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據相關統計數據,約有 60% 的成年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過1次鼻出血的情況。在大多數情況下,鼻出血可通過簡單的物理措施(如壓迫止血)或藥物治療來控制。然而,一些患者反復出現嚴重的鼻出血,尤其是合并高血壓病、血液系統疾病或其他特發性疾病的患者,需要更為先進的治療方法。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技術利用低溫環境下等離子體產生的射頻消融效果作用于組織,精確消融病變血管及組織并有效止血。本研究分析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止血術治療鼻出血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德江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98例鼻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的方式將患者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99例。其中對照組男性59例,女性40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 (42.61±2.18) 歲;出血部位,左側54例,右側45例。觀察組男性57例,女性42例;年齡 20~65 歲,平均年齡(42.66±2.13) 歲;出血部位,左側52例,右側47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分布、出血部位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 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鼻出血反復發作,且為單側出血者;無手術禁忌證者;參與研究患者及其家屬已熟知本次研究內容、目的及相關事項,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肝、腎功能不全者;精神異常者;拒不合作者。
1.2 方法
對照組行鼻腔填塞術,操作步驟如下。患者取坐位,徹底清除鼻腔內的血塊和分泌物。根據出血部位和情況選擇合適的填塞材料,如凡士林紗條、膨脹海綿等。若前鼻孔出血,采用袋狀或疊狀方式,將填塞物自鼻腔小心填入,填塞的緊密程度需適度,以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若后鼻孔出血,則需先放置后鼻孔栓子,之后再從前鼻孔進行填塞操作。填塞完成后,檢查患者的呼吸情況,確保呼吸通暢。術后給予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如頭孢呋辛酯;使用減輕鼻腔黏膜炎癥和腫脹的藥物,如鹽酸賽洛唑啉鼻噴劑、曲安奈德鼻噴霧劑、復方木芙蓉涂鼻軟膏等。
觀察組行鼻內鏡行右側(或左側)鼻腔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止血術,必要時行下鼻甲消融術,操作步驟如下。患者在局部浸潤麻醉或者全身麻醉生效后取仰臥位,頭稍后仰。用史托斯內鏡手術系統,選用合適的鼻內鏡輕柔地置入鼻腔。醫生借助鼻內鏡對鼻腔進行細致、全面的探查,精準定位出血點。若存在下鼻甲肥大且影響手術視野的情況,必要時需進行下鼻甲消融術。啟動美創等離子體手術系統,依據出血的嚴重程度以及鼻甲病變情況,合理設定射頻消融的功率與作用時長。將射頻刀頭精準、穩當地接觸出血部位,利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技術,使出血部位的組織迅速消融、凝固,實現有效止血。下鼻甲消融術,醫生以緩慢、均勻的動作移動下鼻甲消融刀頭,確保能量均勻作用于下鼻甲組織,使下鼻甲逐漸縮小,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操作結束后,在鼻腔內放置涂抹復方木芙蓉涂鼻軟膏的明膠海綿,術后予患者曲安奈德鼻噴霧劑、鹽酸賽洛唑啉鼻噴劑噴鼻,以促進創面愈合和減輕炎癥反應。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評估臨床療效,其中術后1\~3個月內未再次復發鼻出血,鼻內鏡檢查見鼻黏膜無異常表現為顯效;鼻內鏡檢查見仍有少量血痂存在,但無血液流出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 Σ=Σ (顯效例數 + 有效例數)/總例數 ×100% 。(2)鼻腔恢復情況。于術前、術后1個月、6個月采用SNOT-20評估。量表包括鼻部癥狀、對鼻部的影響、對睡眠的影響、對心理的影響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共計20個條目,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鼻腔恢復越差。(3)疼痛情況。于術前、術后 1h 、術后 12h 、術后 24h 采用VAS評估,總分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分值高低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4)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術后6個月內患者出血鼻腔粘連、感染、嗅覺障礙、瘢痕形成的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 98.98% ,高于對照組的90.90% ! (Plt;0.05) ,見表1。
2.2 鼻腔恢復情況
術前,2組SNOT-20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術后1個月、6個月,觀察組SNOT-20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lt;0.05) ,見表2。
2.3 疼痛情況
術前,2組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術后 1h 、 12h 、 24h ,觀察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Plt;0.05) ,見表3。
2.4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 1.01% ,低于對照組10.10% ( Plt;0.05) ,見表4。
3 討論
鼻出血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與鼻腔局部因素和全身性因素有關。局部因素包括鼻炎、鼻竇炎、鼻中隔偏曲、鼻腔黏膜干燥、鼻部外傷、鼻部腫瘤等,這些因素可導致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出血。全身性因素如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血液系統疾病等,會影響凝血功能或血管壁的完整性,從而引發鼻出血。鼻腔反復出血易導致貧血甚至休克,嚴重影響患者身體機能。目前,臨床多以紗條、膨脹海綿等材料填塞鼻腔,壓迫出血部位以達到止血的自的。但該方法存在一些明顯弊端,填塞物長時間壓迫可引起局部黏膜糜爛、缺血、壞死,增加感染的風險。
常媛等研究證實,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止血術具有定位準確的優勢,在鼻內鏡的輔助下,能夠清晰、準確地找到鼻出血部位及病灶,對鼻腔進行精準治療。本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lt;0.05) ,進一步證實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止血術在鼻出血治療中可提高臨床療效,安全性高。分析原因,鼻內鏡能夠提供清晰、準確的鼻腔內部圖像及鼻腔結構,這使得止血更加精準,避免盲自操作。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利用射頻電場使電解液轉化為等離子體,打斷組織的分子鍵,使組織凝固、壞死,從而封閉血管實現止血。該技術可以根據出血情況和部位精確調節能量輸出和作用時間,對鼻腔正常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影響較小,降低術后鼻腔粘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各時間段VAS評分對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Plt;0.05) ;術后1個月、6個月,觀察組鼻腔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Plt;0.05) 。這是由于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止血術避免了填塞物的使用,可減少異物刺激。該技術在止血過程中產生的創面較小,傷口愈合速度相對較快8。該技術能更好地保護鼻腔黏膜的微環境,減少對鼻黏膜纖毛功能的破壞,使鼻腔的自潔和防御功能得以較好保留,有利于鼻腔分泌物的排出和黏膜的修復,從而減輕患者疼痛,加快鼻腔恢復正常生理狀態。
綜上所述,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止血術可提高鼻出血患者治療效果,減輕其術后疼痛感,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促進鼻腔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周煥,耿楊楊,湯瑋,等.鼻出血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及易患因素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23,44(3):381-386.
[2]岳顯.鼻內鏡手術聯合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療效研究[J.重慶醫學,2022,51(增刊1):38-41.
[3]楊一卿,狄悅,齊正元,等.濕潤燒傷膏聯合明膠海綿用于雙極電凝治療鼻出血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4,26(3):102-104.
[4]黃方名,李中文,李東海.鼻內窺鏡下消融電極治療鼻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21,19(7):1128-1130,1213.
[5]常媛,邱志利,蔣曉平,等.鼻內鏡手術聯合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療效及對術后復發的影響[J].解放軍醫藥雜志,2021,33(1):31-34.
[6] 陳先鋒,劉晶,任君.低溫等離子聯合微填塞技術在難治性鼻出血治療中的應用與評價[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21,29(1):53-55.
[7]楊宇,余文興,趙春蓉,等.鼻內鏡手術聯合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評價[J].腫瘤預防與治療,2022,35(12):1092-1097.
[8]陳彩梅,王霞.唇齦溝入路鼻前庭囊腫切除術和鼻內鏡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對鼻前庭囊腫患者凝血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22,28(3):408-409.
[9]潘陽春,王軍,余良才.鼻內鏡下低溫射頻在治療老年頑固性鼻出血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25):800-801.
(編輯: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