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廣西民族文化資源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具民族地域特色的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教育教學資源寶庫。鑒于此,將廣西民族文化資源有機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打造區域性思政“金課”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價值意蘊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的關鍵載體
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承擔著培育時代新人的重任。在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推動立德樹人落地見效。廣西民族文化資源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形式多樣,能夠以教學資源的形式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既是堅持“以文化人”“以文鑄魂”,厚植學生文化自信思想“根脈”的有效探索,也是激發學生深層次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和文化觀,培養時代新人的關鍵。
(二)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煥發民族文化時代生機的應有之義
廣西各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資源。多層次、多維度深挖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育人價值,提煉壯族“團結奮進”、瑤族“堅韌不拔”等民族精神,設計民族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體主義精神、法治思想等知識點相結合的專題教學模塊,建立民族文化資源思政案例庫,開展民族文化思政實踐教學等方式,有利于推進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促進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民族文化時代生機。
(三)提高思政課實效性,打造區域性思政“金課”的必要之舉
新時代背景下,借助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營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社會生活圖示場景,打造區域性思政“金課”建設成為了當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的實踐探索。一方面,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為思政課課堂提供了形式多樣、獨具特色的教學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思政教學素材同質化問題;另一方面,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為思政課課堂提供了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場所,進一步促進了思政教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有效融合,讓學生在沉浸式教學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
二、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結合
第一,從理論邏輯和歷史視域的雙重維度審視,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與思政課教學存在著深層次的價值同構。要從多維度系統梳理和分類廣西民族文化資源多樣性的表現形式,深挖凝練其中蘊含的豐富思政育人資源,主動將其活化為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思政育人教材;第二,要深刻把握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時代價值,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通過“線上 .+ 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多樣性的文化資源拓展實踐教學空間,聯動構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創新教育教學形式。
(二)堅持系統性與適切性相協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將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到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中,需要堅持系統性與適切性相協調的原則。其一,要在頂層設計上進行系統規劃,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注重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變化與差異性;其二,要依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教學要素的選取上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精準定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提升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堅持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2]一方面,教師要以主動學習之姿做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守護者傳承者弘揚者,要精準對標課程目標,把育人資源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之中,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對知識點加深理解的基礎上更為透徹地理解文化自信內涵和本質,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三、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明確學段目標進階要求,整體規劃“層級性”教學目標
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背景下,不同學段的思政課教學目標的側重點有其差異性:“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3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要結合各學段的思政課課程目標,整體規劃“層級性”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小學階段,重在啟蒙學生的情感認知。如通過讓學生探訪具有廣西民族文化特色的遺址遺跡、博物館、英雄紀念碑等實物形態,強化和培養學生對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情感;初中階段,重在加強學生的理性認同。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探索和梳理廣西民族文化資源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發展脈絡;高中階段,重在引導學生的政治認同。注重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將個人的未來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大學階段,重在增強學生的使命擔當。引導學生自覺成為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傳承者和傳播者,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二)強化學段內容層級銜接,統一布局“連貫性”教學內容
在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中,為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和斷層,要將各個學段的思政課整合為一個連貫的整體,統一布局“連貫性”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整體銜接、有序推進、有效重復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小學階段,幫助學生生動感知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表現形式。通過民族團結故事、民族標識和民族歌曲等形象化元素豐富教學資源,筑牢學生民族文化資源認同的思想根基;初中階段,增強學生對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客觀理解。選取“壯族三月三”“瑤族盤王節”“京族哈節”等民族節慶,“劉永福”“馮子材”“韋拔群”等民族英雄事跡的內容培育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觀、文化觀和歷史觀;高中階段,培養學生對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辯證認同。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民族文化與國家發展、文化傳承與改革創新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對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理性歸屬感;大學階段,提升學生對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認同的理性化水平。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時代價值,引導其主動肩負起廣西民族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的重任。
(三)創設學段多元教學情境,融合匹配“適切性”教學方法
在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融合匹配“適切性”
教學方法。小學階段,要以游戲活動和故事講述的教學方法為主。例如,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民族文化知識競答等闖關游戲學習相關知識。也可選擇壯錦、銅鼓、繡球、民族服飾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號,利用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生動介紹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初中階段,可以選擇角色扮演、小組合作和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課前教師可以安排以小組為單位的活動任務,搜集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相關資料,在課堂上通過朗誦、歌唱、PPT制作等形式進行展示;高中階段,主要以議題討論法和系統講解法為主導。教師可以利用系統講解法和辨析討論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內在邏輯體系和精神脈絡;大學階段,應以項目合作法、議題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為主,教師通過開展課題研究、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實踐形式提升學生理論指導實踐的綜合能力。
(四)遵循學段認知發展規律,構建立體“多元性”評價體系
構建立體“多元性”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是檢驗教學效果、提升融入實效的重要手段。首先,要致力于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包括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學生、社會成員以及家長在內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結構,力圖對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等維度進行不同角度和層面進行全面評估;其次,要注重各學段教學評價的有效銜接,采用形式多樣、靈活度高、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方法。要打破小學階段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在小學階段高年級適當加入考試環節,保障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掌握,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續中學階段的理論學習。初高中階段要突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養成。大學階段要衡量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比重,注重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數字時代,要注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運用,全方位打造智能量化評價系統,采集學生課堂互動、作業完成、在線學習軌跡等學習數據,記錄與分析學生學習漏洞和短板,提升教學評價的精準化、個性化和智能化。
四、結語
新時代,將廣西民族文化資源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是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的重要一環。要充分發揮廣西民族文化資源在育人方面的功能,不斷總結經驗,務實求索,結合各學段具體學情創新融入模式,形成一體化合力共同推進學生成長成才,培養更多具有強烈責任感與擔當精神的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與智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不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N].人民日報,2024-10-29(1).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EB/OL].(2019-08-14).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25326.htm
基金項目:
2022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改革工程一般B類項目,項目名稱:一體化視域下大中小學思政課“四位一體”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2JGB268)
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自籌經費重點項目(B類),項目名稱:廣西本土特色文化資源賦能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3B360)
2023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項目名稱: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背景下廣西民族文化資源應用及優化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3SZ161)
作者簡介:邱靜(1985.07-),女,漢族,河北隆堯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