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在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中廣泛存在,教師要深入研究思政課教材內容,客觀分析中小學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素養的認知基礎,對紅色文化融入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重要價值展開專業探討,尋求紅色文化融入中小學思政一體化教學實現路徑,為學生創造更多紅色文化傳承的機會,這對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成長有重要現實幫助。
關鍵詞:紅色文化;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實踐運用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關鍵性課程,紅色文化則是思政課的核心內容,作為思政課學科教師,自然肩負著將紅色文化滲透到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中的重任,為思政課提供更多豐富而優質的鮮活素材,促進紅色文化與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深度融合,增加思政課的理論“深度”,讓學生了解歷史的“厚度”,增加思政課的“溫度”,不斷提升思政課的觸感、質感、美感,為學生思想品質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一、紅色文化融入中小學思政一體化教學重要價值
紅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教師要做好相關資源的搜集和整合,為中小學思政課注入更多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討論,培養學生紅色文化傳承意識,增強學生文化認同[1]。
(一)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和優良傳統。紅色文化資源包含豐富內容,有革命先驅浴血奮戰的動人故事,也有各族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戰斗事跡,還有各行各業建設偉大祖國的生動案例,教師要借助多種信息渠道搜集紅色文化信息,通過多重篩選,將其與現行中小學思政課教材相融合,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基礎進行對接設計,為更多學生提供閱讀、觀看、討論的機會,讓學生在深度思考和討論中形成學習共識。
如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這個單元有“不甘屈辱 奮勇抗爭”“推翻帝制 民族覺醒”“中國有了共產黨”“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富起來到強起來”等內容,記錄了從清末、民國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后改革開放等年代的發展歷程。無獨有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富強與創新》,第一課《踏上強國之路》第一框《堅持改革開放》中也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繼而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奮斗歷程。這些課文涉及眾多紅色文化內容,教師先期研究教材內容,篩選一些典型故事和案例,利用多媒體展示到思政課的課堂上,讓學生親自觀看,并設計一些討論話題,引導學生展開深度交流,逐漸形成學習共識。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之中,教師科學篩選教材內容,針對學生學習訴求展開對應設計,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課堂教學氛圍和諧,學生學習效果顯著。
(二)傳承紅色基因,增強文化認同
紅色文化承載黨和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以及頑強的戰斗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質,自然能為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提供更多鮮活、生動的案例素材,教師要從紅色文化傳承角度展開教學設計,利用更多生動鮮活的案例展開教程安排,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之中,真切感知革命先驅的浴血奮戰和奉獻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厚植國家情懷,傳承紅色基因。
如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這個單元包括“我們神圣的國土”“中華民族一家親”兩部分內容。再如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這個單元包括“國家利益至上”“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美好國家”等內容,特別是本單元第十課《建設美好祖國》第二框《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列舉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擔負各種使命的各行各業建設者。教師可引入維護國家利益以及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事跡,如郭永懷、王偉、袁隆平等,推出討論話題:革命先驅打下了革命江山,守住這個紅色江山,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和付出,這些英雄和偉大建設者,為國家的安全和富強做出突出貢獻,我們應該如何學習他們的事跡,并落實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之中呢?學生接受討論話題,開始思考和交流,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教師及時觀察和指導,確保課堂學習效果。教師精心選擇紅色文化素材內容,與教材形成更多對接,學生對教師設計思考話題比較有感覺,自然有主動思考和討論的欲望,教師適時引導和提示,讓課堂學習呈現高效性。
二、紅色文化融入中小學思政一體化教學實現路徑
紅色文化是歷史遺存資源,與思政課教材有更多融通和對接。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揮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要把紅色文化傳承作為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紅色文化的傳承亦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增進學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這不僅契合了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理念,而且培育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加強政治認同,厚植家國情懷。
(一)融入課堂教學,創設教學情境
中小學思政課設計時,教師要做好教情分析,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處理,精心選擇紅色文化故事、傳奇人物、經典戰例,利用多媒體展示紅色文化資源內容,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思政課學習之中。學生對直觀教學情境有特殊感覺,教師科學運用媒體手段展示紅色文化圖片、視頻等信息,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主動性,其教學效果更為突出。
如小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三單元《多樣文明 多彩生活》,其中包括“探訪古代文明”“多元文化 多樣魅力”兩部分內容,再如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其中包括“守望精神家園”“建設美麗中國”等內容,與小學相關內容高度契合,都屬于文化范疇。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都采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和文字信息,展示紅色文化案例,引導學生結合知識積累展開對應學習和討論,自然形成文化情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材的很多內容都具有融合性和對接性,為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創造良好條件,教師借助網絡搜集一些紅色文化案例信息,組織學生進入深度研學環節,都能夠創造更多教學成長點,讓學生在深入閱讀和廣泛討論中建立文化認同感。特別是多媒體的合理使用,對學生多種感官帶來一定觸動,學生回饋積極主動,教學進展順利,教學效果更為突出。
(二)組織文化活動,拓寬訓練渠道
紅色影視觀看、紅色戰斗故事講述、紅色傳奇人物介紹、紅色文化話題討論、紅色教育基地參觀、紅色信息素材搜集等,都屬于文化傳承活動形式,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和組織,結合紅色文化素材特點和教材內容,創新設計紅色文化學習活動,讓學生自覺進入到紅色文化傳承學習活動之中,這對有效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都會產生積極影響[3]。
如教學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四單元《和諧與夢想》,第七課是“中華一家親”與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中華民族一家親”內容高度吻合,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要求學生借助網絡等信息渠道,搜集一些紅色文化案例,包括典型的故事以及傳奇的人物,并在課堂學習小組內講述,小組成員展開互動評價活動,評選出最佳講述選手,并在班集體中講述,教師給予專業點評,拍攝成講述故事視頻,推送到家校互動平臺,讓更多人觀看和評價。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活動有更強參與熱情,教師提出活動要求,設定活動規則,確保學習活動高效運轉。教師有意識組織紅色文化學習活動,讓學生自己搜集相關故事案例,學生學習熱情被激活,在講述紅色故事時,引入評選機制,特別是拍攝講述視頻,推送到家校互動平臺,對學生形成更多觸動,激發效果顯著,學生在講述評價中獲得思想教育,紅色文化傳承獲得豐富成果。
三、紅色文化融入中小學思政一體化教學注意問題
紅色文化對增強青少年志氣、骨氣、底氣都會產生積極影響,教師在執行學科教學策略時,要科學吸納紅色文化內容,讓學生在文化熏陶下成長[4]。
(一)精心準備教案,營造探究環境
紅色革命故事、革命英雄、革命精神,這些典型的素材案例信息,都屬于中小學思政課可以借鑒的內容,教師在教案設計時,要利用多種信息手段進行對應搜索,創設紅色文化傳承的教學情境,布設紅色文化觀看和演繹的活動,讓學生自覺進入到紅色文化學習和訓練環節。教師不僅要備資源,還要備教法,搜集適合的案例之后,教師要對課堂教法進行優化處理,精簡課堂教學程序,創新活動設計,推出適合的訓練任務,組織學生進入生活之中展開觀察和調查行動,讓更多學生在主動探索學習中提升思想品質。
如教學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八課《中國人 中國夢》,教師在備課時,面對“怎樣實現中國夢”問題,教材從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等方面展開梳理和整合,挑選一些典型的案例,要求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展開互動討論,說說如何做一個自信的中國人。學生對這個話題比較感興趣,在講述過程中,列舉一些典型的案例,如乒乓球名將李富榮,帶領中國乒乓球隊從低谷走向巔峰;再如家喻戶曉的魯迅,利用手中的筆喚醒民眾,展現自信的態度,引導中國思想啟蒙和社會進步;還有徐悲鴻,在現代藝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革命家周恩來,以堅定的信心引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在國內外政治舞臺上都展現了自信。教師從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角度展開論述,課堂進入研學環節。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發動學生搜集典型人物和事跡,結合自身實際展開講述和評價,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科學習之中。
(二)延伸訓練維度,打造特色課程
紅色文化在中小學思政課中廣泛存在,教師不僅要做好中小學一體化建設設計,還要科學利用紅色文化素材,推出更多學科訓練方案,組織學生自然進入學科訓練環節,在深度觀察、廣泛討論、生活經歷、社會調查中形成紅色文化情結,自然成長學科核心能力。紅色文化信息內容的廣泛滲透,為思政課注入更多內容,教師要有創新探索的意識,利用紅色文化素材和內容,打造具有紅色文化特色的思政課程,以滿足更多學生的學習訴求[5]。
如教學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二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教師前期研究教材內容,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論述,設計了訓練任務:人類社會面臨哪些共同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辦?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意義和思想內涵有哪些?借助網絡搜集相關信息,準備參與集體展評活動。習近平總書記首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為世界人民帶來更多福音,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素材,利用網絡搜集相關信息,引導學生參與主題研討活動,這都屬于紅色文化教育的范疇。學生親身經歷紅色文化學習,其感知體驗更為豐富而深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一帶一路”經濟走廊建設有諸多關聯,教師組織學生對相關素材內容進行整合思考和討論,將學科教學引向深入,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啟示,學生主動行動起來,搜集整合相關信息,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交流活動,其學習收獲頗豐,這對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成長有重要現實幫助。
紅色文化與中小學思政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要科學整合紅色文化資源,與課程教學廣泛對接,引導學生閱讀、觀看、討論、思考紅色文化素材內容,自覺形成紅色文化傳承意識。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滲透紅色文化內容,符合學生學科學習期待和追求,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心理和要求展開融合設計,推出更多紅色文化學習活動任務,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和圖書進行紅色文化學習,這對有效提升中小學思政課教學品質有重要幫助,也能夠有效形塑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
總之,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素材,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通過多種方式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和思考中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偉大力量,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這不僅有助于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助于其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正如《2022年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中所述,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參考文獻
[1]丁麗.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路徑探析[J].教育探索,2024(08):69-73.
[2]陳理.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4(16):5-8.
[3]王琦,林吉梅.地方紅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探究[J].成才之路,2024(02):33-36.
[4]陳國兵,徐振偉.全景思政: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淮安實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4(31):50-53.
[5]施德軍.紅色校史文化資源在“研、講、學、行”一體化模式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4,10(11):79-82.
(作者單位:常熟市濱江實驗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