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網絡輿論“后真相”傳播及其閉環引導

2025-08-02 00:00:00郭芙蓉
關鍵詞:閉環輿情輿論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25)05-0144-09

2016年西方世界發生多起“黑天鵝”事件使“后真相”現象成為研究熱點。“后真相”的英文單詞‘post-truthera”的前綴“post”并非指歷史意義的先后,而是指真相在價值排序上靠后。西方學者使用“后真相”一詞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畸形的政治輿論生態,即政客為競選上位,使用大數據、智能算法推薦、機器人水軍等手段捏造、遮蔽、篡改事實真相,煽動和迎合網絡民粹主義情緒,操縱民意。“后真相并非新鮮事物,它無非是政客等團體通過說謊獲得好處的慣用伎倆”[1]209。簡言之,“后真相”是指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真相和邏輯被忽視,情緒情感主控輿論的情形。目前“后真相”研究已從最初的政治領域擴大到經濟、傳媒等領域。赫克托·麥克唐納撰寫的《后真相時代》一書用詳實的案例全面分析了政治、商業、傳媒等領域中諸多“后真相”的面孔。

西方“后真相”問題的產生有其思想文化根源。眾所周知,自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以來,科學理性、工具理性的盲目擴張導致人文價值失落,價值分歧泛起,社會共識被撕裂,人們更愿意倚重自我的情緒情感進行價值判斷和行動,輕視、解構一切社會“真相”逐漸成為后現代主義的哲學表達。加之網絡社交訴求扁平化、去權威化的權力運行結構,也使社會價值領域中的“共識真相”較難統一。由于中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制度與實際面臨的社會矛盾的差異,我國學界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公眾、媒體等輿論主體易受情緒情感調控的“后真相”心理行為的特征、傳播機制、成因、危害與應對等議題上。其實人的情緒情感并非全然是非理性和消極的,但多元輿論主體的理性評判讓位于個體或圈群的主觀想象、情緒宣泄,易導致社會風險激增,網絡輿論引導的難度加大。

自互聯網介入熱點事件時起,網絡輿論引導就成為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內容。從具體實踐看,網絡熱點事件的輿論引導,總體上較偏重事前的預警研判、事中的聯動疏導,而事后對負面輿情信息的清理與糾偏、總結與再教育則往往被忽視。從學界現有的研究成果看,關于輿情的預警研判、危機處置與心理疏導等相關研究成果較豐碩,對輿情的衰退期——也稱“長尾期”一—輿論引導的研究相對較少。有學者[2提出應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網絡輿論進行分階段控制與引導,建議政府和媒體在輿情的消退期僅需進行簡單引導,將事件的消退留給網民和時間。也有學者3認識到“事后”反思調整的重要性,主張從完善網絡空間立法、加強輿論引導人才的培育等角度進行路徑闡釋。但整體而言,學界和相關職能部門對“長尾期”網絡輿論閉環引導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缺乏針對性的措施。本文旨在分析網絡輿論“后真相”傳播表現,論證“長尾期實施閉環引導的價值及策略,希冀為創新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提供有益思考。

一、網絡輿論“后真相”傳播的典型癥候表現

網絡輿論關系社會的安全、穩定和健康發展,是黨的輿論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網絡熱點事件的輿論傳播日益呈現出“后真相”癥候。

(一)傳播節點的泛化使真相解讀私人化、碎 片化

互聯網誕生伊始,為確保信息傳輸安全可靠,研發者采用了分布式網絡結構,以避免其中任何一個節點遭到破壞后,形成連鎖反應而影響其他節點之間的正常通訊,但這也導致了傳播節點的泛化、去中心化和去權威化。所謂的傳播節點既指普通的自媒體用戶,也包括專業化的媒體組織,甚至涵括人工智能。每個節點都是信息的生產者、接收者和分享者。泛化的傳播節點依據各自所處的社會位置、既有的認知框架、即時的情緒情感體驗,對“事實真相”進行私人化、碎片化的編碼、解碼,以尋求契合“自我”需要的“真相邏輯”。費斯汀格的認知失調理論認為,當個體面對新舊認知沖突時,會出現緊張、焦慮、不安等心理不適,此時,個體急需自我調適來恢復認知平衡。調適策略一般有兩種:一是順意舊認知,否認新認知;二是尋求關于新認知的更多信息,提升對新認知的信任。但在通常情況下,由于個體的惰性和慣性,往往選擇前者而拒絕后者。2021年6月30日,杭州保姆縱火案因受害人家屬林某斌在網上發布其再婚生女一事,再度引爆全網。一時間,有關林某斌的各種“倫理劇本”充斥于各大社交平臺。同年8月3日,杭州聯合調查組通過新浪微博“杭州公安”正式向社會公布這起事件的調查結果,但這條微博的評論區仍有大量網民表示,他們并不相信也不愿接受調查組公布的真相。因為調查組公布的這一新認知與某些個體既有的“情緒情感”相悖。人們探索“真相”的高階追求已被當下、即時的心理舒適感碾壓和遮蔽,追逐事件真相的終極意義被架空了,從而使真相變得次要甚至不再重要。

(二)數字媒體賦能公眾去中介化的“真相”體驗

數字媒體能夠直擊熱點事件的現場,帶給人們一種去中介化的“真相”體驗。因為輿情信息從生產傳播到抵達終端受眾,不再依靠傳統媒體的層層過濾、把關、中轉和中介。但是去中介化的真相體驗看似真實,卻仍是隔著屏幕的“真相”。“后真相”時代有別于傳統社會的典型之處就是“直接真相”的退場。換言之,傳統鄉土社會那種眼見即所是的當下、在場、可感的“直接真相”已經被智能數字媒介技術所呈現的身體缺席、間接在場的“真相”體驗機制所替代。公眾所倚重的“眼見為實”的視頻、圖片、音頻等碎片化的素材,本身也許都是事實真相,但一旦被“人為”揀選、拼接、編碼,再經屏幕中介之后,極可能已經失真,而公眾據“此”做出的“真相”解讀也必然是扭曲和變形的。例如深度偽造技術就能制造以假亂真的畫面、影像、聲音。利用AI換臉技術制作短視頻用于詐騙或抹黑競爭對手、污蔑正能量人物的事件也逐漸增多。一般而言,人們對某事某物的情感體驗越真實,就愈發認為自己接近的就是事實真相。數字媒介技術進階發展,如沉浸式的現場直播,VR、AR、MR等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更增強了人們的新聞臨場感和具身感,殊不知,這也特別容易使人們掉入“去中介化”的偽真相泥潭,這也是網絡輿情反轉屢見不鮮的原因之一。例如,“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經歷多次輿論反轉,在黑匣子未被打撈之前,大量網民僅憑事發時“女司機駕駛紅轎車與公交車相撞”這一小段現場監控視頻,就肆意攻擊女司機是“罪魁禍首”“馬路殺手”。但黑匣子解密之后,事實真相卻是一名女乘客與公交車司機因停車問題爭吵、互毆、情緒失控導致的。在數碼時代,社交媒體用戶一般使用第一人稱“親自在場”或第三人稱“旁觀者客觀中立”的敘事口吻,更易制作“假作真時真亦假”的“后真相輿論景觀。例如,在胡鑫宇事件的發酵期中,陳某貴假冒“光頭”老師“現場”拍攝的一段“校方威脅家屬私了”的短視頻上傳網絡,引發大量公眾對校方“有罪”的道德猜忌,最后卻是陳某貴因惡意造謠被公安機關依法逮捕。事實證明,人們感覺和體驗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相。數字媒體賦能公眾去中介化的“真相”體驗,經由即時性的群聊加以擴散,容易放大社會負性情緒,擠壓完整事實真相的生存空間。

(三)海量信息即時刺激磨滅公眾還原真相的耐心

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信息生產、傳播與更迭的速度更快,元宇宙成為描繪數字科技加速升級的熱詞。熱點事件一經爆發,無數傳播節點的輿情信息瞬間呈幾何級倍數增長,信息流的反復刺激不斷加重人們對事件真相的認知負荷以及辨識信息真偽的倦怠感和疲勞感,這些都極易磨滅公眾還原真相的耐心。

從人的生物性存在看,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接受和加工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輸入的信息量超過個人所能承受和消化的生理界限時,人們辨識真相的難度隨之增大,意愿也會降低。因為在海量輿情表象的刺激下,要對一個事件紛繁復雜的“碎片化事實真相”進行理性還原、復盤,撥開云霧,并非輕而易舉之事,需要足夠的耐力和時間成本。數字傳播技術用速度消滅時空,同時也消滅了人們的專注、理性及核實真相的意志。人們往往來不及抽象,來不及思考,來不及還原,就急于下定論,事件真相的復雜性、整體性、連貫性逐漸讓位于簡化的認知邏輯。技術進步潛移默化地塑造人們的思維方式,搜索引擎技術的廣泛使用和即時反饋,更降低了人們對延遲滿足的容忍度。隨著輿情信息高速更新,人們對新奇信息的追逐也會影響人們在有關事件的真相之間建立真正有意義的因果聯系。互聯網從來不缺熱點,當下一個熱點來臨時,公眾和媒體的注意力很快會轉移,而持續關注和查找前一個事件始末真相的任務就被拋之腦后,除非下一個相似事件再次出現。網絡空間并未像互聯網開創者所期待的那樣,成為有效的、理想的公共領域。人們醉心于快餐式的新異刺激,導致社會認知淺層化和表象化,無心還原事件真相。齊格蒙特·鮑曼在《被圍困的社會》一書中形象地指出:“作為事件的消費者,我們所有人都患了食欲過旺癥。事件(或景象,即事件被媒體加工后引起注意的形式)是一種理想的食物。食欲過旺癥患者需要迅速處理掉他們攝取的食物,以便為更多的攝取騰出空間。它們不想被慢慢地消化。”[4]181

(四)社交媒體炒作“真相”投喂公眾的知情饑渴

回顧互聯網發展史可知,中國互聯網先后經歷了“用戶主動點擊、瀏覽網頁上的圖文信息”的web1.0到強調“社會交互、用戶生產內容”的web2.0,再到當下熱議的“元宇宙技術支持的3D全真互聯網”3個階段。社交媒體就誕生于web2.0時期,其最具象的形式包括論壇、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直播間等。社交媒體用戶由被動的信息“游牧者”轉變為積極的“產消者”,“21世紀頭10年中,互聯網最深刻的變革,就是從個體與機構的網絡互動(如電子郵件的使用),轉移到由用戶自身主導的社會自主網絡的建構。”sI 在數智時代,人們沒有足夠的耐心還原復盤事實的真相,但并不代表人們內心就拒絕真相。柏拉圖的洞穴隱喻就試圖說明回歸“真實的本質世界”是人的終極追求。在現代民主社會,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應該滿足公眾對于公共事務的知情權。《202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指出:在突發事件中,需要尊重公眾知情權,迅速還原事實真相、正面回應疑慮,推動解決實際問題,求得輿論的理解和支持。在注意力稀缺的網絡話語競爭中,一些社交媒體用戶受工具理性驅動而漠視價值理性。為爭奪流量,他們常常趁著相關職能部門調查真相所需要的時間差,一窩蜂地蹭熱度、煽情緒,炒“真相”,以投喂公眾的知情饑渴。盡管多數用戶沒有受過新聞專業技能訓練,但并不妨礙其與專業新聞媒體搶熱點、搶議程、搶速度。好的新聞標題能快速被人腦注意,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追求標題新穎本身并不是問題,但背離新聞真實性原則的“標題黨”卻會干擾輿論主體的認知判斷。這些現象再疊加智能算法推薦技術,極可能強化人們已經“窄化”或“戲劇化”的情緒認知,從而加固既有繭房的隔音功能,形成惡性循環。

二、實施閉環引導的價值:基于被忽視的長尾期

經濟學中的長尾理論指出,人們習慣性關注“曲線的頭部”,忽略“曲線的尾部”,但“尾部”所產生的能量有時會超越“頭部”。“長尾效應在傳播學和輿論學領域中用來描述輿論發展的衰退環節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熱點事件來說,忽略了事件的收尾環節可能導致網絡輿情的再次反彈和負面炒作。”[6]70-71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生命周期,網絡輿論的生命周期一般劃分為觸發期、發酵期和消退期,而消退期也被稱為“長尾期”。“隨著話題的興趣衰減和新的興趣點的出現,網民的關注度會下降,但由于網民的多元和利益訴求的不同,網民對危機事件的關注一般不會終止,雖然事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但還會存在一個很長的消弭期,這一時期通常比較漫長,就像一條長長的尾巴,這一階段稱為長尾期。”[716 陳華明在《網絡輿情治理:理論與實務》一書中辨析了網絡輿情演變周期中的“長尾期”與經濟學中提出的“長尾理論”的不同,指出“它是以時間為橫軸,以關注度為縱軸,認為公眾的關注度隨著對舊話題的興趣衰減和新興興趣點的出現而逐漸下降,但不會完全終止,因此在事件議題產生結果后的一段時間內,與之相關的網絡輿情會進入一個較長的消弭期,從而在網絡輿情演變曲線上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8]91。“閉環引導”正是要在輿情的長尾期,及時阻滯“后真相”傳播中的負面情緒、認知偏見、公權力主體的公信力危機等尾部風險外溢、潛藏、沉淀。

(一)有助于阻滯負面情緒的累積外溢

社會情緒指一段時間內彌散在社會成員中相對較普遍的群體性情緒體驗,是觀測社會健康發展的晴雨表。神經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在進化過程中存在“負性偏向”,即偏好對“壞刺激”做出預警反應,以適應生存需要。在傳統鄉土社會,人們喜怒哀樂等情緒情感傳播的時空范圍極其有限,而在社交媒體時代,來自不在場的他者情緒能夠輕易地與自我之間交叉感染、同頻共鳴。“關系網絡中遍布的節點使敏感信息更容易流動,其傳播和擴散的速度也自然隨之加快。”因此,負面社會情緒成為“商品和產業”,既受到群體極化的裹挾,也被流量資本復制販賣。“帶有驚恐、憤怒或懼怕等情感色彩的消息相較于中立客觀的報道而言更能得到廣泛傳播。”[]這與數字社會信任結構的變化有關,去中介化的自我認同和圈群認同使公眾更愿意相信自我或其所屬圈群傳播的“真相”,對主流媒體代表的官方輿論場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不信任。在一個個熱點事件中,由相似聯想,螺旋累積的負面情緒,如果疏導不力,就會外溢,生成隱性的社會風險,既危害個體心靈和諧,也會加劇群際對立,破壞社會穩定。斯梅爾賽①的研究發現,結構性的怨恨如果轉化為一般化的信念,再碰到觸發性事件、有效的社會動員以及社會控制力弱化的情況,就容易誘發集體行動,影響社會穩定。因此,熱點事件中負面情緒應及時疏導,避免形成斯梅爾賽所說的“一般化信念”。習近平總書記[1強調:“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實施網絡輿論閉環引導,有助于阻滯長尾期負面情緒的累積與外溢,防范因此而導致社會沖突的風險。

(二)有利于及時清掃公眾的道德偏見

偏見指人們根據非客觀、不完全的信息對個人、群體、事、物等做出消極、負性、片面的評判。社會心理學依據屬性將偏見分為認知偏見和道德偏見,前者一般指不正確的知覺,后者“作為一種病態的道德心理現象,主要指道德生活中對人(群體或個體)的行為、品質、人格等所持有的一種不公正、不合理的看法與態度”[2]。公眾對熱點事件涉事主體的偏見主要表現為道德偏見,“當成見系統一旦完全固定下來,我們的注意力就會受到支持這一系統的事實的吸引,對于和它相抵觸的事實則會視而不見”[13]65。在輿論“后真相”傳播中,各種去語境化、去中介化的意見雜糅交織,真偽難辨,極易形成道德偏見。在輿情事件的觸發期和發酵期,部分社交媒體挑唆身份對立,煽動道德情緒,形成公眾對事件的首因效應。公眾的道德偏見在技術匿名性和圈群極化的雙重影響下得以強化和助長。曼瑟爾·奧爾森在《集體行動的邏輯》一書中主張,人是理性的,人做出任何行為都希冀獲得最多,而付出的成本最少①。在數字空間的集性圍觀中,公眾偏頗的情緒情感表達受到社會責任擴散、法不責眾的心理影響和匿名性的“技術保護”,幾乎是“低成本”“純獲利”的事情。因此,人們認為自己無需對偏見傳播的后果承擔責任,反過來又助長偏見。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熱點事件一旦發生,不管最后的真相如何,遺留在數字空間的錯誤信息很難被徹底清除。“過去的流言可能消失或被否定,但它的‘印象’會殘留為人們記憶的一部分,一旦相關主題再次被激發,流言造成的這部分印象會和其他相關信息一起,成為判斷新情況的依據。”[14149那些在長尾期并未得到及時分辨的錯誤信息會切割人們對事件真相的整體認知,形塑社會偏見圖式。實施網絡輿論的閉環引導,正是要及時清掃長尾期遺留的道德偏見,不給錯誤認知與信念留下生長空間。

(三)有益于快速修復受損傷的公信力

“后真相”傳播久治不愈的后果之一是導致社會信任度下降。誠信是個體和組織的立身之本,也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點。一般來說,公信力指被賦予一定公共權力的主體因其公平、正義、高效、民主、合法、負責的履職行為而獲得社會信任的程度。當前食品藥品安全、就業、教育公平、社會保障、住房、醫療、收入分配等都是人民群眾關注的敏感議題,輿情應對必須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協調好民眾與政府或企業之間的利益矛盾。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是輿情處理與疏導的重要責任主體,公眾對其履職中公平、正義、效率、人道、負責的道德期望很高。任何不良的行政或市場言行都容易損傷組織的公信力。組織的社會公信力一旦在不經意間遭到毀損,再修復起來則會更難。“信任是個易碎品,一個錯誤或過失即可將它瞬間瓦解,一旦流失需要長期的重建過程,在某些情況下永遠無法恢復。”[I5]115政治學中的形象修復理論就指出,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或一個組織在遭受形象和信任危機時,應當首先考慮修復辦法,尤其是在媒體的語境上。事后主流權威媒體或宣傳部門要第一時間梳理各種錯誤或不實的言論,并將完整、客觀的真相反饋給終端用戶,避免形成“塔西佗陷阱”。傅昌波在《重大突發事件社會輿情演化規律及應對策略研究》[16]381-382一書中認為,長遠來看,政府部門如果不在事件影響平息后真正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妥善處置,并通過正面宣傳修復形象,將會在公眾心中留下負面印象,損害政府的整體公信力。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實施網絡輿論的閉環引導,有益于快速修復長尾期受損的組織公信力。

三、網絡輿論“后真相”傳播的閉環引導策略

“風起于青萍之末”,在“后真相”傳播環境下,事前輿情監測、預警、研判,事中聯動疏導依然重要,但事后長尾期對真相系統還原、整體復盤、批判糾偏和總結教育也不可忽視。實現閉環引導,需要多方主體協同發力。

(一)引導樹立網絡輿論閉環引導的理念

閉環引導理念是一種主張輿論引導工作應該做到有始有終,并且善始善終,尤其注重化解長尾期輿論風險,提升網絡輿論治理效能的理性認知。事實上,閉環引導的提出有其學理依據。現代控制論主張在信息輸入到輸出這一動態變化的過程中,應當對信息輸出效果進行反饋、反思進而優化、調適輸人方式和流程,以達至最佳工作效果。PDCA循環理論也認為形成從計劃(Plan)、執行(Do)到反饋(Check)、處理(Act)這樣的完整閉環是全面提升質量管理的重要流程,其中,檢查反饋尤為重要,只有在不斷反饋調適中才能推進產品質量的提質升級。網絡熱點事件的輿論引導是個系統工程,輿論引導主體需要對輿論主體、客體、本體、載體、輿論環境場域進行要素與過程分析,系統研判輿論“后真相”傳播的社會影響,尤其是阻滯遺留在長尾期的潛在價值風險,形成一事一結的閉環引導。

首先,可以依據論題的公共性、社會關注的廣泛性、矛盾沖突的典型性、主流意識形態風險的大小等指標,綜合評估長尾期實施閉環引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為并非每一起熱點事件都必須開展閉環引導。自組織系統理論就指出,一個自組織的系統,其要素或子系統在沒有外力特定干預下,是能夠彼此協同、合作、分享,并實現自給、自足、自我創造和涌現。一般而言,熱點事件的輿論場是一個應急式的自組織傳播系統,真假、善惡、理性與非理性的情緒觀點在輿論主體之間傳輸、交互、交鋒和聚合,彼此糾正,最終真相在系統的動態漲落中得以自凈式的涌現,從而促使輿論場由混沌變得清晰。其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辨析多元話語的情感指向,反饋與總結滯留在長尾期的負面情緒、偏見、信任焦慮及潛在意識形態風險。最后,發揮輿論引導主體的協同力量,靶向糾偏,精準發力,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不同于前互聯網時代的大眾傳播,在數字媒介空間,公眾情緒、觀點、意見的交互感染勢不可擋,開放性是網絡輿論生長的基礎環境,輿論引導主體要尊重、包容社會情緒的合理釋放,保障公眾的輿論表達權、知情權、監督權,同時及時解決公眾訴求。長尾期開展閉環引導,重在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把紓解輿論表層的社會情緒與解決背后的實際利益相結合,從根本上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貫徹熱點事件全程報道的新聞執業要求

盡管自媒體已經成為網絡話語生產和傳播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但其公信力仍無法與主流新聞媒體相比。“2021中國現代化信用發展指數”[7調查顯示: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等傳統主流媒體網絡版依然成為受訪者最信賴的信源。《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13(2022)》[18指出:“在對突發事件或輿論熱點信息渠道的可靠性評估中,傳統主流媒體依然具有無可比擬的權威性。”在事件真相不斷被人們的情緒情感擠壓和遮蔽的“后真相”傳播環境下,主流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專業性反而成為最珍貴的公共產品。主流媒體具有強大的技術、平臺、資源與人才優勢,是網絡輿論引導重要的責任主體。輿論表達既是群眾心聲的反映,也深度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和行為方式。自媒體對輿情事件的“后真相”解讀,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倒逼”主流媒體盡快還原、公布完整準確的事實鏈條和結論,這需要新聞媒體貫徹“全程報道”的執業要求。黨中央在提出媒體融合的建設理念之后,就提出“全媒體”建設要求。全媒體建設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貫徹新聞報道時間維度上的“全程”。對于重大輿情事件,要全過程跟進報道,并最后一個退場。既注重輿論演變過程中引導工作的“時”“效”“度”,也不能忽視長尾期對于輿論風險的收尾、整理、澄清與教育。黨和國家應該鼓勵權威媒體繼續打造新聞核查平臺,完善新聞核查業務宣傳推廣的長效機制。新華社“中國網事”欄目就設有“調查系列”和“核實系列”,澎湃新聞的“澎湃明查”平臺,其核心任務是對全球熱點及公共事件中“事實真相”進行專業核查。新聞事實核查不僅有助于快速廓清公眾的思想迷霧,而且對自媒體的健康發展也能起到價值引領的作用。主流新聞媒體應站好長尾期網絡輿論“閉環引導”的最后一班崗,對重大輿情事件全程報道,破除自媒體流量跟風、斷章取義、虎頭蛇尾、情緒先行的傳播危害。

(三)創建推送重大輿情事件歷史卷宗和輿情簡報

王世雄在《網絡輿論場與社會輿論場的互動機制研究》[19]234一書中指出:“輿論事件進入衰退期,并不意味著治理的結束,而是應該對平息后的輿論事件進行回溯和反饋,形成輿論事件數據庫,以備研究和借鑒。”在事件進入長尾期,輿論閉環引導注重事后及時總結反饋,以消除“后真相”傳播的負面效應。歷史卷宗和輿情簡報是在重大輿情事件結束后,輿論閉環引導必須做的收尾總結工作。2022年12月國家印發《關于加強重特大事件檔案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收集好、保管好、利用好重特大事件檔案,對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20]。國家網信、宣傳等重要職能部門應協同主流媒體,在重大輿情事件結束后,認真梳理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包括對典型謠言、錯誤言論、偏頗思想、扭曲的價值觀進行系統、辯證地批判、澄清。因此,可以制作重大輿情事件的歷史卷宗和輿情分析簡報,并在大數據平臺上開放共享,以供思政課教師、政府宣傳部門等輿論引導主體及公眾隨時調閱查看。在調研中發現,部分思政課教師深感對于熱點輿情事件的真相難以把握,而創建歷史卷宗,推送輿情簡報,便于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靈活調用。

制作重大輿情事件的歷史卷宗和輿情簡報其實并不難實現,而問題在于如何向重點人群、基層群眾精準推送,打通輿論引導的“最后一公里”。事實上很多熱點事件的真相并不是沒有公布,只是容易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不太容易抵達終端受眾。例如,我們在對高校大學生的訪談中發現,大學生每天的時間都被上課、學習、作業給填滿,他們不會有太多精力或意愿去系統、全程地跟蹤關注輿情事件及最后的處理結果。“如果看了足夠多的報道,特別是其中的關鍵報道,那么整個事件的進程、全貌或許會在我們頭腦里慢慢清晰。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如此,即使人們接觸了部分報道,但是由于惰性、能力、情緒、個人立場等因素的作用,他們也未必能形成完整的認識與判斷。”[21]人們零星記住的可能就只剩下那些能夠刺激感官、撥動情緒、吸人眼球的信息標簽和碎片。因此,閉環引導既要注重對熱點事件的全程報道、系統分析與客觀評論,又要思考如何能夠將這些分析結論及時送達終端群眾,打通輿論引導的“最后一公里”。一是要在大型的媒體平臺上發布、推送輿情簡報,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優勢。通過大數據分發技術向人群聚集的網絡社群、社區進行分眾化的精準傳送。如“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的發生與公眾公共理性、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有一定關系,事后及時冷靜地總結分析,可為思政課教學提供鮮活的案例。二是發揮縣級融媒體區域傳播的優勢,向轄區內基層群眾定向推送權威部門制作的輿情簡報,及時化解人民群眾的誤解與偏見,消除風險隱患,打通縣域基層輿論引導的“最后一公里”。

(四)培養和提升公眾抵御“后真相”的媒介素養

互聯網拓寬了公眾輿論表達的話語空間,公眾既是受眾也是傳播主體,輿論信息的把關最終落在每個個體身上。網絡輿論閉環引導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和提升公眾抵御“后真相”的媒介素養。

認知是行為的先導。利奧塔在《后現代性與公正游戲》一書中指出,面對后現代知識狀態的復雜變化,人類必須改變自己的感覺方式、理解方式和行動方式①。面對社交媒體上勁爆的議題,切忌簡單“站隊”,而要冷靜省思既有成見是否誤判了當下的人和事并勇于改正。人既是生物性存在,更是社會性存在,可以通過教育消除偏見,“我們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了它是什么模樣,我們在親身經歷之前就可以對絕大多數事物進行想象,除非所受的教育能使我們具有敏銳的意識,否則這些先入之見就會強烈影響到整個感知過程。”[13]65相關職能部門也可以組織專家或智庫,開展常態化的線上線下理論培訓,提升公眾對“后真相”輿論傳播的認知水平。

網絡圍觀是身體缺席的“在場凝視”,并非物理在場的具身認知,更需謹慎透視各種情緒表象。喻國明團隊采用EEG方法記錄腦電信號考察情緒化文本對個體認知的影響,研究發現“情緒化表達的新聞文本更容易激活大腦皮層活躍度,吸引受眾閱讀”[22]。面對自媒體情緒話語的裹挾與大數據算法精準打撈及智能推送,公眾應冷靜反思:自我的輿情認知是否基于可靠的信源?現有基于情緒情感的認知是否已被算法禁錮和圈層化?對所屬圈層圈群的認同是否受到群體極化的影響?我是否了解算法規則?如何不被算法黑箱操控?個體可以通過閱讀學習等方式加強對上述問題的認識,增強批判性思維,即“作為一種高級認知過程,要求個體在面對信息時能夠進行深入分析、邏輯推理和獨立評估”[23]。避免被極端情緒帶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每個人也應共同努力,營造包容、暖心、友愛的網絡輿論環境。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認為外界獎賞和懲罰有助于強化或消除個體的某些行為。國家、社會和網絡平臺應鼓勵“UP主”制作傳播涉及算法偏見、信息繭房及識別深度偽造、智能水軍等知識型作品,不斷完善以社會效益為導向的流量分配機制,多賦流量給此類標簽的作品,將其納入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業績的考核中去。而對于自媒體輿論亂象應依法加重懲罰。輿論主體易受情緒影響的“后真相”思維也可通過有計劃的實踐訓練來矯治。人們可以用日志持續記錄自己一段時間的媒介消費數據,反思其中無意義的消費及時長,明晰媒介內容生產和推送的價值偏好以及對個體輿論行為的影響。菲利普·N.霍華德[24]125提出“個人數字網絡可視化練習”“個人媒介與文化消費跟蹤練習”等,幫助人們成長為網絡社會的成熟公民。比爾·科瓦奇和湯姆·羅森斯蒂爾[25]10-11提出“懷疑性認知方式”六步法辨別新聞真偽:1.識別自己接觸的內容是什么?2.識別得到的信息是否完整?3.評估信源。4.評估證據。5.其他可能性解釋或理解是什么?6.識別是否從新聞中獲取了需要的信息。麥克唐納[26]23提出不致成為誤導者的道德標準,即“1.它在事實上是正確的。2.它是想取得受眾支持的建設性成果。3.它不會使受眾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李·麥金太爾在《后真相》[1]126-127一書中轉引辨別假新聞的方法:尋找版權;多渠道驗證;評估來源的可信度;查找發布日期;評估作者在該主題上的專業度;反問自己:這與我先前所知相符嗎?這看起來符合現實嗎?公眾可以參照上述方法自行練習。相關職能部門也可以組織專業人士設計媒介素養訓練手冊或開發微信小程序,引導公眾參與實踐,并檢視和糾正自身某些不當的產、消、傳的行為。

四、結語

在較長一段歷史時期內,西方秉持理性主義的哲學傳統,將情緒情感視為理性的對立面,主張情緒情感屬于感性、位階較低的肉身,意味著欲望、沖動、無序、雜音,而理性屬于高貴的心靈,代表秩序和邏輯。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神經認知科學、情感神經科學、情感政治學、情感社會學等交叉學科的研究增多,學界逐漸改變了傳統的認知。越來越多的研究正在為情緒情感“正名”,人的情緒情感與理性并不是絕對沖突與對立的,典型的學者及著作有:安東尼奧·達馬西奧的《笛卡爾的錯誤:情緒、推理和大腦等》、莎倫·R.克勞斯的《公民的激情:道德情感與民主商議》、瑪莎·C.努斯鮑姆的《政治情感:愛對于正義為何重要?》、列納德·蒙洛諾迪的《情緒:影響正確決策的變量》、我國學者袁光鋒的《“情”的力量:公共生活中的情感政治》等,都從不同角度研究“情”的問題。

人類的情緒情感具有社會性和結構性,網絡數字空間人們情緒情感的喧囂與互動,當然也深嵌于社會加速發展的宏觀運動之中。網絡輿論“后真相傳播的背后,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人民群眾對于急難愁盼的社會問題有效治理的期待。人民群眾情緒化的輿論表達,反推社會治理主體認真檢視具體的制度、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偏差與漏洞,從而通過現代民主的糾錯機制改進和完善。在“反思平衡”中,螺旋式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參考文獻]

[1]李·麥金太爾.后真相[M].張美華,相欣奕,譯.北京: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23.

[2]楊柳,徐宇昭,焦暢.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網絡輿論分階段控制與引導研究[J].情報探索,2022(2):9-17.

[3]楊佚楠.網絡空間中輿論引導工作機制的建構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21(2):56-61.

[4]鮑曼.被圍困的社會M].郁建立,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5]曼紐爾·卡斯特.傳播力[M].湯景泰,星辰,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6]張鑫.移動社交媒體輿論熱點傳播機制研究[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20.

[7]喻國明.新媒體環境下的危機傳播及輿論引導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7.

[8]陳華明.網絡輿情治理: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3.

[9]周俊,毛湛文.敏感的螺旋:網絡公共議題中敏感信息的傳播渠道研究[J].國際新聞界,2012,34(5):55-63.

[10]陳凱.從美國大選看后真相時代社交媒體的乖張[J].傳媒,2017(1):22-23.

[11]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6-04-25)[2024-06-19]. http://www.cac.gov.cn/2016-04/25/c_1118731366.htm.

[12]梁惠.論道德偏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3): 45-49.

[13]李普曼.公眾輿論[M].閻克文,江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4]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15]邱鴻峰.環境風險社會放大的傳播治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16]傅昌波.重大突發事件社會輿情演化規律及應對策略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23.

[17]2021媒體公信力調查:傳統媒體仍是“信息正餐”[EB/OL].(2021-08-13)[2024-06-1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 707961673338856396amp;wfr-spideramp;for=pc.

[18]2022新媒體藍皮書發布:主流媒體公信力具有強大優勢[EB/OL].(2022-09-15)[2024-06-14].https://view.inews.qq.c0m/a/20220915A083AH00.

[19]王世雄.網絡輿論場與社會輿論場的互動機制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1.

[20]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重特大事件檔案工作的通知》[N].光明日報,2022-12-13(01).

[21]彭蘭.我們需要建構什么樣的公共信息傳播?——對新冠疫情期間新媒體傳播的反思[J].新聞界,2020(5):36-43.

[22]喻國明,錢緋璠,陳瑤,等.“后真相”的發生機制:情緒化文本的傳播效果——基于腦電技術范式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9(4):73-78.

[23]韓寧寧,趙澤濤.數字時代大學生數字素養教育的內涵、挑戰與對策[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The“Post Truth\" Dissemination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Its Closed Loop Guidance

:Based on the Neglected Long Tail Period

GUO Furong (School ofMarxism,HefeiUniversity ofTechnology,Hefei 23o601,China)

Abstract: Onlin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Party's public opinion work. In hot events, the public opinion subjects are easily influenced by emotions and feelings,showing the symptoms of“post-truth\" communication. Specifically, it is manifested as: the general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nodes leads to the privatiz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truth interpretation;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mpowers the public to have an “unmediated’ experience of truth; the instant stimulation of massive information easily erodes the public's patience to restore the truth; social media hype about the truth feeds the public's thirst for information. Onlin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not only needs to conduct pre-event early warning and judgment,and mid-event linkage and guidance, but also needs to carry out closed-loop guidance in the long tail period to prevent the accumulation and overflow of negative emotions in the“post-truth” communication,and to clean up moral biases and quickly restore damaged credibility. To achieve closed-loop guidance, th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subjects need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closed-loop guidance,implement the news practice requirements of ful-processreporting,create and push historical filesand public opinion briefs of major public opinion events,and at the same time focus on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the public's media literacy to resist“post-truth\".

Key words:“post truth”;online public opinion;closed loop guidance;long tail period

猜你喜歡
閉環輿情輿論
淺析供電服務體系建設投訴壓降管控
能源新觀察(2025年7期)2025-08-19 00:00:00
公共輿論倫理意義的道德哲學圖景
網絡非理性輿論對公安工作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今傳媒(2025年7期)2025-08-18 00:00:00
探究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新格局
今傳媒(2025年7期)2025-08-18 00:00:00
智能傳播背景下完善網絡與情應對協同機制的實踐進路
唯實(2025年6期)2025-08-18 00:00:00
eVTOL航空器
科學導報(2025年50期)2025-08-09 00:00:00
新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對策
科學導報(2025年52期)2025-08-09 00:00:00
新媒體環境下有關加強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的思考
網絡視聽(2025年8期)2025-08-09 00:00:00
乳制品中抗生素殘留檢測在質量控制閉環中的實用性評價
考慮心理距離的高校網絡輿情情感分析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成人|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日韩精品毛片| 一级黄色片网|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色伊人|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999福利激情视频| 欧美一级夜夜爽| 欧美五月婷婷|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www.91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毛片|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综合色婷婷|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 中文字幕2区|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亚洲人妖在线|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日韩毛片免费| 激情视频综合网|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国产一级毛片yw| 在线欧美国产|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91在线|日本| 国产丝袜啪啪| 午夜不卡视频|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欧美黄网在线|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