例,培養合格的職業院校教師不僅要依靠學校自身,還要走出校門、走進行企[7]。學校制定了教師全員企業實踐制度,思政課和公共基礎課教師赴行企調研,感悟職業精神,為課堂教學實施有針對性地思政教育積累素材。專業課教師利用寒暑假赴行企跟崗實踐,更新專業知識與技能,做到全體教師懂思政,公共基礎課教師結合專業講基礎知識,專業課教師結合崗位講專業知識。
(三)名師引領,組建核心團隊
學校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需要標志性成果提高知名度,獲得同行以及社會認可,而標志性成果打造需要依靠團隊力量實現。依托兵團名師工作室建設項目在護理和藥劑專業組建兩個名師工作室,資深教師帶領團隊做好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課程改革、社會服務、技能大賽指導,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專業核心教學團隊。
五、開展工作質量評價,科學改進工作方法
優質校項目的實施給職業院校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回顧兩年來的工作,學校優質校建設有成效也有問題。例如,為實現衛生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學校各部門、各專業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引進信息化辦公軟件、教學管理平臺、虛擬實訓系統、仿真教學設備,但缺乏整體規劃,實施子項目時未考慮兼容互聯問題。此外,學校在制度建設方面缺乏前瞻性。優質校建設必然會在常規工作之外帶來一些新的工作,新工作需要新制度加以規范約束,在具體開展過程中,由于多數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學校來不及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造成做工作走一步看一步,出問題了再想辦法補救,容易導致項目實施進度緩慢、教師工作積極性下降、拆東墻補西墻的局面。
針對上述問題,學校逐漸意識到質量評價與過程控制對優質校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在后續工作中明確了全程質量評價的工作思路,引入科學的項目管理方法,著手整改缺乏統籌及前期準備的項目。
結語
優質校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培育優勢特色專業是優質校建設的核心,作為衛生類職業院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應局限于專業數量的擴增和硬件設施的改造,而要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充分利用區域資源,深耕產教融合,結合本校實際走出特色化的建設道路。
參考文獻:
[1]藍潔,劉鈺珊.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的政策杠桿與系統審思[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5):16-23.
[2]田京,張裕晨.高職高?!皟炠|?!钡脑u價方法與建設路徑—高職高專“優質?!苯ㄔO與評價論壇綜述[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8,34(04):31-34.
[3]黃斌.領導力提升: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關鍵[J].職教論壇,2017,(13):41-45.
[4]劉永亮,楊延波,王雪松.高水平高職學校專業設置布局與建設改革路徑探索與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2024,(02):45-47.
[5]陳志堅.優質校建設項目背景下高水平專業建設研究——以晉城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2(04):18-21.
[6]王趙慧,白友強.高職院校教師企業實踐路徑研究—基于優質校建設背景[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20,26(04):30-32.
[7]張燕燕.基于PDCA循環的優質校項目建設中質量問題和改進方案研究—以W校為例[D].山東大學(威海):2022.
(作者單位:石河子衛生學校)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