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醫藥外包上市公司相繼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行業龍頭藥明康德的業績表現超過預期。藥明康德、博騰股份、奧浦邁等龍頭企業中報業績預告發布,帶動了細分賽道行情。7月11日,藥明康德股價漲停至77.15元/股,22日收于82.78元/股。而此前由于地緣政治因素帶來需求的不確定性的影響,藥明康德最低跌至35.59元/股,相比該價格已經實現翻倍。
作為創新藥產業鏈的一環,醫藥外包也受益于本輪的行情實現上漲。從行業基本面來看,2025年以來行業龍頭陸續走出低谷實現業績上漲,一方面,前期調整接近尾聲,頭部公司新簽訂單趨勢逐季好轉,地緣政治風險階段性落地,新冠基數效應逐步消除。隨著全球投融資狀況的改善,且大型藥企需求剛性,行業需求或迎來向上拐點。
藥明康德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 207.99億元,同比增長約 20.64%,其中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約 24.24%;預計實現經調整歸母凈利潤約 63.15億元,同比增長約 44.43%,預計本期實現歸屬凈利潤約85.61億元,同比增長約 101.92%,預計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55.82億元,同比增長約 26.47%。整體業績表現超預期。
博騰股份收入穩健增長,利潤端提前扭虧。2025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5.5億-16.2億元,同比增長15%-20%,預計歸母凈利潤0-3000萬元,扣非凈利潤-1000萬-1000萬元;從2025年二季度單季度來看,按照業績預告中值,2025年二季度單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100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由于前期業績高基數的影響,醫藥外包行業整體業績呈現下行,不過自2025年一季度起,各細分領域的業績都有明顯回升:據天風證券統計,CDMO板塊包括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凱萊英和博騰股份等在內的12家上市公司,2024年板塊整體營業收入831.91億元,同比下降2.92%;歸母凈利潤140.44億元,同比下降15.05%;扣非歸母凈利潤136.37億元,同比下降16.25%。2025年一季度,CDMO板塊整體營業收入208.91億元,同比增長11.35%;歸母凈利潤49.87億元,同比增長65.48%。
CRO板塊包括泰格醫藥、昭衍新藥等在內的13家上市公司,2024年CRO板塊整體營業收入165.36億元,同比下降7.22%;歸母凈利潤5.17億元,同比下降78.88%;扣非歸母凈利潤7.52億元,同比下降54.96%。2025年一季度,CRO板塊整體營業收入36.72億元,同比下降5.75%;歸母凈利潤3.12億元,同比增長104.57%。
東吳證券認為,短期看,經過幾個季度的調整,2025年一季度開始收入利潤均呈現修復趨勢;中長期看,一方面中國仍是CDMO行業重要生產國,在成本低、效率高、質量優三重優勢下競爭優勢突出,另一方面監管趨嚴、新藥研發向差異化發展導致新藥研發難度和成本增加,CRO企業憑借項目經驗優勢和資源優勢或成為藥企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CXO長期需求向上。
訂單方面,隨著行業逐漸企穩,訂單增長將帶動行業筑底回升。截至2025年3月底,藥明康德持續經營業務在手訂單523.3億元,同比增長47.1%。2024年,凱萊英累計新簽訂單同比增長約20%,其中,來自歐美市場客戶訂單增速超過公司整體訂單增速水平,不含2024年已確認的營業收入,凱萊英在手訂單總額10.5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幅超過20%。泰格醫藥國內客戶新簽訂單恢復明顯,2024年訂單需求同比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新增合同金額為101.2億元,凈新增合同金額為84.2億元,同比增長7.3%;2024年末累計待執行合同金額157.8億元,同比增長12.1%。2025年一季度,泰格醫藥凈新增合同金額超過20億元,同比增速20%,國內客戶新簽訂單恢復明顯。
國投證券指出,從盈利情況分析,受行業競爭加劇以及特定商業化生產項目減少等影響,2024年CXO行業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均出現暫時性同比下滑。隨著目前創新藥投融資環境的改善以及CXO公司新簽訂單的回暖,2025年預計多家CXO公司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
融資情況是市場對于CXO需求端判定的現行指標之一,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和美國創新藥VC/PE投融資情況已恢復正增長。自2021年創新藥VC/PE投融資達到頂點,此后連續下降兩年,2024年起開始恢復增長。根據Crunchbase的數據,2024年全球和美國創新藥VC/PE投融資金額分別同比增長1.93%和5.29%,較2023年分別同比改善30.51個百分點和35.12個百分點。
2025年一季度全球市場創新藥VC/PE投融資增速同比改善明顯。根據Crunchbase的數據,2025年一季度,全球、美國、國內創新藥VC/PE投融資金額分別同比增長20.57%、同比下降4.99%、同比下降4.05%。
全球前三十藥企平均研發投入整體穩健增長,2024年約60.11億美元,同比增長10.39%。季度間平均研發投入整體平穩,四季度一般高于前三個季度,2023年至今各季度間平均研發投入同比增長穩健。2025年一季度,全球前三十藥企平均研發約12.54億美元,同比基本持平。
2025年3月國內市場創新藥VC/PE投融資同比增速改善明顯。根據Crunchbase,2025年3月全球、美國、國內創新藥VC/PE 投融資金額分別同比增長6.82%、同比下降27.40%、同比增長51.78%,較2025年2月分別環比提升0.18個百分點、環比下降8.87個百分點、環比提升64.46個百分點。
目前國內創新藥呈現高景氣,尤其是GLP-1多肽、小分子減肥藥賽道,客戶訂單充足;另外,中國雙抗、ADC出海交易火熱,2025年上半年國產雙抗/多抗、GLP-1RA、ADC等類型創新藥加速出海,中國創新藥BD出海交易超50起,總金額超480億美元,相關CRO/CDMO訂單較為飽滿。
得益于GLP-1等多肽藥物在降糖和減重等應用領域的拓展,目前大量肽類在研項目積極推進,且多個已獲批品種銷售快速放量。根據禮來公司公告,替爾泊肽2024年一至三季度銷售額已高達110.28億美元,用于肥胖治療的Zepbound2024年一至三季度銷售額30.18億美元;根據諾和諾德公司公告,2024年一至三季度公司以司美格魯肽和利拉魯肽為代表的GLP-1類產品貢獻1506.92億DKK(約合216.40億美元)。
另外,隨著ADC藥物的創新研發持續快速發展,目前已有大量的ADC候選藥物進入臨床階段。國投證券指出,考慮到ADC藥物研發的積極投入和ADC服務外包率較高等因素,ADC外包服務行業有望持續高景氣。根據Frost amp; Sullivan的數據,全球ADC藥物外包服務的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5億美元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15億美元,2030年該領域的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110億美元。
截至2024年底, 藥明合聯藥物發現、臨床前、臨床階段和商業化階段項目分別為681個、102個、92個,分別同比增長59%、21%、44%。
國投證券認為,CXO行業經歷投融資擾動、新冠高基數、內卷價格戰、地緣政治擾動等多重因素擾動后,當前調整接近尾聲。短期看,2024年頭部公司新簽訂單趨勢逐季好轉,新冠基數效應逐步消除。而隨著地緣政治風險階段性落地,中長期看,本土基礎配套設施、工程師紅利,環保技術工藝以及長期項目積累的快速響應、高質量交付優勢仍然顯著,且龍頭公司加碼海外產能布局有望抵消部分潛在風險。藥企需求方面,中國CXO主要客戶為歐美中大型藥企和Biopharma,其研發支出和需求相對剛性,新的藥物范式及重磅產品如GLP-1類藥物有望推動相關供應鏈持續擴容;需要融資的負現金流Biotech的整體需求在全產業鏈中占比較低,但Biotech的融資情況是市場對于CXO需求端判定的先行指標之一,而融資環境方面,在降息預期下融資將企穩并逐季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