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構造法在初中數學解題中的運用,通過利用勾股定理構建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中的恒等式逆命題構建一般三角形、利用圓的定義構建輔助圓等思路,為廣大學生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幾何構造法;初中數學;解題思路
幾何構造法是初中數學解題思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幾何構造法解題,可將抽象、復雜的題目變得直觀、簡單,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1" 利用勾股定理,構建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在初中數學平面幾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利用幾何構造法解決數學問題,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例1" 已知a,b,c,d均為正數,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等于b2+c2,a2+c2+d2+2cd,a2+b2+d2+2ab,請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分析" 題設三角形勢必會導致計算過程極為復雜,且需要利用海倫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整體計算過程相對繁瑣.如將已知代數式變形為c2+b2(①式)、a2+c+d2(②式)、d2+a+b2(③式),將三條線段進行轉化后,可簡化計算流程.具體解題思路如下:
圖1
如圖1,BC=AD=c+d,DC=AB=b+a,根據勾股定理可得出CF=d2+a+b2,FE=c2+b2,EC=a2+c+d2,△CFE即為所求三角形.根據S△CFE=S矩形ABCD-S△CDF-S△FAE-S△EBC,最終得出△CFE的面積為12(ac+bc+bd).
2" 利用三角形中的恒等式逆命題,構建一般三角形
從三角形中的恒等式逆命題出發構建三角形解題,可有效提高解題效率,目前常見的三角恒等式如下: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cotA·cotB+cotB·cotC+cotC·cotA=1,
cos2A+cos2B+cos2C+2cosA·cosB·cosC=1,
cosA+cosB+cosC=1+4sinA2·sinB2·sinC2,
tanA2·tanB2+tanB2·tanC2+tanC2·tanA2=1,
sin2A+sin2B+sin2C=4sinA·sinB·sinC.
例2" 已知正實數p,q,r,滿足關系式p+q+r+2pqr=1,
求證y-qr+z-qvz-m+y-m-1-y2-p有唯一解.
分析" 三角形恒等式cos2A+cos2B+cos2C+2cosA·cosB·cosC=1在結構上類似已知等式,可根據0lt;p,rlt;1構建如圖2.
根據圖2可以看出,銳角△ABC內接于半徑長為12的圓中,其中H為垂心,p=cos2A,q=cos2B,r= cos2C,0lt;cosAlt;1,0lt;cosBlt;1,0lt;cosClt;1,
圖1
易證AH=cosA=p,BH=cosB=q,CH=cosC=r,進而利用面積關系即可求證(p,q,r)的唯一解.
3" 利用圓的定義,構建輔助圓
例3" 如圖3,AB=BC=CA=AD,AH⊥CD于點H,CP⊥BC交AH于點P,求證S△ABC=34AP·BD.
分析" 該題是證明△ABC的面積等于34AP·BD,而AP·BD并非三角形的邊,并且在正△ABC中,S△ABC=12·AC·BC·sin60°=34AC·BC,由此可以看出,問題等價于證明34AC·BC=34AP·BD,即AC·BC=AP·BD,改寫成比例的形式為ACBD=APBC,即證明△APC∽△BCD.根據題目條件可以得出∠ABC=∠ACB=∠BAC=60°,∠BCP=∠AHC=∠AHD=90°,∠ACP=30°.從本質上看,有關度數推導相等角的過程相對復雜,對此可利用AB=CA=AD即三條線段共端點A為基礎,構建以A為圓心,AB為半徑的圓.
圖3
進而根據上述圖形,利用圓弧所對應的圓周角、圓心角等相關知識,可以得出∠BDC=12∠BAC=30°,最終得出∠BDC=∠ACP,∠APC=∠PCH+90°=∠BCD,所以△APC∽△BCD,問題得以求證.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幾何構造法在初中數學解題過程中的應用進行討論與分析,以了解幾何構造法在初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價值,旨在為廣大學者提供參考及幫助.
參考文獻:
[1]李琴霞.幾何構造法在初中數學解題過程中的妙用[J].中學數學,2023(20):67-68.
[2]趙妍珊.構造法在初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2015,22(22):4.
[3]季紅梅.借圖發揮精巧構思——構造法在初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4(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