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果樹栽培學是園藝(果樹)本科專業主干核心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該課程實踐環節包括果樹栽培學實驗、果樹修剪教學實習、果樹生長季管理實習等。在傳統教學中,這些實踐教學環節依然存在教學與考核方式單一、與產業脫節等問題,不利于產研學結合的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因此,該文論述河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果樹栽培學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產教融合創新研究的思路、形式與成果,可為其他農業高等院校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一定的思路。
關鍵詞:果樹栽培學;本科教學;實踐教學環節;產教融合;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5)S2-0061-04
Abstract: Fruit Cultivation Science is the main core course of horticulture (pomology) undergraduate major, which is a very practical course. The practical sections of the course include The experiment of fruit tree cultivation, The fruit tree pruning teaching practice, The fruit tree growing season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so on.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se practical teaching sections still hav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disconnection with industry,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combining production, research and learn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as, forms and results of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Fruit Cultivation Science\" of Horticulture College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hich can provide certain ideas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is course in ot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Fruit Cultivation Scienc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section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novate
果樹栽培學是園藝(果樹)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是從研究果樹自身的生長發育規律及其與環境條件的協調性出發,通過一定的農業栽培技術措施,使果樹達到早產、豐產、高產、穩產、優質和低耗的一門應用技術學科,實踐性很強[1-2]。實踐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掌握專業實踐技能的關鍵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精神的核心途徑[3]。河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課程設置中,果樹栽培學課程緊密相關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果樹栽培學實驗、果樹修剪教學實習、果樹生長季管理實習等,這些課程環節是農業高等院校園藝(果樹)專業學生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教學環節,是提高學生果樹生產能力及培養產教融合創新型人才的一個重要教學過程[4-5]。
在河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傳統教學過程中,果樹栽培學實驗是16學時的實驗課,果樹修剪教學實習和果樹生長季管理實習分別是為期一周的果園實踐教學,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課程主講教師實地講授、學生實踐操作、教師評鑒等環節,課程評價考核體系包含實踐表現和實驗/實習報告。在果樹栽培學實踐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充分掌握與運用果樹栽培學課程中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環節,學生可以更透徹地理解和運用課堂理論知識于實踐中。但隨著果樹產業的發展與升級,果樹栽培技術也在與時俱進與更新,且在實踐生產中,果樹生長環境、樹形樹姿樹況等千變萬化,生產需求也會有很大差異,因此實踐生產時的果樹栽培管理并不完全局限于理論教學講授知識。所以,這就要求學生在面臨真正的果園生產的栽培管理環節,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夠靈活運用,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樹制宜和因需制宜。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果樹產業發展呈現出多元化態勢,集約型、專業型、創新型果樹企業的涌現意味著傳統果樹教學必須主動適應果樹產業發展的需要,在學生的實踐教學創新教育方面亟待做出產教融合創新深化改革[6]。為培養滿足國家、社會需求的果樹學專業創新型實踐人才,推進我國果樹產業轉型升級,如何變革園藝(果樹)本科果樹栽培學實踐教學工作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果樹學領域不僅需要熟悉園藝全產業鏈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推進我國果樹產業快速發展,也需要專業知識豐富、學識淵博、理論聯系實際和創新能力強并且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推進我國果樹領域科技競爭力[7]。因此,為適應新時代新農科教育發展的需求,對果樹栽培學實踐教學環節實施產教融合教學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
一 "課程教學創新的原因、目標與思路
現階段,園藝學院果樹栽培學實踐教學環節中仍存在問題,如教師對實踐教學理念認識不夠深入,專業課老師缺乏實踐經驗,缺乏系統完整的實踐教學教材,實踐教學硬件設施有限,教學內容滯后生產實際,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不完善,新技術、新材料關聯性不強,實踐教學內容與果樹產業崗位技能需求存在差距等[8-10]。基于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和新生態發展的新農科建設理念,果樹栽培學課程教學團隊提出了在該課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產教融合改革創新的總體目標,即培養具備果樹優質高效栽培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且能理論聯系產業實際,富有創新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園藝(果樹)專業學術型和應用型并重的高級專業人才。在深入分析課程授課內容及學生學習特性的基礎上,制定了課程產教融合改革創新的總體思路,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充分利用校內校外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現代果樹科學研究前沿和優質高效栽培案例及果樹產業現狀培養學生的產教融合創新思維。
具體思路如圖1所示。實驗課/實習前,學生提前溫習果樹修剪理論知識,教師通過微信學習群與學生溝通交流提前掌握學情反饋,明確理論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實驗課/實習期間,校內課程主講教師結合理論知識在實習果園進行實地操練與講解,講授果樹栽培修剪科研前沿,學生分組進行探討與實踐,聘請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結合果樹產業現狀與需求講授實踐生產中果樹修剪技術應用情況、現行果樹修剪策略、針對不同生產需求的果樹修剪實踐等內容。讓學生充分利用實習基地與產業企業園區進行實地觀察學習和操作實踐,結合講授與實踐鍛煉,構建理論學習、科研技能和專業與產業相結合的實踐技能鍛煉的橋梁。以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理論聯系產業生產實際創新能力為主線,以主動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對人才技能培養需求為目標,以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通過對果樹栽培學課程實踐環節進行產教融合創新改革研究與實踐, 加強學生對本課程中基本技能和技術的掌握程度,提升學生能應用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產業問題的能力,構建更加科學、合理、標準的果樹栽培學課程實踐體系。課程實踐環節的考核也從相對單一的模式改變為更注重過程評價的考核方式,實驗/實習報告的考評上從以往簡單的實習總結變為更注重學生對果樹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未來發展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大局觀與發展觀。
圖1 "果樹栽培學實踐教學環節產教融合創新實踐路線圖
二 "課程教學創新的內容與特色
(一) "教學模式
經過探索與實踐,果樹栽培學課程實踐環節在教學模式上實現了新的突破,摒棄了過去僅依靠校內教師講授與實踐教學、學生探討與實踐的教學模式,改為學生結合理論知識,團隊教師在實驗課/實習前至少2天利用班級微信學習群提前搜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情反饋,整理分析學生已全面掌握和尚不能全面理解的知識要點,明確重點和難點,制定實習計劃;實驗/實習期間,首先校內主講教學在園區實地結合基礎知識進行實踐操作與講解,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實踐”的教學方法把學習實踐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分組探討與實踐,通過學生的主動思考及實踐將果樹栽培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主講教師講授果樹栽培的科研前沿,讓學生了解該學科的國際潮流。在實習期間,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結合果樹產業現狀與需求講授實際生產中果樹栽培技術應用情況、現行果樹栽培管理策略、針對不同生產需求的果樹栽培管理實踐等內容,讓理論、實踐與生產相統一,讓學生掌握利用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解決產業問題的能力,打造產教融合的創新教育模式。
在課程考核上,增加過程考核比例,將過程考核體系分為學生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和企業評價。實習報告的撰寫上也不再僅限于理論與實踐的總結,要求學生增加對果樹產業國際前沿與我國果樹產業栽培現狀、存在問題與促進產業發展策略的思考與探討。同時鼓勵學生深入企業、基地等了解專業前景和企業需求,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生產實際當中。高校可通過與企業、政府、園區等進行有效合作,打造優質的產教融合創新教學基地,實現校企共同育人。
(二)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上以切實融入產教融合創新元素為根本,以現代果樹栽培管理科學研究前沿與實際生產應用為統領,吸納現代果樹生產與實踐中已具備果樹栽培管理過程中知識特征的新科學理論與技術,有機融入思政元素,使教學內容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果樹栽培管理接軌,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和掌握果樹栽培管理最新的發展理念和技術,并形成“知農、愛農、興農”的思想理念。
(三) "教學組織
教學活動和組織上以小班(小于等于30人)教學開啟(實踐過程進行2~3人小組分組的方式進行),果樹栽培學課程教學團隊老師按科學研究、實踐特長、產業教學分工教學,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踐經歷的老師負責理論知識講授和實踐指導環節,科研思維活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的青年教師負責果樹栽培與管理國際科研前沿的講授,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結合果樹產業現狀與需求講授實踐生產中果樹栽培管理技術應用情況、現行果樹栽培管理策略、針對不同生產需求的果樹栽培管理實踐等內容,保證學生的果樹栽培管理知識全鏈條學習和全過程指導。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以實驗/實習基地與企業園區實踐講授與指導為主,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結合實驗/實習后的討論、總結與報告撰寫,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課程考核提升學生實驗/實習期間表現的評價比例(學生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和企業評價),實習報告中體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應用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解決產業問題的能力,并進行綜合評價,建立了全學程學習成績評價體系。
三 "課程教學創新效果
(一) "教與學的雙層突破
教師是課程教學的主導,在人才培養和知識傳授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教師教學方面,彌補了教師應對現代教育改革趨勢的不足,在思創元素有機融入課堂教學、現代化教學方法學習和掌握、科學評價學生表現及教學與產業實踐相結合方面均取得顯著效果,授課不再是單純的“灌輸式”教學,而是改為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引導式、產教融合式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投入的精力更多,教師間的交流頻率顯著增加,教師間的“傳幫帶”作用顯著,教師參與課程教學的時長是課堂教學時長的3倍之多,單個學期內與學生的線上線下互動交流次數達300余次,師生關系更為融洽,授課效果明顯改善,且教師也能更多的了解到產業現狀。不再局限于校內教師理論與實踐的講授,讓企業產業教師加入到教師隊伍中,將產業現狀與問題融入到教學中,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解決產業問題的能力,在學校學習與產業實踐間建立了橋梁,有利于學生提前對職業進行規劃,也有利于企業降低員工培訓成本,從而也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圖2)。通過課程產教融合教學創新,學生真正實現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學習觀念轉變,果樹栽培管理的掌握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顯著提高。
圖2 "園藝學院園藝(果樹)專業學生積極參加果樹技能大賽
(二) "教學與產業的有機融合
通過課程產教融合改革與創新中的創新元素融入,學生在知識層面不但扎實掌握了果樹栽培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更多了解了果樹栽培管理的科學研究前沿知識,并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和科學分析存在的問題且通過科研試驗探索相關規律,提升了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解決產業問題的能力,對果樹產業在“三農”經濟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具備了一定水平的創新創業思維,對果樹產業生產實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至2024年,經歷過課程教學創新的學生中共有60人次參加了省、市、校組織的“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批省級創新創業項目1項,校級創新創業項目6項,榮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二等獎1項,河北省“第六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1項。通過課程實習,學生們熟練掌握了果樹栽培管理的專業實踐技能,同時能夠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產業實際問題,真正實現了理論、實踐與產業的有機融合。在曲陽西旦溝“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連續3年果樹修剪實習獲得了當地企業的深度認可,果樹方向學生每年的實習計劃已成為企業重點關注內容。特別是在2019年“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園藝實踐技能競賽”中,果樹方向學生榮獲“果樹嫁接與修剪”技能競賽團隊特等獎1項,“果樹嫁接”技能競賽團隊一等獎1項,“果樹嫁接與修剪”理論知識競賽團隊二等獎1項,“果樹嫁接與修剪”技能競賽個人一等獎1項及二等獎2項。
(三) "學與考的合理評價
通過課程教學評價改革,改變了過去唯實驗/實習報告評價學生學習的單一落后模式,在更加注重學習過程評價的背景下,實現了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合理性,更能展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課程考核改革為多元化考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把考核貫穿整個實習過程,設置不同考核節點,細化考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勤思維、勇實踐、求創新”為目標,改革傳統的只靠書面實習報告的考核方式,圍繞果樹課程實踐教學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以能力和水平測試為中心的實踐技能考核指標體系,將結果考核轉變為對過程、結果和增值性的綜合評價,將過程考核體系分為學生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和企業評價。通過改革,不但實現對學生實踐成績考核的合理化、科學化,同時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并且,實習報告中更多要求體現學生對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的了解與思考,以及學生將學與產相融合的創新思維。從對學生進行的教學與成績評價調查結果統計上看,95%的學生對果樹栽培學課程教學模式選擇了“喜歡”或“比較喜歡”選項,98%的學生對課程考核方式表達了“接受”選項,表明了學生對課程教學創新的充分肯定與支持。
四 "結束語
本研究是以提升園藝(果樹)專業學生產學研綜合能力為目標,針對目前果樹栽培學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缺陷與問題進行產教融合創新研究,培養專業知識豐富、學識淵博、理論聯系實際、創新能力強并且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推進我國果樹領域科技競爭力,以促進果樹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明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果樹栽培學》本科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115-117.
[2] 王振興,陳麗,于彥華,等.基于課程思政的果樹栽培學教學大綱設計與探索[J].高教學刊,2014,11(42):190-196.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
68465.htm.
[4] 屈海泳,王永章,原永兵.果樹栽培實踐教學現代化改革探索[J].教學研究,2018(21):18,30.
[5] 包建平,張琦.《果樹栽培學》課程實踐教學考核體系改革[J].現代園藝,2019(19):177-178.
[6] 習近平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J].中國農業教育,2019,20(4):43.
[7] 朱長青,徐超炯,汪俏梅.浙江大學園藝專業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6(3):17-19.
[8] 梁博文,李中勇,周莎莎,等.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果樹栽培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24(7):73-76.
[9] 牛旭旭,高睿,胡建斌.園藝學科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創”能力培養的改革與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21(1):123-127.
[10] 羅澤榕,王江銳,鄭江楓.“雙創”背景下園藝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8):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