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法治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

2025-08-13 00:00:00孟東方翟長淼程詩源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5年3期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司法

Doi:10.11835/j.issn.1008-5831.fx.2025.03.001

中圖分類號:D90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5831(2025)03-0219-1

一、問題的提出與學術研究進展

(一)問題的提出

新質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在我國經濟社會新發展背景下的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成果,是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具有全新的理論內涵和豐富的現實價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上,法治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賦能。法治思維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思維方法論的重要內容[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3]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國家現代化發展與法治之間的密切關聯,強調了法治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包括了新的生產要素、生產力等的變革,會催生新的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新變化、上層建筑新變化等,這些新生事物靠現代化法治進行調整與保障以適應社會發展趨勢。在實踐上,隨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新的社會矛盾、新的現實性問題也隨之發生。需要用法治解決這些新矛盾、新問題。法治不斷推動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創新,打通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困點。除此之外,生產要素配置方式創新、開放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科學的技術管理評價體系、人才教育和社會保障的良性循環等都離不開現代化法治的調節與保障。

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基于大國競爭背景下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戰略判斷[4]。基于理論與實踐的雙重需要,必須加強對新質生產力與法治之間的邏輯關系研究,厘清二者的邏輯脈絡,分析兩者的價值關聯,更好地發揮法治對新質生產力的調節與保障作用,進而更好地發揮法治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作用。

(二)學術研究進展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質生產力之后,圍繞新質生產力的研究日趨增多。但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涵、價值意義等方向,偶有研究從法治角度入手,法治與新質生產力之間的邏輯關系、法治對新質生產力的調節保障作用等方面研究較少。目前,關于新質生產力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首先,部分學者著重梳理并闡釋了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涵。周文、許凌云從政治經濟學視角對新質生產力進行了內涵考察,指出: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5。張林、蒲清平從本意與創意兩方面對新質生產力進行了分析,從本意上看,新質生產力是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由高新科技驅動的生產力;從創意上看,新質生產力的理論創新發展了馬克思生產力理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6。蔣永穆、喬張媛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新”展現為新要素、新技術、新產業,“質”體現為高質量、多質性、雙質效,“力”表現為數字、協作、綠色、藍色和開放五大生產力[7]。

其次,部分學者著重分析了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意義。姚樹潔、張小倩認為,新質生產力具有破解經濟高質量發展難題的重要戰略指導意義,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可以為國家提供強大的安全保障,有助于鞏固國家安全體系[8]。高帆認為,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的實踐和理論意義,新質生產力為我國在實踐中推進高質量發展、在理論中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構建提供了雙重意義[9]。石建勛、徐玲認為,從新質戰斗力到新質生產力是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新飛躍。新質生產力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10]。

再次,部分學者重點分析了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以及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程恩富、陳健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關于科技生產力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對于加速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意義重大[1]。武崢認為,,新質生產力在經濟、社會、環境三大價值維度上從動力機制及其未來路徑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發展[12]。周文、李吉良認為,新質生產力在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層面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與中國式現代化在關鍵任務、價值遵循、發展要求、實踐原則上體現出高度的內在一致性[13]。徐政等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于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內容以及優化發展要素,賦能高質量發展[14]。沈坤榮等認為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是以新技術加速生產方式變革,以新動能提高經濟增長速度,以新質能提升經濟發展質量[15]。

最后,偶有部分學者從法治角度論述新質生產力。王丹竹、楊玉萍分析了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法治之間的邏輯關系,認為中國式法治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法治可以充分保障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活力,推動其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16]。莫紀宏認為,民主與法治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會隨著“新質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發展,分析了“新質民主”與“新質法治”對新質生產力的調整作用[7]。張珺皓從法源地位、法律架構、法律的外部視角三方面分析了作為上層建筑的法律對新質生產力起到確權、維護和保障的能動作用[18]。

綜合以上研究,部分學者從不同角度闡釋了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涵、實踐與理論意義,具有極強的學術啟發性,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學術基礎。部分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國式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與路徑,為后續創新性研究提供了思路指引。目前圍繞上述兩部分研究的學者占絕大多數,也有少許學者開始嘗試從法治角度分析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論述法治對新質生產力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這方面的研究不多,這也就使得本文有了一定的學術創新性。本文重點分析法治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調節與保障作用,以期能夠產生學術與實踐雙重影響,促進學界對新質生產力研究的縱深化,促進法治在實踐中對新質生產力的調節保障作用,進而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法治與新質生產力的邏輯關系

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生產力的發展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根本性標準[19]。新質生產力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會產生新的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新變化與上層建筑新變化,而塑造、適應并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的過程也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作為上層建筑的法律對新質生產力起到確權、維護和保障的能動作用[18]。法治的現代化進程是影響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與保障,新質生產力塑造的新關系、新形態離不開高水平法治的保障。隨著新質生產力不斷推進,改革創新需要法治先行,讓法治成為激勵技術創新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法治為發展賦能,提高改革執行力,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的力量保障。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成果需要法治鞏固,切實提高發展成效。

(一)新質生產力催生的“新生產關系”需要法治調節

新質生產力會催生新的生產關系,新的生產關系需要法治來調整。理解新質生產力的本質需要從“生產力\"著手[20],關于生產力,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生產力,即生產能力及其要素的發展”[21]100,關于生產關系,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們的生產表現為雙重關系:一方面是自然關系,另一方面是社會關系。”[21]532新質生產力雖然是革命性的發展,但本質上仍屬于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中的生產力范疇,必然會催生與之相適應的新的生產關系,這是新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馬克思認為,“國家應該是政治和法的理性的實現”[22],,深刻分析了國家與法治及政權之間的關系,揭示了法的本質,肯定了法治的作用。從中國的歷史實踐看,只有不斷調整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才能使我國的經濟保持健康發展,使社會保持穩定。法治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秩序的保障,也是中國社會穩定的基礎。從政治經濟學視角考察,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是對傳統生產力的超越,需要新的生產關系與之適應[5]。調整新的生產關系的過程,必須以法治方式進行,否則就會影響到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影響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法治調整新生產關系的具體內容,并促進新生產關系的發展。擺脫新質生產力發展障礙與局限的方法就是用法治來調整社會關系,并且促進社會關系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法治對于勞動者、勞動對象、所有制關系、分配關系等方面的調整構成了對新生產關系的調整。在勞動者方面,法治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益,促進勞動者的自由流動,充分解決地區之間的勞動者不平衡狀態,讓勞動者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創造性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方面,法治促進生產要素的科學合理配置,規范市場與政府的關系,促進市場法治化,發揮政府的保障作用,彌補市場失靈,遏制市場壟斷。在所有制與分配制方面,法治調整生產過程中的所有制歸屬,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規范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及分配形式。總之,法治為變革新生產關系、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序的法治環境,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新質生產力催生的經濟基礎新變化需要法治保障

新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經濟基礎發生新變化,經濟基礎的新變化需要法治來保障。生產力促進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方面的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關系變革重構社會經濟基礎,新的經濟基礎又會影響整個社會中政治、經濟、文化、法治等組成的上層建筑,構成一個總的社會形態。要想使社會形態良性發展,我們既要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也要調節新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還要保障經濟基礎新變化的穩定性,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客觀規律。保障經濟基礎的穩定就是保障國家發展的穩定。一個國家的制度、體系、權力的根源就是經濟基礎,也就是占據主導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保障經濟基礎的問題,對國家與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出重要部署,法治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底色,經濟基礎新變化的保障與完善必須依靠現代化法治的手段和力量,只有通過法律保障好經濟基礎新變化的穩定性,人民才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生產活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進一步發展。

法治保障經濟基礎新變化的穩定性,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隨著經濟基礎新變化的不斷擴大,我國的經濟體量、市場規模都在不斷發展壯大,市場中的參與主體多元,在這樣的復雜背景下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從而促進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法治推進。首先,法治通過保障基本經濟制度的穩定性,進而保障經濟基礎的穩定性。保障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對社會主義性質的核心規定,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核心內容[23]。憲法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體現了法治對經濟基礎的關鍵保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奠定了法治基礎。其次,法治將分配方式、所有制形式等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為經濟基礎新變化提供了發展保障。現代化法治為生產基礎提供了不同方面的法律框架。例如,法律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就是保護了創新的動力,也是保護了經濟發展的動力;法律的指引性、強制性可以規范市場行為,解決糾紛,以達到維護市場秩序的作用。再次,法治還為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促進共同富裕是保障我國經濟基礎的重要一環。法律保障機會平等、合法獲取經濟財富,保障公民財產安全。法律保障財富分配公平,加強對公共資源的監管和分配,確保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總之,現代化法治是保障經濟基礎新變化,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與思維,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維度。

(三)新質生產力催生的上層建筑新變化需要法治完善

經濟基礎新變化促進上層建筑產生變化,上層建筑的新變化需要法治完善。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的發展質量與現代化進程,不僅要看生產力的質量,也要看上層建筑的質量。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統一、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統一是社會主義發展必須認識的客觀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覺通過完善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符合規律地向前發展。”[24]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改革,調整經濟體制中不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制定正確的經濟發展規劃與戰略,完善所有制、分配制度等都需要沿著法治軌道進行。沿著法治軌道變革政治體制中不適合經濟基礎新變化的部分,解決政治體制中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結合具體國情,制定、完善符合并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治制度是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對于上層建筑新變化的呼喚。

法治完善上層建筑,使其符合經濟基礎新變化發展規律。首先,法治本身就是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對經濟基礎變化產生直接作用,例如法對社會生活秩序的維護、對市場經濟秩序的維護等。其次,法治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促進,實質是對國家上層建筑的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是對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領域進行調整的制度體系、法律規定的總和。在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中各項內容需要相互協調才能發揮積極作用,而協調的基礎就是法治。通過制定、完善國家制度及法律法規,推動法治建設,為國家治理提供明確的規范和依據,確保國家治理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法治保障了法律的權威性與至高無上的地位,國家的各項工作需要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進行,進而防止國家治理過程中的無序化。國家治理能力就是執政黨對國家事務的管理能力,包括促進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協調各方事務,促進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等方面的能力。最后,現代化法治要求用法律調節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只有用法律調整社會關系、調節利益矛盾,才能保證公民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進步。

三、法治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面臨的困境

新的技術發展需要新的法治土壤。當前,在涉及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法治運行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體制、機制障礙。例如立法供給不足,法治對于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相關要素保障不夠,對新型勞動者權益保障不足,難以真正發揮法治對新科技的創新促進作用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僅需要法律法規的完善,也需要破除法治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立法不足,法治對新質生產力發展保障欠缺

新科技立法供給不足,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新的科學技術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必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新的創新成果也會不斷涌現,這對新科技相關的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立法方面,既有法律為創新成果保護、科技轉化等搭建起了一定的法律框架。但是,涉及新質生產力方面的法律法規仍存在不足,地方對于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缺乏針對性的法律規定。成果保護主要是以行政通知為主,缺乏有力的促進、保障、監督體制,影響了科技創新的進程。目前,涉及新科技立法往往是在新的技術成果產生后才進入立法程序,預測性、前瞻性不夠,已經產生的新的創新性成果難以得到有效地保護,正在萌芽中的科學技術及成果可能會遭遇難產。例如,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其催生的相關法律關系也必將日益復雜,但目前關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立法存在一定的欠缺。隨著新科技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航空航天、生物基因等新的創新技術與成果必然會井噴發展,但現有法律制度還未能及時調整。除此之外,單一的知識產權立法很難適應復雜的知識產權保護現狀,涉及我國自主品牌的形成和發展方面的知識產權立法較少。法律法規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不足,執法懲戒力度不夠,造成侵權問題泛濫,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治化,也不利于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競爭。法律保護不夠、法律適用困難等問題影響了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阻礙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有礙于國家的現代化發展。

勞動保障法制不健全,關于新型勞動者的立法不足。保護好勞動權益是激勵勞動者發揮工作積極性的核心要素,也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新型勞動者主要包括從事涉及新質生產力的新技術、高科技等行業的新型人才,提高新型人才為代表的勞動者的能動性是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生產力、生產關系的發展,新型勞動者面臨的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權益保護機制等都會隨之改變。目前的法律體系對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新型勞動者權益保障存在短板。目前關于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新型勞動者的權益保護立法不足,例如涉及人工智能、高新科技方面等引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涉及勞動者權益的法律尚未出臺。現存法律之間的協調互補關系不夠,涉及新型勞動者的法規較少,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主張保護所有勞動者的權益,即使不存在勞動合同也無妨,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主張勞動合同的簽訂是勞動權益保護的基礎,但是現實情況下,還存在較多勞動者群體沒有勞動合同的情況,新型勞動者的勞動權益也得不到保障,這就導致了部分勞動者的權益受損。

科技創新獎勵制度不完善,部分法律規范缺乏可操作性。我國目前科技分類及獎勵體系有待完善,一些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科技創新評價體系仍存在“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死板規則,僵化地滲透到現有的科技制度體系中,對科技成果轉化不夠重視,對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存在制度障礙,嚴重影響了科研工作者的創新積極性與新的成果轉化。在科學技術創新成果申報方面,申報條件存在不確定,申報規則不固定等問題。在申報科學技術獎勵方面,申報條件不清晰,具體的評審規則不明晰,過于依賴評審的主觀思維,評審、獎勵分配,實際操作困難重重。例如,對多人參與的創新成果獎,獎勵分配形同虛設,往往只重視第一參與者與參與單位,其余參與者只是形式參與,得不到獎勵,這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知識產權法的相關規定。除此之外,作為促進科技創新基本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以下簡稱《科技進步法》)中的規定較為宏觀,缺乏詳細的執行標準,實踐操作面臨困難。其他相關法律也不能為《科技進步法》提供詳細的操作規則,缺乏相關的法律解釋,法律適用困難,從而減弱了法治對科學技術創新活動的約束與激勵。

(二)執法不嚴,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障礙仍舊存在

涉及新質生產力的法治運行存在障礙。隨著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中國的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也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隨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創新、法治與行政等環節中的薄弱部分逐漸暴露。創新、法治、政治等發生結構性矛盾與沖突,形成了影響新技術發展的法治運行障礙。這些障礙表現為“唯GDP論”“過度控制”“選擇性執法\"等,這些障礙是法治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絆腳石。首先,在經濟發展邏輯的支配下,一些地方政府為追求GDP的快速增長采取了一些違背發展規律的措施,例如為了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破壞生態環境、過度開采資源等,當下,這些問題仍有存在,嚴重抑制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其次,在某些地區的治理過程中,把行政命令當作治理的核心,過度對市場進行控制,政府有法不依、違法行政、過度干預市場等行為違背市場發展規律,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阻力。最后,地方保護主義盛行,為保護本土企業或者追求稅收,執法部門選擇性執法,跨區域執法等,嚴重違背法律的公平正義,違背法治程序,抑制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新型勞動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法律執行力度不夠、執行主體重視度不高、勞動者法律意識淡薄。在關乎勞動者權益的法律執行過程中,政府、企業的執行力度不夠,涉及新型勞動者權益保護的規定及法律解釋較少。政府對于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懲戒力度不夠,執法部門對侵害勞動者權益行為執法不嚴,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經濟,對本土企業采取保護主義,甚至包庇某些本土企業的侵犯勞動者權益的違法行為。企業在雇傭新型勞動者方面,不簽、假簽勞動合同,不遵守勞動合同等情況比較普遍;同工不同酬、福利待遇不公平,隨意扣押、拖欠薪酬;隨意調崗、解除雇傭關系等行為比比皆是。勞動者雖然是勞動的主體,但是相對于政府、企業而言,處于弱勢地位。此外,很大一部分新型勞動者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素養,這是影響其勞動權益保護程度的最大障礙,遇到權利被侵犯的情況下不知道如何維護,用什么法律維護。除此之外,勞動者的維權意識不強,因為顧及同事眼光、擔心是否影響下一份工作等因素,導致一些勞動者在被侵權時選擇忍氣吞聲,這也更加縱容了企業的違法行為。在面對新型勞動者的權益保護方面,政府與企業不了解新的權益變化,將其等同于傳統的勞動者來對待,沒有意識到要改變相應的法律與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資源匹配機制不暢通,要素保障機制不健全。在促進資源匹配方面,各部門制定的政策相互協同程度有待提升,促進改革、開放、創新協同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效能無法充分釋放。一方面,因為缺乏相應的體制機制創新與立法改革措施,導致創新資源配置分散、效率低下,成果轉化渠道不暢,創新成果的市場價值無法轉化為動能優勢。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的發展又面臨著嚴重的要素供給不足問題,資金、人才、科技等關鍵要素的短缺問題尤為突出,資源配置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加劇。再一方面,由于監管不足,壟斷企業盲目擴張,浪費資源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一情況在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企業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導致新質生產力資源匹配嚴重不均。在要素機制保障方面,社會主義市場開放機制尚未完全建立,開放型經濟下的產業政策、營商環境、市場治理尚未完全現代化,尤其營商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市場環境還未完全法治化與公平化,行政干預與壟斷、歧視民營經濟等問題仍舊存在,致使很多領域對非公有制企業的開放度有限。生產要素跨行業、跨區域要素流動保障性不足,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影響了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削弱了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支撐能力。

(三)司法不規范,法治對新科技創新促進作用不足

涉及新技術、新科技的司法能力有待加強。隨著新質生產力發展程度的不斷加深,新技術必然會帶來新的風險與挑戰。只有通過法律進行約束與規避,才能促進、保障新質生產力的良性有序發展。目前,我國的法治建設水平與規范能力在新質生產力面前應該得到相應的提升。在涉及新質生產力的司法過程中,部分機構司法不規范,部分司法人員對新技術產生的新問題不了解,在案件判斷中存在過于主觀、判案不公等問題。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互聯網技術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但是也對人類的社會規則產生了沖擊,給原有的司法判斷帶來了挑戰。技術風險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對人民的權益等方面也帶來了沖擊,這便需要司法的進一步保護,對技術安全的進一步規范。例如,涉及個人的互聯網詐騙、虛假信息等新問題屢次發生,涉及企業的金融信息泄露、人工智能侵權等風險也頻頻出現。新的問題催生新的司法規范,而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司法能力也要不斷提升。

司法不規范、作風簡單粗暴等問題仍舊存在。當前,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顯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領力與推動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離不開司法的積極賦能。但是,司法不規范、作風簡單粗暴等問題仍舊存在。首先,在司法過程中,部分司法人員對新質生產力沒有全局性認知,把涉及新質生產力的案件當成一般案件對待,影響客觀的法律判斷。部分司法人員對待涉及新質生產力的當事人存在形式主義,搪塞敷衍等問題。其次,在涉及新質生產力的新領域方面司法資源配置不足。目前主要的司法資源仍舊以傳統領域為主,涉及新質生產力的司法資源不足,例如在涉及新型能源管理、航空航天事業、綠色發展、高新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司法資源配置仍舊缺陷。再次,傳統的司法程序不公,立案、庭審執行等環節程序不健全情況仍舊存在,損害司法形象,影響司法權威,進一步影響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阻礙法治中國建設。

四、法治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調節與保障的實踐路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良法善治是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和法治精神在價值層面的精準表達[25]。在當前的社會大背景下,新質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必然影響多個領域,也會產生新的風險與問題,因而,必須堅持法治的規范與保障。具體來說,就是建立起完備的立法、執法、司法體系,加強法治運行體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保護勞動者權益,優化市場營商環境。只有充分發揮法治的力量,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真正實現人民利益,有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一)科學立法,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保護勞動者權益

科學的立法體系是以法治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前提。面對新質生產力發展帶來的新技術、新科技,要加強立法規劃與立法儲備。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點領域,以激勵新技術創新、保護新的發展成果、保護新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為立法目的。良好法治秩序以“良法\"為前提[26],新質生產力發展會面臨各個環節的挑戰,只有建立起一個高度完備的法律框架,才能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在立法環節,立法部門要不斷推進涉及新質生產力相關的立法工作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科學立法就是在立法工作中尊重規律及中國發展的實踐,注重法理,找到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立法需求,發掘立法空白,明晰立法邊界,提高立法工作的適用性、針對性。民主立法要求立法工作符合人民的期望,收集民意,加強保護新型勞動者權益,促進形成高質量人才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良好格局。法治立法就是在立法工作中堅持法治要求,保證立法工作的合憲性,用法律約束立法機關與立法程序。除此之外,在立法工作中,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作用,堅持問題導向,促進黨內立法工作與國家法律立法的協調統一。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高度的統一性。知識產權是為了保護人類智力創新成果而產生的權利,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也必然離不開人類智力成果的創新。作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與知識產權天然契合、緊密關聯[27]。加強涉及新技術成果保護方面的立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以法律保護轉化成果的經濟效益,將科技成果賦權融人科技創新改革過程,完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轉化收益與分配機制。以知識產權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要加強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重點領域知識產權戰略布局。要精準把握全球產業發展潮流,在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能、芯片、生物等重點領域加強知識產權布局,引領重點科技領域新發展。以知識產權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要加強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建設。為適應新質生產力與新技術的發展,要建立新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實現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促進知識產權與資源、金融等市場要素聯合,探索知識產權與保險、信貸、質押、融資、股票等要素的關聯,為知識產權進入市場配置創造便利條件,促進生產力發展。除此之外,知識產權服務平臺也應加強人才資源建設,積極幫助企業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企業在知識產權領域的競爭力,從而提升綜合實力,幫助企業更好地轉型升級。

(二)嚴格執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加強法治運行體制改革

嚴格執法是保障現代化法治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在當代中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一場深刻的政府革命[28]。歷史發展經驗表明,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促進先進生產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在當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關鍵是嚴格政府的行政執法行為,營造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良好環境。只有嚴格執法才能發揮出一部法律的生命和權威,政府行為是否依照法治來進行,是普通公民看待法治國家是否形成的重要法治指標[29]。首先,堅持文明執法,在執法過程中,必須毫不妥協地杜絕暴力行為,注重方法和手段,積極推進柔性執法,確保執法工作的公正性,并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最高宗旨。其次,完善執法程序建設,確定執法責任制,明確責任追究機制,保證執法程序的合法性,避免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侵害人民利益,在處理案件時,應該遵循比例原則,依法采取適當的措施,確保證據的真實可靠,確保程序的合法性。最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堅持權責法定原則,促進各級政府嚴格執法與行政,促進行政機關人員對法律負責,善于傾聽人民的聲音,積極回應人民的合理訴求。以人民滿意為中心,不斷提高執法工作的水平,確保人民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以法律的指引、強制功能,規范市場行為,優化營商環境。法治對營商環境的優化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用法律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平等保護不同所有制企業的自由經營權,讓各個參與主體能夠對經濟行為自由選擇,達到預期利益,這是良好營商環境的表現,可以極大程度促進經濟的發展。其次,法律對市場規則進行公平性保護,市場規則實際上是一種法治規則,必須有法治的參與才能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公平的市場交易和競爭,從而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最后,法律對違反市場準則的行為進行懲治,遏制、杜絕商業違法現象。除了加強法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還可以采取以下舉措:首先,營造包容、創新的政策環境,以創新為導向,促進企業發展。其次,塑造高效流通的要素環境,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創新之中。最后,構建便捷高效的數字環境。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企業經營也必然會更加依賴數字化,加強大數據基礎配置建設,為企業提供算力基礎,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加強數字環境建設,為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促進數據生產要素的交易,可以有效減少企業的經營成本。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不斷進行法治運行體制創新,使上層建筑符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促進法治運行體制改革,要改變“唯GDP論”,政府要簡政放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很多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往往不是政府發現和培育出來的,而是‘放'出來的,是市場競爭的結果。”30]新質生產力及新的科學技術發展依賴于利于市場主體創新的自由政策和制度環境。政府簡政放權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為新興企業提供便利條件,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創新意愿。減少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可以實現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最大化,減少權力尋租,促進良性的市場競爭,提高企業的創新力與核心競爭力。加強科技體制創新,要建立符合科學技術發展規律的科學評價考核機制。面對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要不斷完善科學技術成果分配獎勵制度,讓真正的創新者得到合理的回報,讓獎勵真正發揮該有的激勵作用。要整治科研評價體制中的形式主義,減少行政干預,讓真正的科技創新拿到應有的獎勵,進一步為科技工作者減輕負擔,激發他們的創新積極性。

(三)公正司法,加強司法隊伍建設,完善司法保障

保證涉及新質生產力領域的司法工作的公正性、獨立性。保證涉及新質生產力領域的司法工作的公正性和獨立性至關重要,這不僅關乎法律的尊嚴和權威,還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和平穩定,直接影響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只有司法機關及工作人員堅持獨立公正,司法工作才能不受其他不當因素的干預,才能保證法律被公平公正地適用,新質生產力發展才能進發出更大的活力。只有當法律體系展現出權威性時,人民群眾才會對法律與司法工作產生深厚的信任,才會自覺遵守法律,并在社會秩序中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公正司法就是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31],不斷加強司法體制改革,通過深化司法改革,建立健全司法組織架構,提高司法資源配置效率,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效率的困難與障礙,加強司法機關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協作,共同應對涉及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挑戰和新犯罪形態,提升司法的效率和效果。

加強司法隊伍建設。加強對司法隊伍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司法人員涉及新質生產力領域的法律素養、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在司法隊伍中加強競爭機制,通過加強新質生產力領域的競爭上崗、績效考核等方式,激發司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提升司法機關的辦案水平和質量,促進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隊伍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建設,提高司法工作人員的職業能力,促進司法工作人員對新質生產力發展下司法工作的創新性理解。加強對司法機關的外部監督,建立有效的投訴和申訴渠道,讓公民有渠道表達對司法機關工作的不滿和意見,確保司法公正實現。

促進司法規范,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動力。法治是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保障[32]。首先,加大對新質生產力領域的創新成果的司法保護力度,通過司法手段嚴厲打擊侵權行為,維護涉及新質生產力創新主體的合法權益。其次,杜絕司法形式主義,對新質生產力領域的案件進行公正、公平、公開的審理,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再次,完善司法程序,優化司法流程,縮短案件審理周期,提高司法效率,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保障。最后,借鑒學習國際涉及高新技術的先進的司法制度和經驗,提高我國司法工作的水平,加強與其他國家在司法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涉及新質生產力領域的跨國犯罪和新型犯罪等挑戰。

五、研究總結

人類漫長的發展歷史就是不斷追求法治與現代化的歷史。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框架和依據[33],,法治推動著社會實踐的發展。隨著當代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必然促進社會各種關系的不斷變革,復雜的社會關系需要法治現代化的調節。新質生產力是重大科技原創科技驅動的新型生產力形態,法治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契合新質生產力本質特征。新質生產力的推進過程中會產生新的問題與矛盾,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穩定的社會環境需要法治現代化來營造。新時代背景下,必須堅持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引領現代化發展的指南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起完備的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體系,加強科技體制創新,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優化市場營商環境,為我們走向現代化的偉大征程提供有力支撐,為我們建設一個強大、穩定和繁榮的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盧江,郭子昂,王煜萍.新質生產力發展水平、區域差異與提升路徑[J].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1-17.

[2]夏錦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創新[J].法學,2023(6):3-19.

[3]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M].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130

[4]柳學信,曹成梓,孔曉旭.大國競爭背景下新質生產力形成的理論邏輯與實現路徑[J].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145-155.

[5]周文,許凌云.論新質生產力:內涵特征與重要著力點[J].改革,2023(10):1-13.

[6]張林,蒲清平.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理論創新與價值意蘊[J].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6):137-148.

[7]蔣永穆,喬張媛.新質生產力:邏輯、內涵及路徑[J].社會科學研究,2024(1):10-18,211.

[8]姚樹潔,張小倩.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內涵、戰略價值與實現路徑[J].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112-128.

[9]高帆.“新質生產力\"的提出邏輯、多維內涵及時代意義[J].政治經濟學評論,2023(6):127-145.

[10]石建勛,徐玲.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戰略意義及實現路徑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24(1):3-12.

[11]程恩富,陳健.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J].當代經濟研究,2023(12):14-23.

[12]武崢.新質生產力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邏輯、動力機制與未來路徑[J].新疆社會科學,2024(2):20-28,148.

[13]周文,李吉良.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J].社會科學輯刊,2024(2):114-124.

[14]徐政,鄭霖豪,程夢瑤.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與實踐構想[J].當代經濟研究,2023(11):51-58.

[15]沈坤榮,金童謠,趙倩.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J].南京社會科學,2024(1):37-42.

[16]王丹竹,楊玉萍.論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對推進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及實踐要求[J/OL].學報(社會科學版),1-15.[2025-02-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40704.1828.002.html.

[17]莫紀宏.論新質生產力基礎上的“新質民主”與“新質法治”的辯證統一[J].政治與法律,2024(6):2-14.

[18]張珺皓.新質生產力的法治保障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2024(3):107-117.

[19]任保平,豆淵博.新質生產力:文獻綜述與研究展望[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4(3):5-16.

[20]楊國強,許明月.新質生產力生成中數據要素交易監管的完善進路[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3):125-136.

[2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8.

[23]白永秀,劉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定位、研究對象與研究主線[J].當代經濟科學,2024(6):1-11.

[24]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8.

[25]付子堂.中國共產黨創造法治文明新形態的歷史敘事[J].中國社會科學,2022(12):45-58,200-201.

[26]張文顯.論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J].中國法律評論,2023(1):1-25.

[27]彭學龍,黃術.知識產權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踐進路[J].知識產權,2024(5):44-59.

[28]公丕祥.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性成就和主要經驗[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11-24.

[29]段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與實踐邏輯[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8):5-18.

[3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82.

[31]李少文.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內涵及其實踐路徑[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4):22-30.

[32]江必新.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J].中國法律評論,2022(4):1-22.

[33]翟國強.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7):36-40.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 of rule of law empower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MENG Dongfang1,ZHAI Changmiao1,CHENG Shiyuan2 (1.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o044,P.R. China;2.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University of Cambridge,Cambridge CB21TN,U.K.)

Abstract: As a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roductivity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ing a new era,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not only profoundly reflects the tremendous changes in China's economyand society but also serves as a significant driving force pushing forward China's modernization.Thi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not only enriches and develops the Marxist theoretical treasury but also injects new vitality and momentum int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newqualityproductivity inevitably promotes continuous changes in social relations,which require the safeguard and regulation of modern legal systems. In theory,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calls for the simultaneous innovation and deepening of modern legal theories.As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ccelerate,traditional forms of productivity and social relations are undergoing unprecedented reshap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the digital economy,artificial intelligence,and other fields poses new challenges and demands on lega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modern legal theories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continuously incorpo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and construct a solid legal framework and safeguard system for its development.This is both a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t view of the rule of law and a profound grasp of the laws governing legal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At the practical level,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the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Innovating th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requires the legal systemto clarify property rights ownership and facilitate eficient resource circulation.Maintaining an open and fair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necesitates the legal system to uphold market order and combat unfair competition.A sou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s the legal system to regulate research conduct and stimulate innovation vitality.A flexible and efficient innovation system requires the legal system to safeguard the convers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 outcomes.A virtuous cycle of talent educ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requires the legal system to ensure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In terms of pathway selection,adhering to the guidance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aNew Era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for building the socialist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Under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we must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gislative,executive,and judicial systems,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legal system's operation,strength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effectively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and interests ofworkers,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se measures will not only provide robust legal safeguar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but als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mooth advancemen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rule of law empowerment; Chinese modernization; legal reforms

(責任編輯 劉琦)

猜你喜歡
新質生產力司法
高校黨組織賦能新質人才培養新模式構建
文教資料(2025年15期)2025-08-27 00:00:00
稅收政策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挑戰與對策研究
玉米與豆科作物間作提高農田生產力的機理與應用展望
以大規模設備更新助推形成制造業新質生產力:理論內涵、作用機理與推進策略
中國西部(2025年3期)2025-08-18 00:00:00
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法理邏輯與法治保障體系構建
新質生產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闡釋:本質特征與發展規律
經濟師(2025年7期)2025-08-14 00:00:00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
人民周刊(2025年13期)2025-08-06 00:00:00
中華法制文明中的情理法協同理念對中國當代司法裁判的啟示
守護無盡 成長有路
檢察風云(2025年14期)2025-08-04 00:00:00
新質生產力:理論淵源、測度指標與時空演進
創新科技(2025年6期)2025-07-30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2区| 婷婷综合色|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久久黄色一级片|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欧洲亚洲一区|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播放|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91精选国产大片|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一级片| 成人在线亚洲| 蜜臀AV在线播放|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91麻豆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国产精品视屏|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日本|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内精品91| 97成人在线视频|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免费毛片在线| 日韩第八页|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69精品久久|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18禁| 午夜激情婷婷| 综合网天天|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91麻豆国产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久综合在线|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五月婷婷丁香色|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香蕉伊思人视频| 欧美性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第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第一色网站|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