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5)19-0193-04
Abstract:Thefitandconnectionbetweenthe\"big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and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 clasroomteachinginmultipledimensionssuchastheoretical,directionguidanceandgoalorientation,andthenatural applicabilityofthe\"big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toenhancetheafinityoftheideologicalandplicalclassroom teachingandtheideologicalandpolicalclassroomteaching.Tomakegooduseofthe\"big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to enhancetheafinit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ourses,weneedtoourselvesonthecourseatributesofthe\"big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makegooduseofthemethodofcombiningtheorywithpractice,buildabridgebetweenideologicaland politicalandsocietyactivelyexplorefectivewaystocombinethesmallclassroom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withthe big classroom of society,and build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resource aggregation platform.
KeyWords:BigIdeologicalandPoliticalClass;IdeologicalandPoliticalClass;Affinity;Practiceteaching;brandactiviis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后,思政課親和力一詞逐步走進我們的研究視野,探究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乃至教學環境之間親和力的生成與提升成為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方向指引。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的命題;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了《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對善用“大思政課\"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直接闡明了“大思政課”與思政課課堂教學在理論基礎、方向引領和目標指向等多重向度的契合性與相通性,明確了“大思政課”的主旨就在于破解思政課改革難題,推進思政課守正創新,賦能思政課課堂教學,這為我們進一步探究思政課親和力提升提供了方法指南。
一 立足“大思政課\"的課程屬性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發布后,教育部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明確指出,要“聚焦‘大思政課’的課程屬性,堅持用好思政課課堂這一主渠道\",突出強調了“大思政課\"的課程屬性和思政課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也澄清了“大思政課”概念提出后,一部分人虛化“思政課\"或泛化“大思政課”的錯誤認識,厘清了善用“大思政課”提升思政課親和力的底層邏輯。
(一)聚焦\"大思政課\"的課程屬性
一般意義而言,課程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安排向受教育者傳授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學習活動,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等方面的設計與安排,具有科學性、系統性、權威性和規范性等鮮明特征。“大思政課\"就其概念而言,是源于思政課,是在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地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思政課的廣度、高度和深度的延展與升級,強調“大思政課\"課程屬性,就是要求我們在“大思政課”建設過程中必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教學規律,用“大\"的理念延展其教學空間、豐富教學內容、活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載體,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魅力和理論吸引力,回應學生的現實關切,更好地發揮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作用。
(二)守正創新思政課課堂教學主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大思政課”自然也不例外。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就是要加強組織領導、拓展工作格局,通過“優化強化‘大體系’,善用活用‘大課堂’,建好用好‘大師資’,共建共享‘大數據',構建‘大思政課'協同育人新格局\",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認同課堂教學中傳授的抽象理論和深刻道理,為思政課守正創新注入活力。“大思政課\"建設就是要“堅守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主渠道,堅守‘大思政課'課程屬性,避免‘泛課程論'對課堂教學主渠道的消解\",以更好地服務于思政課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更好地鞏固思政課課堂教學主渠道的地位和作用。
二 用好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
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優良學風,也是思政課親和力提升的基本要求。黨的百年奮斗史也反復證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實際結合的好,黨的事業就蓬勃發展,結合的不好,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因此,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我們黨逐步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和工作要求。善用“大思政課”的關鍵就在于用好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政課教學方法,把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雙向互動中提升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體涉及兩個方面。
(一)從理論到實際,實現理論的現實轉化
無論是“大思政課\"還是一般的校園思政課,顧名思義都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性是它們的共同屬性,思政課教學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的創新理論灌輸給青年學生,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增強青年學生的政治素養和理論素養,幫助他們掌握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他們堅定“四個自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大量高度抽象的原理概念、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以及浩如煙海的著作文獻,這些內容無論是對教師還是青年學生,都是有相當難度的,“大思政課”的出場目的就是破解這一難題的有力舉措,就是要把抽象的理論拉人具體生動的現實,在具體、生動的現實中驗證理論。正所謂開門辦思政課,就是要在社會現實中幫助學生強化課程理論認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心。比如,我們在講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理論時,就可以用中國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案例論證其正確性;我們在講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時,就可以用發生在不同時期的黨和人民群眾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加以強化,我們可以帶著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也可以組織他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展深入的社會調查,總之就是用“大思政課”的理念和方法把理論引入現實,在生動的、具體的現實中驗證理論,強化青年學生的理論認同,以達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
(二)從實際到理論,推進理論的理性升華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實施以來,從學校到社會,構建實踐教學工作體系、落實思政課實踐教學學時學分、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建好用好實踐教學基地等一系列圍繞思政課實踐教學開展的改革創新重大行動持續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要求在積極落實,目的是要在教學過程中達成理論和實際的有效連接和相互支撐,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改變過去“理論脫離實際”的舊問題的同時,一定要防止出現“實踐脫離理論\"的新問題。也就是說,在“大思政課”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入大社會,借助豐富的現實資源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但必須及時給予學生恰當的理論指導,幫助在社會實踐中完成對思政課理論的認同、內化,以及理性升華。比如,我們帶領學生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就要引導學生從革命斗爭實踐中,厘清中華民族的奮斗歷程,形成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理論認同和情感共鳴;我們帶領學生體驗中國的非遺文化、調研非遺傳承,就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于民族復興的重大意義,增強對文化的自信和對實現民族復興的信心。總之,“大思政課”開展實踐教學,推進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應當給予學生深刻、系統的理論指導,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探索、思考,創造性地完成理論認同,掌握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這是一項既生動活潑又嚴肅認真,充滿挑戰的工作,也是我們“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的必然要求。
三 搭建思政課與社會連接的橋梁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指出,要“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因此,善用“大思政課”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就要著力探索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的有效路徑,搭建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的便捷平臺,把社會大課堂的現實問題和實踐經驗帶回校園,和思政小課堂的理論發生鏈接,產生反應,影響并幫助青年學生釋疑解惑,強化政治認同,堅定理想信念。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2年多來,各地各校都有積極地探索,也形成了豐富且又各具特色工作案例,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一起學習吧”品牌建設為例,具體闡釋“大思政課\"賦能思政課建設,提升課程親和力的特色路徑。
(一)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鞏固思政課關鍵課程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課改革創新工作。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會上強調,“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加強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領導\"等一系列重要論斷,既是對長期以來思政課建設經驗的總結,也為新時代思政課改革指明了方向。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要求,學校黨委啟動了思政課建設情況的全面調查,結合學校實際,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領導小組,學校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委副書記、教學副校長任副組長,黨群工作部、學生工作處、教學科研處和基礎教學部等單位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負責學校領導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整體推進課程改革與創新。2021年,在學校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系列活動中,“一起學習吧”思政課建設品牌培育工作正式啟動。2022年,《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出臺以來,“一起學習吧”品牌建設進入大發展階段。
(二)聚能量、育情懷,培育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共同體
“一起學習吧”品牌內涵包括兩個方面,即:培育“學習共同體”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首先,就第一方面而言,“一起學習吧”品牌培育依托思政課程,發揮黨建引領,旨在把近年來師生合作開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優秀成果展現出來,開展更大范圍的交流和推廣,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一起學習吧”的品牌含義就是要帶動更多的師生參與到思政課教學與“大思政課\"實踐的探索,培育“學習共同體”。另一方面,“一起學習吧\"還有共同研究和共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意思,主要是鑒于黨的十九大以來,黨的創新理論不斷豐富和發展,“一起學習吧\"平臺可以充分發揮其便捷靈活的形式特點,把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及時傳遞給師生,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三進”工作,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一起學習吧\"品牌建設的創新思路是: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秉持“聚能量,育情懷\"的工作思路,深化教學改革,以第二課堂為陣地,把校園里善于思考、能夠發揮榜樣引領作用的優秀師生團隊聚合在一起,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用經歷和故事感動影響和帶動更多的師生成為“一起學習吧”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創設生動活潑的校園“大思政”育人環境。
(三) 重實踐、促交流,師生共促思政課育人活力
“一起學習吧\"品牌自推出以來,黨總支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品牌培育工作,包括凝練品牌內涵、探索工作機制、組建教師隊伍、布局活動內容,以及創新工作方法,經過兩年多的精心培育,逐步探索出一條思路清晰,特色鮮明的品牌建設之路,成為學校“大思政課\"建設的新窗口、新名片。
深化教學改革,師生共建,創新品牌活動的形式和方法。“一起學習吧”品牌的各類活動緊扣培育“學習共同體”的主旨,在思政課提質增效上用力。品牌活動遵循“教師講授 + 深度探究 + 互動交流”的教研模式開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著力引導學生“在掌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又通過實踐不斷解決問題\",讓師生在充分互動的過程中聚合優秀的教學成果和育人資源,激發見賢思齊的力量。具體形式有理論大講堂、師生微課堂、小范圍研討會、實踐教學成果展示,以及思政課教學示范等,活動精選社會熱點話題、重點創新理論,以及思政課建設過程中的難點問題,開展師生共同備課,形成教案講稿,然后以“一課多師、多師同堂、亦師亦生\"的教學方式,多位師生分角色合作講授,理論聯系實際,共同研討,一起學習。
豐富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謀劃品牌活動的內容布局。“一起學習吧\"品牌的各類活動緊扣思政課“講道理”的本質,“堅持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0],遵循\"理論與實踐相融,感性與理性交匯”的原則,精選學習內容,以利于師生能夠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開展互動交流,潤物無聲地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教育效果。通過展示思政課實踐教學成果、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講好校園里的榜樣故事等形式,把師生在“大思政課”中的學習和感悟呈現出來,用一個個具體生動的現實案例、鮮活溫情的身邊故事,激勵師生把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感悟和感動,轉化為見賢思齊的自覺行動。
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品牌活動的可持續開展。一方面,在工作機制上,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一起學習吧\"品牌的培育,及時將“一起學習吧”品牌建設作為重點項自納入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體布局。基本形成了黨委書記著力推動并積極參與,二級學院黨總支大力支持,思政課教師支部積極探索、嚴格落實的協同工作機制。另一方面,在活動本身的特質培育上,為確保品牌活動的可持續發展,“一起學習吧”堅持把創新和情懷作為品牌建設的兩個著力點:創新體現在“一起學習吧”內容的與時俱進性,緊跟時代潮流,可以讓每次活動都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期待和收獲;情懷則是聚焦愛黨、愛國、愛校、愛師生,以情感人永不過時,而且品牌歷史越是久遠,越能沉淀出醇厚的情懷,推動“一起學習吧”的品牌影響力經久不衰,也讓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延續和升華,助力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四)推動教育教學改革,鞏固思政課關鍵課程地位
“一起學習吧”品牌建設是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結合我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實際而開展的,品牌建設全力助推學校的思政課建設質量提升,鞏固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地位,也有力推進了學校的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振了思政課建設的內生動力。“一起學習吧”品牌活動緊緊依托課程,著力探究學校思政課教學規律和“大思政課”建設規律,把“一起學習”的理念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促進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有效結合。在客觀上,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問題的潛質,也激勵了教師不斷提升教育教育能力,開展教學研究。在教學形式上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老師和學生相協作的方式開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思考,用“小話題”反映“大思想”,用“小故事”說明“大道理”,用輕松愉快的方式把師生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精神上來,激發師生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激情,堅定“四個自信”,課程“育人”成效明顯提升。
優化了學校“大思政\"育人格局。近年來“全員育人\"\"全課程育人\"\"環境育人”等概念反復被提及,它們在客觀上都要求學校以整體性思維建構“大思政”格局。“一起學習吧”品牌創建以來,在體制機制上保障了育人主體資源的整合,在實踐上搭建了一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整合平臺,對師生開展了最直接、最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聚合了校內外資源。2023年11月,“一起學習吧!\"思政課教師工作室建成揭牌,進一步豐富了學校的育人平臺,優化了學校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推進了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一起學習吧”品牌推廣以來,各項活動的開展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著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骨干教師的先鋒示范作用,有力有效地推進了基層黨組織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的及時性、創新性和融入性。“一起學習”“共同學習”的理念已經廣泛融入到了各項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之中,凸顯在教學示范活動中,每次都能看到師生黨員代表的積極參與,已經基本形成了黨委書記帶頭學、黨政領導班子參與學、師生黨員一起學,在這里,大家既是學習者、講授者,也是探究者,每個人都能夠自由且充分地交流學習心得、暢談學習體會,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得以形成。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成效必將更加有力地推動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高質量發展。
四 結束語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一起學習吧\"是提升思政課親和力,推進思政課守正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隨著“一起學習吧”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學校思政課“關鍵課程\"的地位將得到持續鞏固,思政課對學校整體思想政治工作的輻射作用和影響力將進一步增強。
參考文獻:
[1]“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01).
[2]教育部就《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答記者問[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2 -08/24/content_5706629.htm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4]陶好飛,楊熙.高校“大思政課\"協同育人的策略優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3(6):136-141.
[5]馮秀軍.“大思政課\"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J].思想教育研究,2023(8):84-89.
[6]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
[7]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2(10):8-14.
[8]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843368.
[9]顧海良.深刻把握堅持問題導向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N].人民日報,2023-04-13.
[10]本書編寫組.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