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實踐中要正確把握教-學-評一致性理念的內涵,精準確立教學目標,精心編制與教學目標匹配的評價任務,圍繞評價任務開展教學活動.這種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理念的教學實踐活動能有效保障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成效,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本文以浙教版“有理數的減法(1)”為例進行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有理數
1" 引言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稱“課標”)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數學核心素養,著力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1].課標強調指出教師的教學要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與課堂的評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構建有效的、指向核心素養的數學課堂.
2" 教-學-評一致性的內涵
教學目標作為教學活動的最終落腳點,無疑是教、學、評三項活動的指揮棒.教-學-評一致性的核心是教學目標的確立.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有效性如何、是否達成既定的目標,則需要全程進行評價活動,實時監控,因此教-學-評一致性的關鍵是評價活動的設計.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應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1].可見,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3" 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探索
為確保教、學、評三者之間的一致性,首要步驟是圍繞教學目標構建評價任務,在評價任務的指引下,實施具體的教學活動,并對教學活動的環節進行評價;最后基于評價結果,對教學進行優化,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下面以浙教版“有理數的減法(1)”為例進行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探究.
3.1" 依標據本,確立教學目標
從課標入手.課標要求學生掌握有理數加、減、乘、除、乘方及三步內混合運算,并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有理數減法教學重在法則的掌握與應用,旨在培養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抽象能力、運算能力、應用意識.
從教材入手.教材從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提煉出數學問題,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后續有理數乘除等運算的學習在方法上作鋪墊.
從學情入手.在學習“有理數的加法”的時候,學生學會了用數軸驗證有理數加法運算的合理性,歸納出有理數加法法則,會用有理數的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具備了一定的運算能力、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有理數的減法作為加法的逆運算,其本質仍是加法運算,因此學生有能力用類比加法的方式來研究.
綜上所述,確立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目標1" 通過實際問題抽象出有理數的減法運算,充分經歷實際問題數學化的過程;經歷有理數減法法則產生的過程,明確法則的合理性.
目標2" 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掌握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培養運算能力.
目標3" 會用有理數的減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通過綜合探究活動,了解有理數加減運算的有關重要結論,提升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增強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3.2" 緊扣目標,編制評價任務
在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評價任務的本質是學生需要完成的具體學習任務,評價任務需要緊扣學習目標進行設計.評價任務應自始至終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課堂,將學習目標和教學活動相關聯,將教學目標轉化為評價任務[2].
評價任務1(針對目標1):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提煉出有理數減法運算的過程,并對有理數減法有初步的認識.通過活動將有理數加法與減法進行對比,組織引導學生充分討論,體會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正確性,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評價任務2(針對目標2):借助計算訓練和數學小游戲,深度鞏固學生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理解.
評價任務3(針對目標3):通過實際情境,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數學化,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創設綜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有理數加減運算的重要結論,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3.3" 對照任務,演繹教學活動
3.3.1"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針對評價任務1)
問題1" 請觀察海口市某一時間段連續七天的氣溫變化折線圖(圖1),從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圖1
設計意圖" 從學生熟悉的氣溫變化折線圖入手,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提出“每日的溫差”這一信息.寫出算式(如23-18=5),引出減法運算(減數為正數).
問題2" 圖2是同一時間北京市的氣溫變化情況,你又能得到哪些信息?
圖2
設計意圖" 前一問計算每日溫差,學生列出的算式減數是正數,在小學階段已經非常熟悉;而這一問列出的算式減數是負數,如5-(-6),這一陌生的算式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問題3" 算式5-(-6)該怎樣計算呢?請在小組內討論,并請組長作代表發言.
設計意圖" 面對5-(-6)如何計算這一問題,經過討論,學生給出諸如利用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負數的實際意義、溫度計直觀數數、加減互為逆運算等方法.經歷小組合作后,學生充分體驗到有理數減法的意義和結果,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討論結束后,組長對組員的表現進行評價.
3.3.2" 探究歸納,形成法則(針對評價任務1)
問題1" 觀察算式5-(-6)=11,5+6=11.兩個算式有何異同點?請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有理數減法計算的方法(暫且不稱之為法則).
設計意圖" 通過問題驅動,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有理數的減法可以轉化為加法運算.但是他們對這個轉化是否具有普遍性并沒有十足的把握.這一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增強符號意識.
問題2" 這位同學總結的計算方法是不是有普遍性呢?是不是適用于所有的式子呢?請組內每人寫出有代表性的算式,再由組長整理匯報成果.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將正-正、正-負、正-零、負-正、負-負、負-零、零-正、零-負、零-零9個算式(有具體數的運算)作為代表進行轉化加法運算,讓他們感受到前一問中總結的有理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具有普遍性.教師適時將這一轉化方法稱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通過這個環節,學生懂得了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正確性和普遍性,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嚴謹性.
3.3.3" 當堂訓練,熟悉法則(針對評價任務2)
問題1" 2-(+8)=2(" )=(" );
3-(-6)=3+(" )=(" );
-5+(-1.5)=(" ).
問題2" 數學小游戲.組內任選兩人(每人編寫5個算式),一人先說出兩個數相減,另一人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快速計算結果,然后兩人再交換游戲.比一比,看誰答得又對又快.
設計意圖" 通過當堂訓練,促使學生對減法法則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即①針對減法運算,加法運算沒必要反過來變為減法;②被減數不變,減數變相反數.通過數學小游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參與度,學生在激烈的氛圍中掌握了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培養了運算能力,增強了符號意識.
3.3.4" 鞏固提高,應用新知(針對評價任務3)
請在橫線上提出問題,并列式計算:我國吐魯番盆地最低點的海拔約-154米,死海湖面的海拔是-430.5米[3],我市四明山最高峰金鐘山的海拔約為1018米.求?
設計意圖"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服務于生活.本題設問缺失,反而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僅能鞏固本節課有理數的減法的知識,而且能驅動學生對之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合,還展望了后續有理數的除法等運算,為后續學習作了鋪墊.本環節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了提升.
3.3.5" 靈活運用,發展創新(針對評價任務3)
數學游戲:一副撲克牌牌面有黑紅兩色,黑色牌記作正數,紅色牌記作負數.
規則:從中任意抽2張牌,進行加減運算,分別寫出運算結果最大的算式和最小的算式.
若將規則改為抽取3張牌呢?更多張呢?你能快速寫出結果是最大值和結果是最小值的算式嗎?
問題:你能發現這個游戲的秘訣嗎?請與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 通過撲克牌游戲的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這個游戲對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創新意識要求較高.該問題作為整節課的壓軸呈現,將學生的思維推向課堂的高潮,使他們實現了從知識到能力的跨越.
3.3.6" 奮勇闖關,課后評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實施動態監控,并根據課堂評價反饋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以保障教學過程中教-學-評三者的緊密一致與有效銜接.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還需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修正.課后評價可以闖關形式呈現,從基礎的計算到有理數減法的應用,最后再到以綜合探究題結束.課后評價的編制緊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從基礎的知識立意逐級提升到能力立意,導向數學核心素養.
4" 結語
教-學-評一致性作為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目標為中心、教為主導、學為主體、評為量尺,即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評價則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成效,為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依據.教-學-評一致性是一套有機且高效的教學底層邏輯,它為提升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張袁圓.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如何落實評價任務[J].教育界,2022(10):41-43.
[3]范良火.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