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的實施旨在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讓教育回歸本質。在這一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預習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有效的預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學習的針對性和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
一、“雙減”與小學語文預習概述
(一)“雙減\"政策解讀
“雙減\"政策即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政策。其核心目標是提升學校教育質量,規范校外培訓行為,讓學生在學校內學足學好,減少對校外培訓的依賴。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通過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二)小學語文預習的內涵與價值
預習是指學生在教師講授新課之前,自行對課文內容進行初步的學習和理解。小學語文預習的內容主要包括通讀課文、標注生字詞、思考課后問題等。預習的價值在于:一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二是可以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加專注和積極;三是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當前小學語文預習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方面
1.缺乏預習的動力與積極性。很多學生認為預習是一項額外的任務,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因而缺乏預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2.預習方法不當,效果不佳。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預習,只是簡單地通讀課文,沒有深入思考和理解課文內容,導致預習效果不佳。
(二)教師方面
1.預習指導不足。一些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沒有給予學生具體的預習方法指導,導致學生預習無從下手。
2.預習任務布置不合理。部分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過多、過難,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影響了學生的預習積極性。
(三)家長方面
1.參與度低,缺乏對孩子預習的監督與引導。很多家長認為預習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自己沒有責任參與孩子的預習,缺乏對孩子預習的監督和引導。
2.對預習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家長沒有認識到預習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三、“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預習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學生預習興趣
首先,采用多樣化的預習導入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提問題、播放視頻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預習。比如在教學部編教材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望廬山瀑布》一課前,筆者從網絡上找到一段廬山瀑布的視頻,在課上播放給學生看,視頻中飛流直下的瀑布,猶如山洪暴發,傾瀉而下,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那氣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勢浩大,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瀑布的壯觀,引發了他們對即將學習的古詩的好奇。然后提出問題,如:“你覺得詩人看到這樣的瀑布會有怎樣的感受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古詩,嘗試從詩句中尋找答案,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好奇心,還激發了學生的預習興趣。
其次,設立預習獎勵機制。教師可以設立預習獎勵機制,對預習認真、效果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比如筆者安排學生預習部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通過檢查發現李同學不但能認讀本課的生字,通讀課文,而且知道雪地里來了四位小畫家,青蛙因冬眠沒有來參加畫畫。我不僅表揚了他,還給他頒發了預習標兵的小獎狀,其他學生都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我說:“你們要認真預習課文也能發獎狀。\"其他學生表示從今以后會認真預習課文,極大激發了預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教授科學的預習方法
愛學習的學生在教師講課前總會提前預習課文內容,但大部分農村小學生沒有提前預習的習慣,即使有少數學生想提前預習課文,也不知道怎樣去預習一篇新課文。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教授學生以下預習課文的方法:
1.通讀課文
學生拿到一篇新課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通讀課文時,首先,讀課文前面的“預習提示”,明確這篇課文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應達到的學習目標。其次,要注意標注生字詞、畫出優美的語句、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等。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通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如筆者安排學生預習部編教材四年級語文上冊《女媧補天》一課時,讓學生先讀課文前面的“預習提示”,明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后發揮自己的想象,體會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我還讓學生在通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取得了較好的預習效果。
2.利用工具書及網絡查閱相關資料
學生預習課文時,對圈畫的字、詞、句、段不能讀準、不能理解時,利用字典、詞典查找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利用電腦查閱相關課外資料,解決文中不能理解的句子、段落,這對學生預習新課和理解課文內容大有幫助。比如預習部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上冊《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一課,許多學生對《清明上河圖》的年代、作者、長寬、人物、內容等做了詳細的了解,還有少數學生并不滿足于此,他們還對《清明上河圖》中的社會風貌、風俗民情及歷史價值很感興趣。通過網絡查找資料,大大激發了學生課前預習的興趣。
3.厘清課文層次結構
學生預習一篇課文,首先應分清課文層次結構,清楚課文寫了幾件事,寫了什么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課堂學習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領會課文主要內容。比如預習部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下冊《海底世界》一課,我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海底世界。學生通過熟讀課文,厘清了課文的層次結構:第一部分提出問題;第二部分從海底的環境、動物、植物和礦藏等方面介紹了海底世界;第三部分總結全文。這樣教師教得省心,學生也學得順心,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培養了學生的預習興趣。
4.結合課后練習預習新課
課文后的思考練習題通常是課文重點的鞏固,解決了這些問題就能領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因此,學生預習課文時結合課后練習要求,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比如預習《爬天都峰》一課,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又是如何把“我”爬天都峰的過程寫具體的?學生會針對這些課后問題,認真讀文,動腦思考,積極探究。課堂學習時,學生就能很快集中精力,認真聽講,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5.善于提問和勤于思考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預習時,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嘗試動腦思考來解決課文中的問題。例如,預習《窮人》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窮人為什么窮”“窮人的生活是怎樣的”等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三)合理布置預習任務
1.預習任務要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
由于農村小學生沒有預習課文的習慣,學習自覺能力又差,因而教師布置課文預習任務時,要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預習目標作業,讓學生按照設置的目標去完成預習任務。比如預習部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下冊《肥皂泡》一課時,筆者提前設計了這樣的預習目標作業:
(1)回家后自己制作肥皂水,吹肥皂泡,體驗一
下吹肥皂泡的感受。(2)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3)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4)說一說作者吹肥皂泡的過程和訣竅。(5)你覺得文中哪部分最有意思?(6)聯系生活經驗,想一想:肥皂泡為什么會有
五色的浮光呢?(7)根據課文內容寫一篇讀后感。
這樣的預習目標作業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既有有趣的實驗操作活動,又有預習目標任務。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完成全部預習目標作業;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完成預習目標作業的前四題。學生通過努力,既完成了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也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成績,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激發了預習課文的興趣。
2.控制預習任務量
教師布置預習任務時,要注意控制任務量,避免預習任務過多、過難,增加學生的負擔。一般來說,預習任務的完成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
(四)加強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指導
由于農村的小學生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重視孩子的學習意識淡薄,對孩子放任不管任其發展,導致很多學生在家里不知道如何預習課文,自認為預習就是讀讀課文、認認生字,遠遠達不到預習的目標。因此,教師應加強課前預習指導,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在教學中,筆者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依據,結合農村小學生的真實情況,適時指導課前預習,其方法如下:一讀文、二標序、三畫圈、四畫線、五畫疑難、六畫重點?!耙蛔x文\"就是讓學生把新課文仔細閱讀幾遍,讀通句子。“二標序\"就是讓學生給新課文的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叭嬋"就是在文中圈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四畫線\"就是用直線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拔瀹嬕呻y\"就是讓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文中不理解、有疑惑的句子和段落,課堂學習時認真聽講,解決疑惑?!傲嬛攸c\"就是讓學生用雙橫線標出文中的重點句段,這樣教師上課時,其才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快速理解課文,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長期堅持對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指導,學生能夠養成“邊讀邊思\"的好習慣,也為學生自覺讀書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筆者為了教好部編教材四年級語文下冊《母雞》一課,按照三個階段的要求指導學生進行預習:第一階段掌握課文的基本知識,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如顫顫巍巍、疙瘩、撮兒、趁其不備、歪曲等,然后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并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第二階段要求學生關注母雞自從孵出一群小雛雞后的各種表現,來了解作者的思想變化。第三階段要求學生收集與母愛相關的材料。通過努力,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進行預習,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
(五)加強家校合作
1.提高家長對預習的認識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預習的重要性,提高家長對預習的認識,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孩子的預習。例如,我班某名學生,有一次語文單元測試成績很不理想。我與其家長溝通時說:“預習就像是一場學習的熱身運動,能讓孩子在正式學習時更加得心應手。在學習新的課文前,如果孩子進行了預習,就能夠提前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生字詞等,在課堂上就能更積極地參與互動,更好地理解教師講解的重點?!睆哪且院?,其家長每天晚上都會陪著孩子一起預習課文,他們一起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查閱不理解的詞語意思。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課堂上,他不再是那個默默聽講的學生,而是積極舉手發言,與教師和同學互動,他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作業也完成得更加出色,同時他的語文成績有了顯著提高,從班級中等水平躍升到了前列。此時該學生的家長深刻認識到了預習的重要性,它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能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搭建家校溝通橋梁,助力學生預習成長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主要是在課外(主要是家里)獨立完成的。由于部分小學生的自覺性較差,脫離教師的監督后,回到家里讀一遍課文,就認為是預習了,有的干脆就不預習,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微信、QQ等形式建立家校溝通渠道,與家長溝通,聯合監督,全面落實課前預習任務,及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指導和監督。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溝通渠道,向教師反饋孩子的預習情況,共同促進孩子的學習,提高小學生預習課文的能力。
例如,為了促進學生課前預習,筆者通過建立班級微信群的方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在群里,我定期分享預習的方法。同時,我還邀請家長把孩子預習的過程拍照或者錄視頻發到群里,互相交流和學習。有的家長分享了孩子認真朗讀課文的視頻,有的家長展示了孩子做的預習筆記。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家長們了解了其他孩子的預習情況,也激發了學生的預習積極性。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家的預習情況,我還定期進行家訪。在我的努力下,班級的預習氛圍越來越濃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想做到減負增質,只有通過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教授科學的預習方法、合理布置預習任務和加強家校合作等有效策略,把學習主動權和自主權還給學生,才能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王昱立.“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作業的優化實踐及思考[J].吉林教育,2023(12):94-96.
責任編輯: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