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1-0145-03
在單元整體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整合單元內的知識點,應當引導學生科學組織學習架構,進而讓學生深入初中數學體系,深入了解數學內容,掌握全面的數學知識,進而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當然,單元整體教學強調從整體視角出發,能夠有效打破傳統課時教學的碎片化模式,通過整合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專注其素養提升,繼而深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為學生的靈活應用以及后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一、新課標理念
伴隨教育改革的推動,新課標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教學實踐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對知識的深度理解,更注重實踐方面的靈活應用,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有著較多要求。一方面,新課標理念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可以提高課堂趣味性。通過新課標的融人,教師更為注重對學生的主動探索,以合作共學等多種形式豐富課堂,營造更為輕松高效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其創新實踐能力,繼而提高其學習效果,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如何合作,增強其團隊意識。新課標理念的融合作用還體現在對學生評價的多元化上,傳統評價過度關注成績分數,對學生思維及能力的考查缺失,而新課標理念則倡導全面的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平時表現、課堂參與等多個方面,讓學生全面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優缺點,進而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為學生的核心意識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新課標理念的融合作用能夠顯著促進家校合作。對于學生來說,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新課標理念強調家校共育,鼓勵家長同教師一道加入學生的教育工作中,與教師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通過家校合力,能夠顯著增強家長和教師的溝通,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新課標理念課堂更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舉辦新課標活動、開設讀書角等方式,拓寬學生視野,幫助其將課堂所學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深入認知課堂內容,進而形成全面認知,構成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當然,新課標理念課堂可以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學生在個性化指導下,提升學習效果,推動高質量教育課堂的可持續發展。
二、初中數學單元整體的教學問題
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作為一種系統性的教學模式,旨在通過整合單元內的知識點,構建連貫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在實際教學過
程中,單元整體課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對此,本文總結了以下四點。
(一)單元內容整合缺乏連貫性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部分教師在整合單元內容時,往往只是簡單地將相關知識點羅列在一起,知識整合缺乏深層次的邏輯關聯,難以激起學生的知識構想,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零散,沒有體系化的框架思路,進而在學習知識點時,知識銜接不緊密,甚至出現知識鏈斷裂等情況。
(二)知識實踐有待完善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知識的學習需要與實踐相結合。在當前的單元整體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實踐環節的設計,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機會,難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中,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三)評價機制存在局限性
評價是發現教學不足的關鍵方法,但在當前的單元整體教學中,部分學校的評價機制相對單一,多是通過試卷考評來評判學生學習成效,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多元發展的考慮略有不足,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
(四)家長關注度不足
家長的關注對學生的學習成長至關重要,但是部分家長對學生的學習關注度不足,缺乏與教師的有效溝通,這導致學生在家庭教育中得不到足夠的引導,難以構建家校合力,對學生核心素養觀念的塑造略有不足,影響其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新課標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一)完善知識整合,提高教學連貫性
在新課標下,學校應當認識到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首要任務是完善知識整合,以此構建相對豐富的系統框架,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數學單元知識,了解數學學習意義,促使學生數學思維的鞏固。對此,在單元整體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單元內知識點進行有機整合,綜合單元內容設計一條清晰的知識路線,讓學生能夠更為清楚地了解數學方向,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在知識學習時能夠連貫地學習單元內容,養成整體單元意識。當然,通過單元知識整合,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活動的遞進性,幫助學生科學認識并理解相關概念,圍繞某一主題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點體系,進而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效率,為學生的未來數學學習提供有力的思維保障。以北師大版初中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的應用\"為例,教師在教學時應先回顧勾股定理的基本內容,逐步引入其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運用勾股定理解決直角三角形中的邊長計算問題,幫助學生掌握基礎數學模型。同時,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如進行樓梯長度計算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生的數學興趣,也提高其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二)開設生活情境,提高教學實踐性
在新課標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對于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融入,以單元整體概念為基礎,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開設生活情境,增強學生的實踐體驗,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夠深人生活學習數學,實踐單元知識。對此,教師可以模擬生活中的實際情境,以數學問題帶動學生的思維開拓,通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應用生活例子形象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學生的數學認知,讓學生在生活中構建起更為完善的知識體系,形成較為清晰的數學實踐道路,為后續學習奠定堅實基礎。當然,教師在開設生活情境時,也應當著重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引導,以生活情境帶動學生的主觀意識,對數學單元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讓其在數學實踐中感受學習的樂趣。以北師大版初中八年級數學“認識無理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幫助學生理解無理數的概念及其實際意義。例如,設計一個測量教室對角線長度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際測量發現,某些長度無法用有理數精確表示,繼而引出無理數的概念,并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如 π 在計算圓周長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無理數的理解,直觀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其數學實踐思維。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自主探究無理數的性質與特點,分析其在生活情境中的用處,以此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機整合,擴充學生的數學積累。
(三)優化評價機制,提高教學個性化
評價是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更是指導教師教學優化的核心途徑。在初中數學單元整體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優化評價機制,以全方位視角觀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從多個角度了解學生的綜合素養,獲取學生的真實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向,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對此,教師應積極響應評價機制優化,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多元化內容優化傳統評價體系,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多元智能的方式探究學生的綜合能力,了解學生的多方位素養,進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制訂個性化學習計劃。并且通過評價機制的優化,教師能夠全方面地發掘學生的學習素養,積極獲取學生的學習反饋,能夠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真實的自我,發現自己的優缺點,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其自我提升意識,從而深入到對自身素養的完善,推動初中數學單元整體課堂的優化。以北師大版初中八年級數學“二次根式”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包含創新思維、問題解析等多個維度的評價標準,通過創意解題比賽等形式,全面考查學生對二次根式的理解。同時,注重個體差異,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肯定,對遇到困難的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促進其數學學習的個性化發展。
(四)開展家校聯合,提高教學時效性
對于學生而言,家庭和學校同等重要,都直接影響著其學習與成長。為此,初中數學單元整體課堂需積極響應家校聯合戰略,通過科學化的方式,整合雙方力量形成家校合力,推動教育課堂的綜合優化,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其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學習,不斷積累數學知識,為其未來數學學習提供保障。同時,學校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如家長開放日等,讓家長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增強其教育責任感,讓家長關注學生教育,幫助其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北師大版初中八年級數學“平面直角坐標系\"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學習任務,促進家校聯合的開展。例如,布置家庭作業時,讓學生與家長一起繪制家庭房間的平面圖,并使用直角坐標系標注家具的位置,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理解坐標系的運用。同時,學校可以組織家長參加“數學親子日\"活動,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與坐標系相關的游戲,如設計簡單的尋寶地圖,利用坐標定位“寶藏”位置。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學校應深刻認識到單元內容整合的連貫性、知識實踐的完善性、評價機制的多樣性以及家長關注的必要性對于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性。通過完善知識整合、開設生活情境、優化評價機制、開展家校聯合等方式,革新教學課堂內容,深化教學理念,進而拓寬教學渠道,烘托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時效性,以此推動初中數學高質量課堂構建,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后續學習。
參考文獻:
[1]李玟.單元整體視域下的初中數學章起始課教學設計研究[D].太原:太原師范學院,2024.
[2]陳詩芳.大概念視角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以“全等三角形\"單元為例[D]廈門:集美大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