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資源整合運用的價值意義
紅色文化資源整合運用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價值與意義。
首先,紅色文化資源的引入能夠極大豐富教學內容,顯著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紅色文化承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與民族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這些資源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能夠使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革命歷史,深刻感受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與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而激發其內心深處的愛國熱情,培養其歷史責任感;而且紅色文化中的英雄事跡、革命故事等,均為生動鮮活的教學案例,能夠充實課程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其次,紅色文化資源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學生能夠真切體會到共產黨人為了信仰與目標,不畏艱難、奮勇斗爭的精神。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激勵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同時,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等價值觀,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目標高度契合,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最后,紅色文化資源的運用對校園文化建設具有積極作用,能夠營造積極向上的教育氛圍。學校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影響深遠。將紅色文化融人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意識。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還能夠豐富學校的課外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紅色主題班會等,使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紅色文化,并提升其團隊協作能力和民族認同感。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紅色文化資源運用的原則
在明確紅色文化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的價值意義后,如何科學地運用這些資源成為關鍵問題。教師應深刻理解并堅持實踐性、融合性原則,以提高課堂中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效率。
(一)實踐性原則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運用,實踐性原則至關重要。僅僅讓學生了解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切實體驗。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因而可以通過“做中學”的方式構建知識體系。實踐活動能夠使小學生將抽象的紅色文化知識具象化,幫助他們從具體經驗中理解和內化知識。教師應積極創造機會,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如組織參觀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讓學生親身感受革命歷史的厚重;開展紅色主題的社會實踐,如志愿服務或紅色故事宣講等,使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真正體會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通過親身實踐,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更透徹地理解革命精神的價值,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融合性原則
融合性原則是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重要作用的關鍵。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經驗基礎上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將紅色文化資源與課程內容融合,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的情境,幫助他們在已有認知基礎上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構建新的認知體系。教師在備課時,應深人思考紅色文化資源與課程內容如何結合起來,以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例如,在講解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道德觀念與精神品質時,可以引入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通過他們的事跡闡釋這些道德觀念與精神品質的內涵。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運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手段,將紅色文化資源自然地融入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深刻體悟紅色文化的內核實質。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紅色文化資源的措施
(一)精選資源,融入課堂
在開展紅色文化教學之前,教師應廣泛收集各種紅色文化資源,并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精心篩選。所選資源不僅應具有代表性,還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緊密相連,便于他們理解和接受。革命歷史故事、英雄人物傳記、紅色經典歌曲、影視作品片段等相關的珍貴圖片和文獻資料,均為有效的教學素材。
以三年級下冊“請到我的家鄉來”這堂課為例,教師可以在開課之初播放一首精心挑選的紅色經典歌曲,或展示一組展現家鄉紅色文化的圖片,從而迅速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接著,通過簡潔且生動的語言,將家鄉與紅色文化的主題巧妙地引入課堂,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可以講述家鄉的紅色故事,例如某位革命先烈在家鄉的英勇事跡,或某段感人的革命歷史。在講述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細節描繪和情感渲染,幫助學生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感受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與崇高品格。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歷史故事中蘊含的精神與道德觀念如何與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相聯系,促使學生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進行有效聯結。待學生對家鄉的紅色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組織討論,探討紅色文化在當今社會的意義與價值,并鼓勵學生思考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應如何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如此,學生將更加明確自己的歷史責任和使命。
課堂結束前,教師應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并升華主題,強調紅色文化在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課后作業可圍繞紅色文化展開,比如布置學生撰寫家鄉紅色文化的短文、繪制紅色文化主題的畫作,或制作紅色文化手抄報等作業。面對有寫作困難的學生,教師可進行一對一指導,幫助他們梳理思路、組織語言;對于畫作創作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繪畫技巧和創意靈感,并鼓勵他們進行創作活動。而對于表現出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可推薦適合他們的紅色文化書籍或參觀線上紅色文化展覽,補充課外資源,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深入探索紅色文化的魅力。
(二)設計活動,強化體驗
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與體驗感,教師應精心設計一系列與紅色文化緊密相關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理念。在實踐中,教師應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將紅色文化資源有效地融入課堂,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實際體驗,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設計“紅色故事演講比賽”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了解紅色歷史,還能鍛煉他們的演講能力和表達能力。活動開始前,教師可給出幾個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紅色故事主題,如“家鄉的革命英雄”“紅色戰役中的感人瞬間”等,要求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擇一個主題進行準備。在準備過程中,學生需要主動查閱相關資料、閱讀書籍、觀看紀錄片,甚至采訪家族中的長輩,獲取各種紅色故事資料。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深入了解了紅色歷史,還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所感動,激發了愛國情感和責任意識。
此外,通過整理和編寫演講稿,學生還能夠鍛煉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演講比賽當天,學生依次上臺演講,通過生動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將紅色故事呈現給大家。演講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和討論,從演講內容、表達方式和情感投入等多個角度對演講進行評價,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紅色故事的理解與感悟。
此類活動不僅讓學生親身體驗了紅色文化,還為他們提供了多方面能力提升的機會。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講述和玲聽紅色故事,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相關知識點,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精神等,并將這些精神品質通過生動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具象化,從而更加堅定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創新教學,提升效果
在探索紅色文化資源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深度融合過程中,創新的教學方法成為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動力。紅色文化資源不再僅僅是書本上的枯燥文字,而是轉化為學生心中鮮活的形象與生動的故事,激發了情感的共鳴。
以“可親可敬的家鄉人”這一主題為例,教師可以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巧妙結合,設計出別開生面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教師為學生構建一個身臨其境的紅色文化學習環境。佩戴VR眼鏡,學生仿佛穿越回革命時期的家鄉,親眼見證那些英勇的家鄉英雄在戰火紛飛中堅守信念、為國家和民族的解放事業不懈奮斗的場景。這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的沉重,還讓他們深入理解家鄉英雄人物的偉大事跡,從而激發他們的敬仰與愛國情懷。
接下來,教師將項目式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家鄉紅色人物的故事。教師可設計具體的研究任務,如“尋找并整理一位家鄉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跡,分析其精神品質對當代社會的啟示”。學生根據興趣自由分組,每組負責研究一位人物。在此過程中,學生需分工合作,分別負責搜集資料、整理撰寫,并設計展示方式,如制作PPT、微電影或手繪海報等。通過這種合作模式,學生不僅鍛煉了自主學習、信息處理和團隊協作能力,還通過相互討論和分享,加深了對家鄉紅色文化的理解。
(四)家校合作,拓展延伸
在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家校合作成為不可或缺的途徑。家校合作不僅能夠擴展學習空間,還能使紅色文化的精髓真正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以“追尋紅色足跡,傳承家國情懷”為主題,學校與家庭可以攜手開展一系列具體生動的活動。學校可邀請家長共同參與紅色文化親子閱讀活動,教師推薦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紅色經典書籍,如《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等,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共讀并進行故事分享。家長則可以講述自己了解的家鄉紅色故事,或與孩子一同觀看紅色電影,討論其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情節,讓孩子在親人的陪伴下,更好地領會紅色文化的內涵。
通過學校與家長的有效合作,家校可以共同利用線上紅色文化資源,如虛擬紅色紀念館、經典紅色紀錄片等,開展居家研學,引導學生更好地汲取紅色文化。此外,家校還可以共同策劃“紅色文化進社區”活動。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下,制作紅色主題的手工藝品、繪制宣傳畫或編寫紅色小故事,并在社區內進行展示和宣講。此類活動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夠將紅色文化傳播到社區,影響更廣泛的群體。
總之,紅色文化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有效整合,不僅為學生的知識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持,還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教師通過巧妙地整合與創新,不斷推動學生思想道德的成長。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持續探索創新,使紅色文化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煥發更加耀眼的光芒,助力學生成長為具有理想、擔當的新時代少年。
[本文系2024年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名師專項“基于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紅色教育單元作業設計和實施研究”(項目編號:202316118)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紹燕.將紅色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踐[J].亞太教育,2023(17):108-110.
[2]陳曉惠.依托紅色文化助力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04):19-21.
[3]王文君.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教學中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運用研究——以隴南紅色文化資源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3(01):91-97.
[4]尹蓮子.紅色文化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2(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