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在近幾年的探索中,為特殊兒童家庭服務做好組織和內容上的準備,提供首要服務者模式下的逐級支持服務,改善家庭教育服務支持的形式和路徑,以優化特殊兒童家庭教育的支持服務質量。
【關鍵詞】 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支持服務
【中圖分類號】 G76
【作者簡介】 賴振愛,高級教師,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星光學校(廣東深圳,518000);石廣宇,二級教師,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星光學校(廣東深圳,518000)。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推動中小學、幼兒園普遍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家庭教育對特殊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家庭教養理念和特殊兒童的適應行為存在顯著正相關[1]。而特殊兒童的父母往往有著較大的親職壓力,他們缺乏相應的知識去處理親子互動障礙、應對常見的情緒行為問題等[2],對隨班就讀教育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向隨班就讀兒童家庭提供系統的家庭教育支持是當前特殊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目前在校隨班就讀特殊兒童超過500人,自2021年9月起,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著力進行隨班就讀兒童家庭教育支持服務的優化,積累了一些經驗,以期為其他地區開展此項工作提供參考。
一、為特殊兒童家庭服務做好組織和內容上的準備
在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支持下,中心統籌各校隨班就讀工作小組成立了家庭教育聯盟。各校通過課題申報、資源開發、教學研討的方式,動員資源教師、心理教師、融合班級班主任、科任教師參與開發建設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培訓課程等資源。中心定期開展培訓活動等推動資源的共建共享,并積極聯合各校家長聯合會、殘疾兒童家長聯合會、學愛會等團體與學校所在社區的康園中心等機構,促使他們參與到隨班就讀兒童家庭教育支持的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中來。
提供隨班就讀兒童家庭教育支持服務,需求調研是前提和基礎。中心通過問卷、知識測試、家訪實地觀察等方式深入了解特殊兒童家庭的需求、評估家長家庭教育素養。調研長期持續,以保證服務內容的動態更新。中心堅持每學期邀請家庭教育領域的專家、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為各校資源教師、巡回指導教師以及相關的心理教師、社工提供家庭教育支持相關的培訓。結合家庭教育的階段性需求(如新生開學、開展學業測評時),中心也會因應組織集中培訓和研討活動,提升資源教師對隨班就讀兒童家庭教育的應對和支持能力。
二、提供首要服務者模式下的逐級支持服務
隨班就讀兒童家庭教育需要的支持是多元且綜合的,中心借鑒首要服務提供者(primary service provider)的家庭干預服務模式[3],并結合區隨班就讀“1+6+N”的三級管理體系,以逐級支持的范式對隨班就讀兒童家庭進行服務。即為每個特殊兒童家庭建立一個家庭教育支持小組,小組中有1名校資源教師主要承擔溝通家長、聯絡專業團隊、提供服務、聯系額外支持等任務,成為“首要服務提供者”。區巡回指導教師分片包干,負責對6個學區的資源教師提供專業支持、改進家庭教育支持方案。中心則為巡回指導教師和資源教師以及N個學校的特殊兒童家庭提供專業支持(如家庭教育專家咨詢、各類康復治療師支持)和資源支持(如提供《寶安區隨班就讀兒童家長支持的案例》等參考資料)。
三、改善家庭教育服務支持的形式和路徑
(一)以家庭為本位進行協作支持
根據調研結果,中心首先通過溝通咨詢和心理支持喚起家長的家庭教育責任感;其次通過培訓促使家長獲得更好的親子互動體驗和家庭教育成就感;再次,結合家庭實際需求協助制定特殊兒童成長規劃,提升家庭教育的長效性。中心主要采用家庭本位的支持模式,利用家庭這個最真實而重要的兒童生活場景,尊重家庭每個成員的觀念和力量,旨在促使專業人員與家庭形成共同體,最大限度地提升家庭教育和干預的有效性[4]。在學校場景中開展真實案例討論、模擬親子互動等活動,增強教師服務與家庭環境的聯系,同時在家訪時通過作息本位的方法,在一日活動中向家長提供真實情景下的指導。
(二)以互助為導向開展團體支持
特殊兒童帶來的共性問題使家長們更容易走向互幫互助之路。因此,推動家長互助成為中心優化家庭教育支持服務的重要路徑。
中心牽頭各校成立隨班就讀兒童家長互助會,通過微信分享、資源教室集中研討以及戶外團建等方式開展互助服務。首先,資源教師建立隨班就讀學生家長群,適時發布一些共性話題,如孩子在家最讓家長困擾的行為問題有哪些等,引導家長在群內溝通、交流和分享。其次,資源教師不定期邀請隨班就讀兒童家長到資源教室集中,在學區巡回指導教師和區資源中心康復人員的協助下進一步為家長集體解惑。再次,結合實際情況,組織隨班就讀兒童家庭集體參與校外活動,引導孩子們真正地融入社會。通過這些方式,家長們抱團共進,家長與教師逐步形成互聯互動的團體。
下一步,中心將加大與各普通學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各校在家庭教育支持上的已有經驗和優勢;提升資源教師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將教師到家支持和各類家庭培訓活動計入工作量,爭取更多的相關政策激勵,以更好地提升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服務成效。
【參考文獻】
[1]劉寶超,劉琳,李博.送教上門兒童家庭教養方式與適應行為的關系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21(3):11-17.
[2]關文軍,胡夢娟,王春暉.智力殘疾兒童父母親職壓力、社會支持和婚姻質量的關系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9(4):25-32.
[3]馬書采.實施家庭中心范式早期干預實踐:常規本位模式與項目評價[J].中國特殊教育,2019(4):8.
[4]申仁洪.家庭本位實踐:特殊兒童早期干預的最佳實踐[J].學前教育研究,2017(9):14-24.
(責任編輯:葉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