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返鄉創業成為熱潮。越來越多懷揣夢想與抱負的有志之士,告別城市的繁華,踏上回鄉創業的征程。返鄉創業不僅為個人提供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新機遇,更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然而,創業之路布滿荊棘,返鄉創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資金短缺、技術匱乏、市場渠道不暢等。為此,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成為返鄉創業者的“及時雨”,為他們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與保障,助力其在創業的道路上快速成長。本文將深入探討返鄉創業可借助的各類扶持政策,為廣大返鄉創業者照亮前行的道路。
政策扶持:返鄉創業的強大助力
資金支持政策
1.創業擔保貸款
創業擔保貸款是政府為鼓勵創業推出的一項重要金融扶持政策。對于返鄉創業人員而言,這一政策猶如一場“及時雨”,有效緩解了他們創業初期面臨的資金短缺難題。各地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不同額度的貸款政策。例如,部分地區為個人提供最高不超過3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對于合伙創業的,貸款額度可提高至400萬元。同時,為減輕創業者的還款壓力,財政部門還按規定予以貼息,貼息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這意味著創業者在一定期限內只需償還本金,無需承擔利息負擔,大大降低了創業融資成本。
2.財政補貼
為鼓勵返鄉創業,政府設立了多種形式的財政補貼項目。一次性創業補貼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人員,首次創業辦理注冊登記、正常經營6個月及以上且帶動就業2人及以上(含創業者本人),可獲得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這筆補貼雖然數額不大,但對于創業初期資金緊張的創業者來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壓力,可用于支付場地租金、購買設備等基本開支。
除了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也是重要的扶持政策之一。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初次創辦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單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在登記注冊1年內、招用人員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可按1000元/人的標準獲得補貼,補貼總額不超過2萬元。這一政策不僅鼓勵了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還通過補貼的方式激勵創業者吸納更多人員就業,實現創業與就業的良性互動。
此外,一些地區還針對特定行業或項目給予專項財政補貼。例如,對于從事農業種植、養殖的返鄉創業者,政府可能會根據其種植、養殖規模給予相應的補貼,以支持農業產業發展;對于在農村開展電商創業的人員,政府會提供電商培訓補貼、物流補貼等,助力農村電商產業發展。
稅收優惠政策
1.定向減稅
政府為返鄉創業人員制定了定向減稅政策,旨在減輕創業者的稅收負擔,提高創業項目的盈利能力。例如,對于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按 20% 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該稅率較一般企業的 25% 更低,對于處于創業初期、利潤相對較低的企業來說,能夠節省筆可觀的稅收支出,增加企業的資金積累,用于擴大生產或研發投入。同時,對于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按規定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返鄉創業者如果投身農業領域,開展種植、養殖等項目,將享受到這一稅收優惠政策。以種植水果為例,創業者種植水果的所得,在符合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可免征企業所得稅,這大大提高了農業創業項目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2.普遍性降費
除了稅收減免,政府還積極推行普遍性降費政策,進一步減輕返鄉創業企業的負擔。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是普遍性降費政策的重要內容。例如,部分地區取消了企業的工商登記費、稅務發票工本費等收費項目,降低了企業的開辦成本。此外,對于一些政府性基金,國家也實行了減免政策。例如,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在一定條件下,對符合規定的小微企業予以免征。這些降費措施雖然單個項目金額可能不大,但積少成多,對于創業企業來說,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場地支持政策
1.返鄉創業園建設
各地政府積極推進返鄉創業園建設,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優質的創業場地。返鄉創業園通常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如標準化廠房、辦公場地、倉儲設施等,創業者入駐后可直接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無需再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場地建設和基礎設施配備。同時,創業園還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務,包括物業管理、安保服務、水電供應等,為創業者解決后顧之憂。此外,創業園內企業之間往往能夠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便于企業之間開展合作交流,共享資源、技術和市場信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例如,山東省菏澤市積極打造返鄉創業園,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菏澤市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建筑面積約9000平方米,重點服務菏澤籍返鄉創業人員。基地為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企業提供三年孵化期,孵化期內享受房租、物業、水電、網絡、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六免費”政策。截至目前,該基地已吸引眾多返鄉創業項目入駐,帶動了大量人員就業,成為菏澤市返鄉創業的重要載體。
2.場地租賃補貼
除了建設返鄉創業園,政府還通過場地租賃補貼的方式,幫助返鄉創業者減輕場地租賃負擔。對于租用經營場地的返鄉創業人員,根據其實際租賃面積和租賃期限,給予一定金額的場地租賃補貼。補貼標準一般根據當地市場租金水平和創業扶持政策確定。
創業培訓與指導政策
1.技能培訓補貼
為提高返鄉創業人員的創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政府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創業培訓活動,并給予相應的培訓補貼。技能培訓補貼對象主要為處于未就業、靈活就業狀態的返鄉人員。這些人員在人社部門認定的定點培訓機構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可按每人200元 ~2 000 元標準獲得技能培訓補貼(根據培訓專業和培訓課時確定)
培訓內容涵蓋了農業種植養殖技術、電商運營、手工制作、家政服務等多個領域,創業者可根據自身創業項目和興趣選擇適合的培訓課程。通過參加培訓,創業者能夠學習到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創業能力,增加創業成功的概率。
2.創業指導服務
政府通過組建專業的創業導師隊伍,為返鄉創業者提供一對一的創業指導服務。創業導師來自各行各業,包括成功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專家學者等,他們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和專業知識。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市場分析、經營管理、營銷策略等問題,都可以向創業導師咨詢,獲得專業的建議和指導。例如,陜西省漢中市組建了創業專家指導團,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指導服務。自指導服務開展以來,共有104名創業指導專家幫助335名創業者解決創業難題421個。通過創業指導服務,創業者能夠少走彎路,及時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創業成功率。同時,創業指導服務還為創業者提供了與行業專家和成功企業家交流的機會,有助于創業者拓展人脈資源,了解行業動態,為企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人才返鄉激勵政策與培養計劃
1.人才返鄉激勵
為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創業,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人才返鄉激勵政策。提供住房補貼、生活補貼是常見的激勵方式之一。一些地區為返鄉創業的高層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或給予住房補貼,解決其住房問題;同時,按照人才層次給予一定金額的生活補貼,提高其生活待遇。此外,在子女教育方面,政府也給予政策支持。確保返鄉創業人才的子女能夠在當地優質學校入學,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例如,某地區規定,對于返鄉創業的高層次人才,其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可根據本人意愿,在當地公辦學校選擇就讀;在中高考招生錄取方面,享受與當地戶籍學生同等政策待遇。這些激勵政策吸引了眾多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為家鄉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人才培養計劃
政府實施了一系列人才培養計劃,提升返鄉創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的素質。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是其中的重要舉措,通過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經營管理培訓等,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這些高素質農民成為農村創業創新的主力軍。鄉村振興“頭雁”項目則聚焦于培養農村產業帶頭人。選拔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農村創業者,通過集中培訓、實踐鍛煉、導師指導等方式,提升其創業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經過培養的“頭雁”人才,在農村產業發展中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帶動了周邊農戶共同創業致富。例如,山東省通過實施鄉村振興“頭雁”項目,累計培育鄉村產業帶頭人1900名,這些帶頭人在農村地區創辦了各類產業,帶動了大量農民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政策落實與優化建議
加強政策宣傳與解讀
1.創新宣傳渠道
政府應積極拓展政策宣傳渠道,提高返鄉創業政策的知曉度。除了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外,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建立專門的返鄉創業政策宣傳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政策信息、解讀政策內容,并設置在線咨詢功能,方便創業者隨時咨詢政策問題。同時,可利用短視頻平臺制作生動有趣的政策宣傳視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政策要點,吸引更多返鄉人員關注。此外,可在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張貼政策宣傳海報,發放宣傳手冊,讓返鄉創業者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能夠便捷地獲取政策信息。
2.開展政策宣講活動
組織專業的政策宣講團隊,開展返鄉創業政策宣講活動。宣講活動要注重形式創新,采用案例分析、現場答疑、互動交流等方式,讓創業者更好地理解政策內容和申請流程。針對一些文化程度較低、對政策理解有困難的創業者,要進行一對一的講解和輔導,確保他們清楚了解各項政策的適用條件和申報方法。
簡化政策申請流程
1.整合申請材料
對各項返鄉創業政策的申請材料進行全面梳理和整合,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材料。建立統一的政策申請材料清單,明確告知創業者所需提供的材料內容和要求,避免創業者因材料準備不齊全或不符合要求而多次往返。例如,對于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政策申請,可將部分共性材料進行整合,如創業者的身份證、營業執照等,只需提交一次,各部門共享使用,無需創業者分別向不同部門重復提交。
2.優化審批流程
簡化政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推行“一站式”服務模式,將涉及返鄉創業政策審批的多個部門集中到一個服務窗口或線上平臺,使創業者“只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就能完成所有審批手續。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網上審批系統,實現申請材料的在線提交、審核和反饋。審批部門要明確審批時限,嚴格按照規定時間完成審批工作,對符合條件的申請及時予以批準,讓創業者能夠盡快享受到政策扶持。例如某地區通過優化創業擔保貸款審批流程,將原來需要多個部門審批、耗時較長的業務,壓縮至15個工作日內完成,大大提高了創業者的滿意度。
建立政策跟蹤與評估機制
1.跟蹤政策執行情況
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返鄉創業政策執行情況的跟蹤檢查,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建立政策執行臺賬,詳細記錄各項政策的申請受理、審批發放、資金使用等情況,定期對臺賬數據進行分析,及時發現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對于創業擔保貸款政策,要跟蹤貸款發放進度、貼息資金落實情況等;對于場地租賃補貼政策,要檢查補貼資金是否按時足額發放到創業者手中。通過跟蹤檢查,及時發現并解決政策執行中的“中梗阻”問題,確保政策能夠真正惠及返鄉創業者。
2.評估政策實施效果
定期開展返鄉創業政策實施效果評估工作,全面了解政策對返鄉創業的促進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之處。評估內容包括政策的知曉度、申請率、受益面、對創業企業發展的帶動作用等方面。可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廣泛收集返鄉創業者和相關企業的意見和建議,運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對政策效果進行量化分析。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完善政策內容,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某地區通過對返鄉創業政策實施效果評估發現,部分創業者對創業培訓政策的滿意度不高,認為培訓內容與實際創業需求結合不夠緊密。針對這一問題,該地區及時調整了創業培訓課程設置,增加了實踐操作環節,邀請更多創業成功人士分享經驗,有效提高了培訓質量和創業者的滿意度。
政策扶持下的成長典范
李忠華與他的生態農業園
李忠華早年在外闖蕩,在一家頗具規模的農業企業積累了近十年的經驗,從基層技術人員一步步成長為中層管理。然而他心中始終牽掛著家鄉那片養育他的土地,毅然決定返鄉創業,投身生態農業領域。
剛回到家鄉,資金難題就橫亙在他面前。幸運的是,他通過當地政府的宣傳活動了解到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經過申請,他成功獲批30萬元貸款,這筆錢成了他創業的“第一桶金”,讓他順利流轉了50畝(約0.033平方千米)土地,并購置了一批基礎農業設備和優質種苗。同時,他還領取到一次性創業補貼5000元,雖說金額不算大,但在創業初期,每一分錢都至關重要,這5000元補貼幫他解決了不少燃眉之急。
在創業過程中,李忠華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培訓。在培訓課堂上,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先進的生態種植技術,了解如何科學利用有機肥料和生物防治技術,從而減少農藥使用,提高農產品品質。通過培訓,他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創業者和行業專家,拓展了人脈資源。
在政策的全方位支持下,李忠華的生態農業園逐步發展壯大。如今,園區規模已從最初的50畝(藥0.033平方千米)擴張到200畝(約0.133平方千來),不僅種植了多種有機蔬菜,還開展了生態養殖項目,同時配套建設了農產品加工車間。園區常年雇傭周邊村民50余人,在農忙時節,用工人數更是多達上百人,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村民就業增收。加之,由于他的農業項目符合國家農、林、牧、漁業項目所得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的政策,每年在稅收方面節省了一大筆開支,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更多資金動力。
張琳的農村電商之路
張琳大學學的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后在大城市的電商企業工作了幾年,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偶然一次回鄉,她發現家鄉豐富優質的特色農產品,如土雞蛋、蜂蜜、手工紅薯粉等,因銷售渠道有限,常常面臨滯銷難題,農民辛苦勞作的成果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讓她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力圖通過電商平臺幫助家鄉農產品打開市場。
返鄉后,張琳入駐了當地政府精心打造的返鄉創業園。創業園為她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場地,網絡設施一應俱全,還安排了專業的電商服務團隊,隨時為她提供技術支持和運營指導。同時,政府針對農村電商創業人員的電商培訓補貼政策讓她有機會參加一系列高質量的電商培訓課程,系統學習店鋪運營、網絡營銷推廣、物流管理等核心知識。
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張琳的電商企業屬于小型微利企業,享受到了按 20% 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運營成本大幅降低。此外,政府還給予一定比例的物流補貼,有效減少了農產品物流運輸費用,使得家鄉的農產品在價格上更具市場競爭力。
憑借著自身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張琳的農村電商事業蒸蒸日上。她創辦的電商平臺年銷售額從最初的幾十萬元迅速增長到如今的數百萬元,不僅成功將家鄉的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還帶動了當地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農產品電商產業鏈中,實現了增收致富。
陳峰的鄉村旅游創業
陳峰以前在城市從事旅游行業相關工作,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他敏銳地察覺到家鄉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俗文化,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巨大潛力。于是,他下定決心返鄉創業,打造一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
在項目啟動階段,陳峰通過政府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順利獲得了50萬元的資金支持,一次性創業補貼也及時到賬,緩解了創業初期資金緊張的局面。為了提升鄉村旅游項目的品質和服務水平,陳峰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創業培訓課程,學習旅游項目規劃、市場營銷、服務管理等多方面知識。在培訓過程中,他得到了創業導師一對一的悉心指導,解決了許多創業過程中的困惑。在場地方面,政府積極協調,幫助陳峰以合理的價格租賃了村里閑置的土地和房屋,用于建設民宿和旅游配套設施。在人才引進方面,政府出臺的人才返鄉激勵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吸引了一些具有專業背景的旅游管理人才和藝術設計人才返鄉,加入陳峰的創業團隊,為項目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創新理念。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陳峰的鄉村旅游項目每年接待游客量達數萬人次,帶動周邊村民也通過開辦農家樂、銷售土特產等方式實現了增收致富。他的創業項目不僅為游客提供了親近自然、體驗鄉村生活的絕佳去處,也帶動了整個鄉村的經濟發展。
返鄉創業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力量,而政策性扶持則是返鄉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通過資金支持、稅收優惠、場地保障、創業培訓與指導以及人才引進與培養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政府為返鄉創業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與保障,幫助他們克服創業過程中的重重困難,實現創業夢想。然而,政策的落實與優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政府、社會和創業者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強政策宣傳與解讀,簡化申請流程,建立有效的跟蹤與評估機制,確保政策能夠真正落地生根,發揮最大效應。社會各界應積極參與,為返鄉創業者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返鄉創業者自身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各項政策,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創業能力,在政策的扶持下,在廣闊的農村天地中書寫屬于自己的創業輝煌篇章,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