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核心目標,要求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得個性化審美體驗,提升創意寫作能力。寫作能力作為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提升依賴深厚的閱讀積淀與豐富的實踐體驗。整本書閱讀以其系統性、完整性的文本特質,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語言范本與思想源泉;拓展活動通過多元實踐,將閱讀所得轉化為寫作動能。二者的有機融合既能破解初中語文傳統作文教學中素材匱乏、方法單一的困境,又能為學生構建“閱讀一體驗一表達\"的良性循環,助力其個性化寫作發展。
一、整本書閱讀與拓展活動的教學價值
(-) 整本書閱讀:夯實寫作根基的“蓄水池”
閱讀是寫作的基石。教師應依據初中生的認知特點與興趣偏好,精選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與趣味性的文本。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描繪校園生活、展現青春成長的優秀青春文學作品,如《城南舊事》《草房子》《追風箏的人》等。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青春年少,有著曲折的生活經歷和鮮明的性格發展變化,學生容易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對成長也會有更深的認同感。此外,教師還需要關注閱讀材料的趣味性和深刻性。一些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生動形象、思想內涵豐富的長篇小說或戲劇作品,往往更能吸引學生主動投入閱讀,如《昆蟲記》《西游記》《駱駝祥子》等常見的課外閱讀作品,它們既是經典之作,又有著曲折離奇的情節、鮮明獨特的人物形象和風趣生動的語言,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關注文本的結構布局、語言表達技巧、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作品蘊含的思想內涵等,以此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賞析能力。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從閱讀中汲取靈感,為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做好充分準備。
(二)課內拓展活動:激活思維潛能的“催化劑”
課內拓展活動是連接閱讀與寫作的橋梁。通過創新活動設計,可推動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建構”。課內拓展活動形式應不斷創新,在保持一定穩定性的基礎上有所變化。名著內容豐富、可探索的角度眾多,為了給學生提供最有利于其成長的引導,教師應多設計名著導讀課、整本書閱讀多元探討課、寫作能力提升示范課等活動課型,讓學生在閱讀名著時能夠“讀前有引導、讀中有輔助、讀后有訓練提升”。以《西游記》課內拓展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角度設計問題,比如:“本著作中的妖可以分為哪幾類?”“你能將取經路上的地點與地理坐標對應起來嗎?”這些問題既能引導學生專注于名著內容,又能讓他們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深度思考,從多個維度探索作品的人文內涵和跨學科知識。教師還可以從價值觀思考的角度設計問題,比如:“魔幻世界與現實世界有哪些相似點?”“有沒有你不喜歡的神佛?”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時代意義,有效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和獨創性,也為學生寫作提供了更多的視角。
(三)課外拓展活動:豐富生活體驗的“實踐場”
課外拓展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也是訓練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陣地。教師可以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各種與課內學習相關的課外拓展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寫作技能,提升綜合能力。課外拓展活動的形式豐富多樣,不僅包括常見的觀察日記、主題調查、實驗記錄等,還涵蓋主題辯論賽、主題演講、舞臺劇等互動性較強的活動。教師在設計課外拓展活動時,一定要緊密結合學生生活,使其具有深入思考的價值和指導學生成長的意義。
二、整本書閱讀與拓展活動的教學策略與實施步驟
(一)構建“讀—思—寫”一體化訓練體系
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技能,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這兩項技能,離不開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使學生在閱讀中汲取寫作技能的養分,在寫作時能夠運用從閱讀中學到的方法。
1.閱讀教學中的寫作賦能。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改掉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只淺讀而不深入品悟是學生閱讀的常見誤區。因此,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分析語言表達技巧、寫作手法等常規閱讀方法外,還應帶領學生探討作品的結構模式、作者的語言風格、作品中的細節描寫以及作品思想在橫向和縱向方面的延伸等內容。這樣,學生在欣賞優秀作品局部之美的同時,能夠對寫作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并將這些認識運用到寫作練習中。例如,在教學《劉姥姥進大觀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作品中的細節描寫,關注文中多角度、多感官的描寫手法,包括想象描寫、修辭描寫、動態描寫等,尤其是描繪眾人大笑的場景,刻畫得細致入微、各具情態,真可謂“一字一句出神韻,一一笑現風流”。教師應多設計讀寫結合的訓練方法,如在賞析佳句后安排仿寫練習,在名段品讀后進行聯想續寫,在詩歌解讀后開展劇本編寫,在小說分析后嘗試續寫與改寫訓練等。這些練習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生動的借鑒,為他們的創作提供豐富的靈感源泉。
2.寫作教學中的閱讀反哺。缺乏生活閱歷和寫作方法是學生寫作面臨的主要困境。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課外閱讀積累的素材和靈感恰當地運用到作文創作中,使文章內容豐富充實、語言生動有趣、構思新穎獨特。例如,在寫人物時,學生可以借鑒小說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范進中舉》中范進看喜報時的細節描寫令人印象深刻,學生仿照文中運用夸張手法和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寫出了這樣的內容:“我媽打開我的數學試卷,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雙手捂住嘴巴的同時發出一聲‘啊'的尖叫,拍手笑道:‘哇!太好了,100分!'說著,飛也似的跑進廚房跟她老公報喜去了。”這段描寫生動地展現了人物的神態和動作,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通過模仿、借鑒、創新的有機結合,讓閱讀和寫作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二)分階段實施的操作框架
1.整本書閱讀的實施步驟。步驟一:評估學生需求。通過問卷調查、小組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閱讀愛好,分析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點和需求。步驟二:選擇閱讀材料。根據學生需求,挑選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優秀作品,確保材料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能夠激發閱讀興趣。步驟三:制訂閱讀計劃。設定閱讀目標和時間表,分配閱讀任務,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閱讀目標。
2.課內拓展活動實施步驟。步驟一:設計課內拓展活動。根據所選閱讀材料,設計相關的課堂活動,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確保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個性化表達。步驟二:實施課內拓展活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參與活動,鼓勵學生分享閱讀感悟和寫作積累。通過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思想交流。步驟三:反饋與調整。收集學生對活動的反饋,評估活動的效果。根據反饋調整活動設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3.課外拓展活動實施步驟。步驟一:設計與課內學習相關的課外拓展活動。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需要,設計各種課外拓展活動,確保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寫作技能、提高綜合能力。步驟二:實施課外拓展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參與課外拓展活動,如觀察日記、主題調查、實驗記錄等,鼓勵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實踐,提升寫作和綜合能力。步驟三:評估與反饋。教師對學生的課外拓展活動成果進行評估,提供反饋,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活動設計,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4.閱讀與寫作融合的實施步驟。步驟一:分析文學作品的結構模式、語言風格和思想內涵。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學作品的各個方面,通過討論和寫作練習,讓學生理解并模仿文學作品的寫作技巧。步驟二:將文學作品元素融入寫作中。教師指導學生在寫作練習中模仿和創新文學作品的元素,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展現個性化的理解。步驟三:提供個性化反饋。教師對學生的寫作進行個性化反饋,指出其作品中的優點和改進空間,鼓勵學生根據反饋進行自我反思和改進。
三、健全科學評價機制,護航寫作發展
(一)構建多維評價體系
整本書閱讀與拓展活動能否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評價體系是否科學合理。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過程以及最終成果進行全面評價。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主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和思維過程,包括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分析水平、對問題的思考深度等;結果性評價則側重于學生最終的寫作成果,如文字表達的連貫性、創新性等寫作技巧的運用情況。評價內容應涵蓋多個維度,包括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
(二)創新多元評價方式
在傳統的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的基礎上,評價方式可以進一步創新,增加家校互評、專家云評等方式。評價方法除了傳統的作文評語、小組打分等,還可以采用師生交流式評價、組內主題式評價、課堂現場診斷式評價等新舉措。這些新的評價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對作品的關注度,在給予作者鼓勵的同時,還能提供具體的方法借鑒和修改方向。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情況,靈活、合理地選擇評價方式。多種評價方式結合,有助于增強評價的客觀性,提高評價的價值。評價語言要避免空洞、應付,也不能一味贊美,應及時、具體、多角度地給予學生反饋,既要肯定學生的優秀之處,又要與學生探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尤其要對學生改進后的內容進行再次評價。多元評價方式能持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提升寫作教學效果,實現閱讀、活動、寫作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四、結語
整本書閱讀與拓展活動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教師應注重閱讀、活動和寫作教學的有機融合,設計豐富有趣的活動推動整本書的深度閱讀,搭建綜合性拓展訓練平臺,讓學生積累更多的閱歷和實踐經驗,為學生自由、個性化的寫作提供方法、素材、靈感和思想等方面的支持,切實提升學生讀、寫、思的能力。同時,教師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讓學生的創作得到充分關注,及時獲得指導與肯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只有科學把握閱讀、寫作、訓練、評價之間的有機統一關系,才能探索出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最優路徑,實現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戚本壯.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運用課外閱讀與拓 展訓練的策略探討[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1): 97-99.
[2]李新玲.基于課外閱讀與拓展訓練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實踐探索[J].吉林教育,2022,(3):84-85.
(作者單位:安徽省祁門縣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