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是指以特定主題為中心,整合相關文本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基于主題探索和建構知識。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深度理解知識,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基于此,教師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層面探索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策略,帶領學生在單元主題的引領下深入解讀文章內涵,汲取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暢娟(1986—),女,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新寧鎮十里鋪小學。
在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整體視角出發梳理單元知識,提煉閱讀主題,運用多元化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本文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探討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價值
(一)促進學生深度理解知識,發展批判性思維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圍繞一個中心思想或話題組織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更加系統的知識結構,促使學生跨越表面的文字理解,深入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層含義,如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文本內容所依托的社會背景、文本的現實意義等。隨著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逐漸深入,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刻且全面,能夠形成自己的見解,發展批判性思維。
(二)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拓寬文化視野
通過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學生不僅能在具體的語境中綜合學習豐富的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而且能在生動的情境中靈活運用語言知識,如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寫作練習等活動情境運用語言知識。這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1]。此外,圍繞主題進行語言交流活動還能讓學生深入了解文化知識。例如,在圍繞“節日”這一主題進行交流時,教師除了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介紹我國的傳統節日,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其他國家的節日習俗,從而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節日文化,拓寬文化視野。
二、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基于單元內容,縱向探索
1.梳理文章脈絡,把握全貌
通過梳理文章脈絡,學生可以從整體上理解單元內容的整體框架,從而將零散的知識整合起來,形成系統化的認知。教師應引導學生提煉單元文本的主要線索,分析文本段落之間的關系,總結文本的中心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是“革命歲月”。該單元通過幾篇與革命歷史緊密相關的文章,展示了革命歲月中的英雄事跡,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師可以按照教材順序,指導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從而把握單元全貌。如在《七律·長征》的教學中,教師先與學生共同回顧紅軍長征這一偉大壯舉的歷史背景,再帶領學生細讀詩句,感受詩人用簡潔有力的語言描繪那段艱苦卓絕但又充滿希望的歷程。在《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分析各個段落之間是如何銜接的。而在《開國大典》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文本結構,如“為了說明這一天對中國來說意義非凡,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布局的?”。對于《燈光》《我的戰友邱少云》這兩篇文章,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方法指導,引導學生有效提取信息、梳理脈絡、歸納總結,從而使學生對單元的全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關注關鍵章節,精讀細品
教師針對單元中的關鍵章節進行深入細致地導讀,有助于學生深刻地領會文章背后的意義與情感,促進學生的深層次思考。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設置問題鏈,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或者采用討論形式,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見解,讓學生在交流中加深對文本內涵的認識[2-3]。
比如,教師選擇《七律·長征》和《狼牙山五壯士》作為本單元的精讀文本。對于《七律·長征》,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細節;而對于《狼牙山五壯士》,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尋找文本細節。具體而言,在教授《七律·長征》時,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如“詩人是如何描述紅軍不怕長征困難的精神的?” “詩中哪些字詞體現了紅軍戰士的英勇無畏?”等,引導學生關注詩中“走泥丸”“鐵索寒”“盡開顏”等細節,并通過有針對性的思考理解和分析這些細節所蘊含的情感和意義。在教授《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先讓學生自由選擇文中一個場景或人物的細節描寫進行探討,然后分享各自的觀點和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從他人的視角中獲得新的啟示,也能進一步深化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細讀關鍵文章時,應該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成為閱讀的積極參與者,而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深度閱讀的目標,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提煉中心思想,深化感悟
完成初步的單元整體教學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回顧單元內所有文章并提煉其中的思想感情,以進一步深化感悟。為了幫助學生系統化整理思路,教師可以指導他們用可視化工具直觀展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針對《七律·長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悟紅軍長征過程中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及積極樂觀的態度。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詩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并進行鑒賞,以此加深學生對詩歌藝術表現形式的理解。在分析《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著重探討英雄人物身上所展現的愛國主義情懷及為了理想信念甘愿犧牲奉獻的精神,并通過角色扮演、再現情景的方式,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背后的情感力量。《開國大典》不僅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時刻,還蘊含豐富的文化價值和時代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如從政治、經濟或社會生活等角度理解這篇課文,從而形成對國家發展歷程的自豪感。對于略讀課文《燈光》,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光”這一象征意義展開討論,進而深入理解作者所要傳達給讀者的深層內涵。而對于《我的戰友邱少云》這篇文章,教師可指導學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團隊精神,以及如何在集體中實現個人價值。
當學生概括梳理出各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后,教師可使用思維導圖直觀展示這些內容,讓學生清晰地把握每篇文章的主旨,并由此感悟單元主題—“革命歲月”。
(二)圍繞主題核心,橫向鋪展
1.引入延伸性材料,拓寬視野
教師圍繞單元主題補充相關材料,如圖文材料、視頻材料等,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看到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4]。
比如,在教授完《七律·長征》一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其他關于紅軍長征的詩歌或散文,如毛澤東的《清平樂·會昌》等。在教授完《狼牙山五壯士》后,教師可以補充相關影視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以及看到五位戰士英勇就義的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教師也可以組織一次以“致敬英雄”為主題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民族英雄事跡,從而加深學生對高尚品格的感悟。在講解《開國大典》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適當引入一些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社會發展狀況的歷史資料,如呈現當時百姓的生活照片、報紙上的文字報道等資料,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那個年代的社會風貌。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搜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杰出領導人的人物傳記并進行課外閱讀,從而理解杰出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對于《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發生的真實故事,并對這些事件進行評價,從而發展批判性思維。
教師精心挑選各種拓展材料,不僅能豐富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內容,還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文化見識,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
2.融入多領域知識,促進理解
打破單一學科領域界限,結合其他領域如歷史、地理、政治等知識來開展語文教學,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涵,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補充歷史事件,讓學生更加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或者用科學實驗解釋文中提到的現象,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七律·長征》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從解讀詩歌背景入手,結合歷史知識,介紹紅軍長征的歷史原因、路線選擇以及沿途遭遇的困難等,并引入歷史地圖展示紅軍長征的路線或引入歷史時間軸幫助學生梳理紅軍長征的過程。教師也可以結合地理知識引導學生討論長征途經地區的自然環境及其對行軍的影響等,由此深入理解長征“難”在何處。對于《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引入一些軍事知識,如借助相關資料解釋地勢、地形如何影響作戰方略,讓學生更加理解戰士們的選擇。針對《開國大典》,教師可以從政治視角出發,簡要分析當時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意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不易。教師也可以結合建筑知識,引導學生了解天安門廣場的設計理念及其象征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在教授《燈光》時,教師可以借助其中講到的光的現象開展科學教育,引導學生開展簡單的光學實驗(如小孔成像),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了解文章的細節描寫。
教師將語文知識與其他領域知識相結合,能夠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解讀課文內涵,深入理解文章主題,并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3.開展體驗式活動,加深印象
教師在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活動,讓學生基于現實場景理解和感悟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涵。
在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策劃體驗式活動。為了讓學生了解革命先輩不屈不撓的精神,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紅色之旅”主題活動,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革命歷史紀念館或相關遺址。通過參觀實物、聽講解員講述真實生動的歷史故事,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革命年代的艱難,意識到革命先輩的偉大付出。教師也可以聯系當地經歷過戰爭的老兵來到學校進行紅色主題分享,給學生講述抗戰年代的經歷和感受,讓學生近距離接觸英雄人物,感受英雄的高貴品格,激發學生為國奮斗的熱情。教師還可以舉辦一個小型的模擬開國大典的儀式,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重現那個激動人心的場景。
通過這樣的體驗式活動,教師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閱讀體驗,讓學生加深對中國近現代史的認識,并從革命先輩身上汲取堅守理想信念的力量,形成勇于擔當的精神品質。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從縱向探索與橫向鋪展兩個方面實施,以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縱向探索要求教師基于單元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梳理文章脈絡、精讀關鍵章節、提煉中心思想,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框架;橫向鋪展要求教師圍繞單元主題進行閱讀材料的補充和拓展、進行多領域知識的解讀、開展體驗式活動,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深層次內涵的理解與感悟,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這樣綜合性的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內涵,使學生的精神品質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陸天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3(36):126-128.
[2]邵金金.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小學語文單元閱讀教學:以《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為例[J].語文新讀寫,2023(13):45-47.
[3]趙文靜.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中旬),2023(6):83-85.
[4]林銀清.凝練單元主題,萃取閱讀精華: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22(7):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