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內容,能提高學生對法律法規的知曉度、對法治精神的認同度和對法治實踐的參與度,旨在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為小學法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師要深入領會新課標的相關精神及理念,圍繞素養導向正確認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以此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將學科育人功能落到實處。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內涵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求的道德觀念、必備品格及能力。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含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修養、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維度。政治認同維度主要體現在學生對民族、國家、文化、中國共產黨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情感,能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道德修養維度主要體現在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與日常行為習慣,在自身學習、生活及人際交往等方面能以正確的道德價值觀約束自身行為;法治觀念維度主要體現在學生對法律的尊重、遵守等方面,小學生法治觀念主要以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律遵從性為核心;健全人格維度主要體現在思想、品德、行為、心理及認知方面,要求學生以和諧健康、全面發展的狀態迎接成長與學習的變化;責任意識維度主要體現在學生能形成承擔責任的認知、態度與情感,能認識到自身言行會對他人、社會造成影響,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并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
二、基于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法治教育的目標和任務概述
小學生處于道德觀念與法治意識萌芽發展的階段。基于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法治意識和觀念,幫助學生感知法律的意義及作用,最終達成遵守法律和社會規范的目標。此階段任務主要包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意識與觀念,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與公德心,強化學生對法律權威的認知與尊重,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同伴間的關系,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啟迪學生正確運用相關法律合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法治教育實踐策略
(一)指引自主探究,增強學生法治感知
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法治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和技能,更要重視學生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培養。為此,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立足學生身心發展情況,并結合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培養需求,為學生設計自主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調查、探索等途徑,強化學生對法治內容的感知,為正式授課奠定基礎。
以四年級部編版下冊“做聰明的消費者”單元為例,此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閱歷與學習經驗,在學習中也表現出個體化優勢。基于此,教師可以圍繞“買東西的學問”“合理消費”“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三個板塊內容,為學生提煉“買到假、壞的物品怎么辦”“過度消費會有怎樣的危害”等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本單元內容,并運用辯證思維探索事物的兩面性。隨后,引導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征信業務管理辦法》等知識,將法治意識根植于學生內心深處。
(二)創建思辨情境,加深學生道德感悟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融合。因此,開展法治教育不能割裂與道德的聯系,應以培養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創建思辨情境,使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在內化與外感、自律與他律、教化與懲罰的有機統一中,強化法治意識。
以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我們在公共場所”單元為例,依據新課標對小學第一學段法治觀念的培育要求(了解生活中的規則,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應遵守規則,具有初步的規則意識;了解生活中基本的安全常識,掌握常用的求助信息),教師可以運用實物與多媒體教學設施,創設學校公用設施損壞、走廊隨意亂扔垃圾、插隊購買飲料、圖書館閱讀大聲吵鬧的現實情境。同時,挑選三名學生上臺扮演遵守規則者、破壞規則者、維護規則者,并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做出認為對的行為,其他學生則共同評價不同角色。通過反面示范促進學生自主表達和交流,讓學生多維度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促進學生踐行公共意識。
(三)銜接現實生活,提高學生法治素養
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學生現實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通過課堂完成理論知識傳授后,教師還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為學生創建真實、具體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以此深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培養學生敬法意識、守法行為。
例如,在完成六年級上冊“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單元教學后,為強化課堂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銜接,教師可以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劃分為人數相等的小組,為學生布置“遇到 _,我該怎么辦?”的小組實踐任務。鼓勵學生借助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的方式,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深入調查,并拓展相關法律知識。例如,遇到校園欺凌如何正確應對?面對親子矛盾怎樣有效處理?要求學生以法律知識的具象化創編課堂劇進行表演,既要展示出違法的言行舉止,也要凸顯出法律對自身合法權益的保護。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能在交流合作中深刻感知法律對自身健康成長的保護。增強學生守法意識的同時,也教導學生勇于、善于運用法律武器正確合理地維護合法權益。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法治教育是貫徹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重要舉措。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依據學生實情,結合課程育人目標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不斷革新教育理念、開拓創新思路,最大化發揮道德與法治的育人作用,為小學生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法律素養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形式的思考——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視角闡述[J].天津教育,2022(10).
[2]馬富文.法治教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路徑[J].青海教育,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