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設計預習單、技術倒教、問題導向、角色賦能、動態分層、激勵反饋等方法措施,幫助學生利用好空中課堂的優質資源,做好預習工作,以教的方式的轉變帶動學生學的方式轉變,提升課堂實效,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學習品質,進而提升核心素養。
關鍵詞:逆向分解;問題導向;跨越式跳高
中圖分類號:G6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2-0035-03
跨越式跳高往往按照助跑、起跳、騰空、過桿和落地等技術動作的先后順序進行學練。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畏難情緒,對空中姿態理解較慢,還容易出現以下幾個問題:1.助跑起跳,擺動腿和起跳腿易混淆;2.起跳后,兩腿的發力順序和方向不明確;3.騰空后,空中姿態易變形;4.害怕起跳、騰空等,最后導致跨越式跳高技術的學習周期延長,學習效率降低,學生成就感受挫。《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根據體育學習實踐性和健康教育實用性的特點,強調從“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1]。創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倡導將教師的動作示范、重點講解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有機結合,將集體學練、小組學練與個人學練有機結合。為解決上述難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一、預習單——鼓勵探究式學習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推出的空中課堂優質的教學資源,基本是適合在家中學練的內容,可以作為學生預習的資源,但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往往是沒有重點的觀看,不知道要抓住哪些重點,達不到預習的效果,解決此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一份精心設計的課前預習單,帶領學生有目的性的預習。結合教學目標、重難點、學生預習的學習特點以及空中課堂中體育教師對知識點的解讀,設計預習單(圖1)。
二、“逆向分解”——打破思維定式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將知識主動構建,筆者梳理有利于提高跨越式跳高技術的練習內容和方法,突出練習的有效性進行重組,進而制定出跨越式跳高“技術倒教法”教學內容(表1),豐富跨越式跳高的教學方法,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練熱情。
以學生體驗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技術倒教法”為前提,以“多樣化練習”為抓手,不斷提升練習的難度,通過教師錄制視頻、制作PPT,激發學生興趣,感受“層層體驗,層層過關,層層樂趣收獲”的過程樂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深度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問題導向——引導深度學習
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學習目標、重難點,結合學生易犯錯誤,精心設計問題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動作改進的方法,通過連續的問題引導和延伸,幫助學生逐步深入探索和理解所學的知識,在實際運動中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能和能力(表2)。
四、角色賦能——激發主動性學習
在課堂上創設真實的“角色”,增強課堂吸引力,讓學習真實有效的發生,學生獲得多樣角色的真實感受,讓學習有代入感和使命感。使學生明確各自的分工職責,能夠開展良好的合作學習,主動發揮特長,形成小隊或者是班級成員之間能力互補,積極主動去探究實踐,促進每一位學生建構新的、更深層的理解和認知,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自我能動性(表3)。
五、動態分層——致力階段性提升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一直處于合作思維的學習狀態中,使學習者之間的交流討論、意見探討、問題衍生等均發揮集體育人功能,達到團隊共贏的目的。依據學習階段、學習目標掌握情況等在不同的學練階段進行不同需求的動態分層,關注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進步”的喜悅,使學生在對應層次有針對性的提升,分化教學目標以達到教學總目標最大程度的實現,本節課分層目標如表4所示。
六、激勵反饋——綜合評定學習成果
在終結性評價階段,不能單純以高度確定技術的掌握情況,因為身高、體重、下肢的爆發力和身體協調性等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差異性,這些都對最后的高度有影響,筆者采用跨越式跳高技術動作掌握情況自評、互評分析表(表5),用★的數量和高度相結合,以自己的進步幅度最大化為學習導向,激勵學生繼續學習。
此外,在最后的總結評價階段,評選出“最佳跳高運動員”“最佳技術示范員”“最佳教練員”“最佳評委”“最佳器材管理員”等榮譽角色,在課堂內進行頒獎表彰,推動學生合作等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七、小結
本案例巧妙借助課前預習、逆向分解、問題導向、角色賦能、動態分層、激勵反饋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探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在學習跨越式跳高中克服騰空、落地的恐懼心理,快速建立擺動腿和起跳腿依次過桿的動作概念,并借助層層遞進的“問題鏈”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借助高階思維推動運動技術的學習,提升學生的技術水平、合作能力和學習品質,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基金項目:2023上海市大中小學教師學科研修基地專業發展實踐研究項目DZXJD-202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