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模仿能力強,大部分學生籃球運控球的能力較弱。基于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設計水平二(四年級)籃球球性游戲、運控球、傳接球、技戰術配合等內容的18個課時的《籃球運動大單元》教學,通過學、練、賽,幫助學生掌握籃球基本技戰術。水平二《籃球運球急停急起》一課是水平二(四年級)運控球單元教學的第5課時,通過學練,引導學生建立運球急停急起的動作表象,做出運球急停急起的動作,并在運動中表現出主動學練、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通過創設多種實戰情境、多元化的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學、練、賽的意識,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籃球運動、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關鍵詞:核心素養;學練賽一體化;結構化教學;大單元教學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1-0032-03
在“第十二屆廣東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現場展示活動”中,筆者執教了水平二(四年級)《籃球運球急停急起》一課,現呈現本課的設計思路與實施。
一、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是水平二(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在水平一學習了操控性技能,在三年級接觸了基本的籃球活動,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喜歡籃球運動、表現力強的特征。他們有一定的體能積累,但對體育知識及籃球技術技能的認知較薄弱,學生們的專注力一般,自控能力和組織紀律還需進一步加強,根據以上學生的身心特點,課中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學組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籃球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設計有助于學生掌握運球急停急起技術的學練內容,讓學生自主探究練習,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積極參與學練,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教材分析
籃球運控球技術包括運球急停急起、變節奏運球等,運球急停急起是籃球運控球技術中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具有動作節奏變換快、易與其他動作銜接、擺脫防守等特點;是籃球比賽中個人進攻的手段之一,也是學生提高籃球球性的基本技術。本課以“運球急停急起”為主教材,在發展籃球運控球能力中占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四年級小學生非常喜愛的體育運動。
三、設計思路
為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設計專項運動技能的大單元教學。基于學情和學校實際情況,對水平二(四年級)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了18個課時,通過這18個課時的籃球大單元教學,解決提升學生籃球專項運動技能。前10個課時圍繞基本知識與技能設計,學生通過學習熟悉球性的練習與游戲、提高運控球能力、傳接球能力、各種傳接球組合運用、持球突破、投籃、進攻等動作技術;第11~第13課時注重技戰術運用,如,學習運球+傳球+投籃組合練習、傳接球+投籃組合練習、掩護進攻戰術配合等內容,學生通過學習能簡單運用技戰術;第14~第15課時進行體能練習,包括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等,同時將體能滲透至每節課的練習中;第17~第18課時進行展示與比賽、規則與裁判的學習,通過技術動作的組合比賽、對抗實戰比賽等,使學生能了解半場比賽規則和全場比賽規則,并能做到文明觀賽,用“進攻、防守、配合”等專業術語對個人能力、團隊配合進行評價。本課為四年級籃球大單元中第5課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基于學生的學練興趣,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方法和多元評價方式,創設游戲化教學、有趣的情境和多種實戰比賽。課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關注個體差異性,注重“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結構化的籃球運動技能,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識,為體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學練及形成運動習慣奠定基礎。
四、片段呈現及設計意圖
片段1:激發興趣,充分熱身。
運球聽信號熱身跑:4名學生1組繞著障礙物(學生的水杯)縱隊運球慢跑,聽指令反應練習,當聽到“紅燈”時按壓球的前上方急停原地運球,當聽到“綠燈”時按壓球的后上方急起運球。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左右手運球慢跑練習,做到左右手運控球能力的均衡發展,隨后結合教師給出的手勢,學生跟著教師給出的“綠燈”“紅燈”信號進行前后移動運球,最后進行動態拉伸熱身練習。
設計意圖:熱身環節結合不同信號的指示,進行急停急起練習,引導學生探究運球時如何才能迅速停穩或快速起動。不僅讓學生通過熱身環節熟悉球性,提高運控球能力,而且讓學生積極思考,了解運球急停急起動作,使身體得到了充分的活動熱身,為接下來的學練做好準備。
片段2:學練跨步急停穩,做到蹬地急起快。
大膽嘗試學本領:跨步側身急停,重心落于雙腿之間,急起時后腿蹬地快速向前推運球,做到跨步急停,蹬地起動快速。學生聽從口令結合運球進行自主練習,體驗上前跨步急停運球、急起向前推運球的動作,讓每名學生在自己的區域內學練本領。
設計意圖:學生跟隨口令(1-2-3)練習運球過程中的急停急起,將教師的動作示范、重點講解與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有機結合。教師巡回指導時,引導學生體會并掌握降重心急停、急起蹬地起動快的動作要領。
片段3:小小“指揮官”。
創設情境鞏固學練:2名學生為1組合作學練,1名學生充當“指揮官”,1名學生練習,1分鐘時間后輪換角色練習。教師向學生講解游戲規則:根據“指揮官”的手勢進行運球急停急起練習,當“指揮官”給出“紅燈”手勢時,練習者運球急停;當“指揮官”給出“綠燈”手勢時,練習者快速急起運球。執教教師先帶領全體學生集體練習,使學生明確練習要求后,再分組進行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引導學生鞏固運球急停降重心停得穩、急起向前快速推運球的動作,養成運球時抬頭觀察,并能根據不同的手勢,做出運球急停急起動作。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運球降重心停穩、急起起動快的動作技術。
片段4:行進間運球急停急起。
比賽促進目標達成:課前,教師將學生分為10個組,球場邊線外也已經放置了10個標志桶(每個標志桶都貼上了1~10的其中1個數字,不重復)。學生在教師的口令下,迅速站在貼有數字的標志桶后,成1路縱隊站好。教師發出口令后,第1排學生迅速行進間運球至障礙物后做運球急停,要求降低重心停穩,當哨聲響時急起推運球至下1個障礙物,反復練習一定次數后,運球退出場地至隊伍對面的邊線外后,第2排學生練習,以此類推。接著難度升級,以小組進行自主練習;在指定的區域內完成1次運球急停急起,使學生在拉長距離后有足夠的空間完成變換節奏運球。在練習中,創設多種情境的比賽:鼓勵學生通過數秒數,比一比運球至下1個障礙物位置需要多少秒的時間或比一比相鄰學生之間誰做到“停得穩,起動快”,直至到達下1個障礙物位置等。通過比賽促進目標達成,在比賽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技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共同提高。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的練習,學生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起動后數秒數,比誰快速到達下一個障礙物的位置和鼓勵后排同學追趕前面同學等形式,掌握運球急停急起的技術動作。
片段5:“通關”游戲。
游戲方式幫檢驗:通過“通關”游戲,提高其練習難度。教師講解游戲規則:學生自由散開進行運球找障礙物,場上每個障礙物都是“關卡”,要求每找到1個“關卡”時觸碰障礙物后運球3下才算通關成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關卡多者獲勝。在整個過程中將個數大聲報出來,并在運動過程中抬頭觀察場上情況,避免碰撞。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使練習者在急停運球時有意識地降低重心,急起時能快速運球。在游戲中,使學生主動參與、學會行進間運球時抬頭觀察場上情況,在運球過程中體驗當球場上有學生阻擋的情況下懂得避讓,注意安全。
片段6:組合動作學習。
加強課程整體設計:2名學生1組,傳球后上迎防守,對面學生接球并運球急停急起擺脫防守后,將球傳給防守學生。
設計意圖:學生能在遇到防守時做出急停急起動作,通過變換運球的節奏擺脫防守,與傳接球進行結構化的學練。通過加入防守學生,提高學生在防守場景中運用運控球+傳接球組合能力,為在比賽中運用技術動作夯實基礎。
片段7:用于實戰,以賽促練。
1VS1攻防比賽: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10組,2名學生一攻一防進行比賽,成功擺脫防守到達指定邊線即算得分,等待的學生做開合跳為比賽的學生加油打氣,比一比,哪組學生率先完成比賽。在比賽中,要求將運球急停急起運用到實戰中,有基礎的學生也可與其他突破動作銜接運用;鼓勵本組學生對比賽中的技戰術運用、比賽規則進行評價,也對本組學生相互幫助、加油助威等情況進行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比賽,將本節課所學運用到實戰中,從而鞏固運球急停急起動作,做到“學什么、練什么、賽什么”,學以致用;培養團隊協作能力,使學生懂得為本組學生加油助威,通過鼓勵與其他突破動作進行銜接、組合動作的運用。在運用掌握所學籃球技術成功擺脫防守,達成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
片段8:提高體能,均衡發展。
結合專項強化體能:為了學生體能的均衡發展,設計了俯撐撥球、俄羅斯轉體、高抬腿跑動交換位置、交替腿滑步交換位置、2人跑動虛晃擺脫等多樣性、補償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體能練習。
設計意圖:體能練習貫穿本節課始終且不脫離主教材,充分利用器材。在練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比賽,促進體能的提升。如,鼓勵相鄰學生之間比快、全班學生比個數多等,發展上肢力量和掌握與運用專項體能,增強身體素質。
片段9:身心放松,總結評價。
放松總結共成長:放松環節跟隨著音樂進行拉伸放松,恢復身心狀態。隨后進行本課總結,本節課中將評價貫穿始終。根據學練賽及目標的達成情況,充分發揮評價的指揮棒作用;通過評價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促成核心素養的形成,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最后布置課后作業,回收器材,安排下課。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整理活動,恢復身心狀態。在課堂總結中,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通過綜合性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反饋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練積極性。布置課后作業,使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加強鞏固技術動作,鼓勵學生邀約同學或家長進行“單挑”,增進同學間和親子間的感情。最后組織學生有序回收器材,養成愛護器材、回收器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