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祿豐市的羅奶奶,今年初在市醫院完成了腰椎間盤突出手術。出院結算時,她發現總費用比預想中低了不少,更讓她意外的是,住院時間也比去年做過類似手術的老伴縮短了整整3天。這張薄薄的結算單背后,折射的是云南省近年來以三明醫改為藍本,立足省情、勇于探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持續發力。
三明醫改經驗,以其破除“以藥養醫”、強化“三醫聯動”的硬核舉措聞名全國。
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研判,將三明經驗的核心要義—破除逐利機制、突出公益性導向、強化系統集成,與云南多民族聚居、山區廣布、發展不平衡的實際緊密結合。一場以“楚雄探索”為生動注腳,在玉溪、新平等地多點開花的云南特色醫改實踐蓬勃展開。
楚雄州作為云南深化醫改的重要試驗田,率先將三明經驗精髓融入醫改。其破局的關鍵一招,便是全面推行基于大數據的DRG(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醫保支付方式和打包付費改革。這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徹底顛覆了醫院過去“多做項目多收入”的粗放模式。
“現在住院,費用清清楚楚,天數明明白白。”羅奶奶的就醫體驗變化,源于DRG支付方式下醫院主動控費的動力機制。在楚雄州人民醫院,負責人展示了改革后的變化:常見病、多發病的次均住院費用穩中有降,而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價值的服務性收入占比顯著提升。更重要的是,醫保基金支出增速得到了有效控制,為改革提供了可持續的支撐。
“近年來,我州全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圍繞‘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建立以會診轉診服務機制和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全民健康管護體系為主的‘3+1’分級診療體系。今年1月至5月,州外醫保基金支付同比下降2.28%,扭轉了連續3年患者外流持續增長的勢頭。”楚雄州州長張文旺在6月27日國家衛健委于云南省昆明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在薪酬待遇方面,楚雄州進一步優化醫務人員工資結構,注重收入穩定和有效激勵。2024年,楚雄州醫務人員固定收入占比逐步提升。
楚雄改革的另一支柱,是構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祿豐市作為州內先行者,將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及所有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深度整合為“一家人”,實行“總額打包、結余留用”的醫保支付機制。
“這就像給整個縣域的健康守門人一個‘總盤子’。”楚雄州衛健委負責人解釋,“大家目標一致:讓群眾少生病、少住院、少花冤枉錢,省下來的錢,經過考核可以用于提升基層能力、改善醫務人員待遇。”在南華縣紅土坡衛生院,記者看到了整合的實效:衛生院硬件煥然一新,縣級專家定期下沉坐診,衛生院能開展的手術病種增加了近一倍,當地群眾首診率大幅提高,實現了“小病不出鎮”的良性循環。
“2024年1月掛牌成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實行黨委領導下的總院長負責制和醫保資金打包付費改革,實現醫療業務、運營、信息、藥品耗材、設備統一管理;10個縣市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實現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一家人、一條心、一本賬’。”楚雄州副州長陳翡敏說。
玉溪市深諳三明“騰籠換鳥”策略的精髓,在藥品耗材集采領域下足功夫。通過嚴格執行國家、省級集采結果并開展市級聯盟采購,全市藥品和醫用耗材價格顯著降低,節約出來的醫保資金并非簡單“沉淀”,而是被精準“置換”出來。
玉溪市構建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堅持以調結構為主、調增量為輔。優先上調技術勞務占比60%以上的項目價格,主要向兒科、精神科、婦科、中醫、病理項目和基層服務項目傾斜。下調大型設備檢查和化驗項目價格。“近年來,全市共調價1145項,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提升至37.2%。”玉溪市市長胡江輝說。
近年來,玉溪市全面深入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實現醫院得發展、群眾得實惠、資金可持續。
“全市統籌建立縣域醫共體編制動態管理機制,醫共體內人員實現柔性流動,試點開展了公立醫院人員總量管理改革。創新建立了‘市聘縣用’對口幫扶機制,新增第一批專項編制54人用于兩家三級公立醫院派駐幫扶的縣級醫院,下沉人員財政每人每月補助3000元。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三個結構性調整’,醫務人員工資中固定收入的部分占比提高至52.4%,市縣公立醫院平均工資差距縮小22.25%。全面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類財政保障、二類績效管理’改革,充分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 胡江輝說。
改革成效的最終標尺握在群眾手里。從楚雄的DRG支付撬動醫院轉型,到玉溪的集采“騰籠”為醫療服務價值“換鳥”,云南醫改的畫卷在三明經驗的底色上,展現出鮮明的“云南特色”。
醫療改革的核心邏輯一以貫之:打破舊有逐利機制,回歸醫療公益性本源,運用醫保支付的“指揮棒”和醫共體建設的“聚合器”,推動資源下沉、服務提升、費用趨穩。
“云南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因地制宜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走出了醫改的云南實踐。”云南省副省長、省政府秘書長王學勤說。
三明經驗的星火,已在云嶺大地形成深化醫改的燎原之勢。這場關乎千萬人健康福祉的變革,正沿著公益性方向堅定前行,努力走出一條更公平、更可及、更優質的云嶺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