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數字化時代,學生學習已不再局限于課堂時間和物理空間,而是逐漸向自主化、個性化和多元化方向發展,構建適應時代需求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文章以藍墨云班課在線教育平臺為例,探索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學生自主化學習模式的構建策略,通過課前推送學習資源、加強課堂教學互動、課后知識鞏固與拓展等教學步驟,借助平臺實現實時監控、反饋與個性化指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其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數字平臺;自主學習;生物化學;藍墨云班課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5.03.04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Mobile Digital Platforms
GAO Ye, YE Hua
(Xi'an Medical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309)
Abstract In the digital age, students' learning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classroom hours and physical spaces. Instead, it is gradually developing towards autonomy, person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Constructing a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l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of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aking the \"Lanmo Cloud Class\"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an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l for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Through teaching steps such as pushing learning resources before class, strengthening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action, and consolidating and expanding knowledge after class, the platform is used to achieve real-time monitoring, feedback, and personalized guidance. This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strengthen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ir learning, and thus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digital platform; autonomous learning; biochemistry; Lanmo Cloud Class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為在線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持。在線教育不僅改變了知識獲取和信息傳播的方式,還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理念。生物化學作為一門復雜且涉及多學科交叉的課程,亟須借助現代化教學平臺的支持,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而藍墨云班課平臺作為當前具有代表性的教學輔助工具,因其強大的資源共享和數據分析能力,成為推動自主學習模式構建的重要載體。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生物化學課程資源建設,不僅需要對現有課程內容進行數字化、系統化整理,還應關注資源的豐富性和網絡傳播的適應性,從而構建便于學生自主學習、互動的教學資源共享體系,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1" 藍墨云班課平臺的優勢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動下,藍墨云班課、中國大學MOOC、雨課堂、云課堂等一系列網絡學習平臺逐步在高等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推廣[1]。其中,藍墨云班課以其創新的教學理念和技術優勢,成為高等教育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典范,其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有助于提升教學的靈活性與便捷性
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可以隨時隨地上傳教學資料,如課件、視頻、圖表等,學生也能通過智能設備進行學習,完全不受時空的束縛。平臺具備數據分析功能,教師可以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行為表現,從而更加精準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在信息技術支持下,藍墨云班課使得教學和學習活動變得更加高效、互動。
1.2" 有助于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借助藍墨云班課平臺,教師可開展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時間安排和學習進度,靈活地利用平臺資源進行復習和預習,擺脫以往單一教學模式的限制。平臺提供的在線論壇和互動功能,使得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與教師或同學展開討論,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與動力。這種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高度靈活的學習模式,真正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
1.3" 有助于營造一個高度協作的教學環境
藍墨云班課憑借其開放性和可擴展性,使學生可以隨時訪問平臺上的學習資源,還能夠通過平臺參與小組討論、案例分析、作業互評等多種教學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協作與互動。每個學生在平臺上都可成為知識的分享者和學習活動的組織者,這種學習模式推進了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教師也可以通過平臺上的多種互動功能,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知識探討,從而增強教學的互動效果。在這種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也得到改善。
2" 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構建策略
2.1" 自主預習:課前推送學習資源
課前,教師可利用藍墨云班課平臺上傳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在正式課堂開始前進行知識的預熱和自主探究,提升其學習的主動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將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課件、視頻、音頻、電子書籍以及相關的學術文章,提前上傳到系統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安排,自主選擇合適的時間瀏覽這些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準備[2]。對于生物化學這類涉及大量復雜概念和專業術語的學科,課前自主預習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將重點和難點知識點通過微課視頻或多媒體課件的形式簡明扼要地呈現出來,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掌握核心內容,并為課堂上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另外,課前推送的學習資源在形式和內容上應具備系統性和層次性,以適應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需求。藍墨云班課平臺支持多種格式的資源上傳與分享,使教師能夠靈活組合各類學習資料,從而為學生提供內容多樣、形式豐富的學習資源。例如,教師在進行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準備時,可以將復雜的生化反應過程通過動畫視頻呈現,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反應機制[3]。同時,教師還可以提供多種輔助材料,如表格、思維導圖以及課后練習等,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求,使得學習內容更加靈活、多樣。通過推送豐富且結構化的學習資源,教師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預習,還能激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從而提升他們在正式課堂上的參與度與互動性。藍墨云班課平臺還提供了資源追蹤和數據分析功能,教師可以實時查看學生的資源瀏覽情況,從而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調整后續教學安排。
為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主動性,教師可在課前布置互動性較強的學習任務。藍墨云班課平臺的互動功能使得教師可以在推送資源的同時發布預習任務和引導性問題,鼓勵學生在學習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討論[4]。例如,教師可以針對生物化學中的復雜概念,如酶的催化機制或代謝途徑,設計一系列引導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觀看相關教學視頻或閱讀文獻后進行答題,并提交個人的思考成果,以增強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推動課前自主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單向的知識接收過程,而是一個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2.2" 互動學習:加強課堂教學互動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藍墨云班課平臺的互動功能,在課堂上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形成一個更加活躍、高效的學習氛圍[5]。首先,教師可利用平臺的互動工具在課堂上進行實時提問,針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與調整。與傳統的提問方式不同,藍墨云班課的提問功能可以隨機挑選學生回答問題。這種情況下,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課堂互動的積極參與者。通過即時反饋和答題情況的自動統計,課堂變得更加有趣,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節奏。比如,在講解復雜的生物化學概念時,教師可以使用平臺的互動功能拋出一個開放性問題,如“機體有哪些天然化合物可以作為抗氧化劑?”,讓學生分組討論或者個人回答來進行探討。
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教師可利用該平臺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平臺支持課堂中的簽到、提問、測驗等多種形式的互動任務,可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高效。例如,教師在課程開始時可以使用簽到功能,便捷地記錄學生的出勤情況,避免傳統點名的煩瑣流程。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隨時發起在線測驗或問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課堂的緊張感和學生的參與感。例如,在進行生物氧化相關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設計類似于“丙二酸是否能抑制呼吸鏈?”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測驗做出判斷,并在課后通過系統自動批改的功能查看答案解析。教師通過這一功能可以迅速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調整,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藍墨云班課平臺在加強課堂互動的同時,也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學習。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平臺的討論區、實時互動等功能與教師交流,還可以在同學之間分享學習心得和解答彼此的疑問,從而打破傳統的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模式,轉而建立起一種多向互動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藍墨云班課的討論區,教師可以發布具有挑戰性的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深度討論與協作。例如,在講解糖代謝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維生素B6缺乏導致肌無力的生化機制是什么?”讓學生在平臺上進行討論并提交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還是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要推動課堂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
2.3" 交流評估:課后知識鞏固與拓展
布置課后作業是學生內化課堂知識的重要環節,相較于傳統手工寫作任務,利用藍墨云班課平臺作業發布和批改功能,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生物化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交關于酶催化機制的研究報告,學生可以通過圖片、文字和化學反應圖示綜合表達。在此過程中,運用平臺的自動批改和評分功能,可減輕教師的批改負擔,并通過即時反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不足,如記錄每個學生的作業提交時間、正確率以及完成情況,使教師得以全方位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并基于這些數據對后續的教學設計進行調整。若學生在某個知識點上頻繁出錯,教師可以在后續課程中針對性地展開補充講解,提高教學的精準性和針對性[6]。
教師可以在課堂結束后設置開放性問題,并發布在平臺的討論區中,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討論。例如,在討論蛋白質化學時,教師可以提出“蛋白質的三級結構是如何影響其功能的?”或“為什么某些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等問題。學生可以在討論區發表見解、質疑同學的觀點并進行深度互動,從而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并通過相互討論激發更多的思考。在合作學習方面,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并為每組設計復雜的研究任務或項目,如設計一個生物化學實驗方案。學生通過平臺進行分工協作,運用課上學到的知識共同完成任務并提交結果。
階段性評估與持續反饋是學生學習進展的檢驗方式,同時也是教師調整教學策略的重要依據。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教師可以設計并發布在線測驗,以便在課程的不同階段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例如,在生物氧化單元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發布一份涉及呼吸鏈機制的在線測驗,題目可以涵蓋電子傳遞鏈的反應步驟、氧化磷酸化的能量轉化過程等內容。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個別成績欠佳的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制訂具體的學習計劃,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藍墨云班課的積分激勵機制能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參與測驗、完成作業和小組任務積累積分,這激勵學生在課后積極參與學習,不斷提升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3" 結語
基于移動數字平臺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研究,不僅為現代教育注入了創新活力,還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靈活、高效的學習和互動環境。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整合多種教學資源,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和任務,精準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 楊超,高涵,李淑艷,等.混合教學模式下運動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的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24,38(5):21-24.
[2] 劉丹青,王宇寧,郭連云.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教師職后教育模式探究[J].職業教育,2023,22(23):11-15.
[3] 饒冬梅,王海燕.融合PBL的混合模式在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育中的實踐研究[C]//2023年第二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2023:321-324.
[4] 包鵑,林江,王超,等.基于“雨課堂”和“騰訊會議”的醫學生物化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2(11):41-44.
[5] 謝彥杰,王卉,潘汝浩.基于小組合作的“生物化學實驗”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設計與實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22,12(3):47-51.
[6] 朱寶安,馬永超,趙麗芳.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高專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研究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