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5-0012-03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體育與健康課程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增進身心健康為主要目標。課程目標發生改變,在教學中的評價目標也隨之改變。表現性評價被認為是能夠體現學習者素養水平的評價方式,筆者以普通高中的籃球模塊教學為例,探討表現性評價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設計策略,以期為廣大一線體育教師不斷拓展評價方式開拓思路。
一、表現性評價的定義及要素
表現性評價(performanceassessment)也稱“表現性評定”“表現性測驗”,還有學者將其譯為“實作評估”或“實作測量”。在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可嘗試性將其定義為:在盡量合乎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評分規則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表現或/與結果做出判斷[]。
表現性評價包含評價目標、表現性任務和評分規則三個核心要素。在教學中,表現性評價的目標應與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保持一致,即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增強學生身心健康。在表現性評價中,需要學生完成的任務稱作表現性任務。目標與任務相匹配,即基于要評價的學習目標設計合適的評價任務。表現性評價由于任務的情境性、開放性和復雜性,往往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答案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評價規則。最常用的評價工具有核查表、等級量表和評分規則等。
二、表現性評價的設計策略
(一)表現性評價的設計原則
1.表現性評價的使用要注重適切性
“表現性評價強調真實情境中知識和技能的運用”[2]“它的主要優勢是其能對涉及校內外自然情境中復雜表現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評價”[3]。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4。其中,
比賽中技戰術的應用是運動能力目標中的重中之重,適用于表現性評價,而運動能力中的體能和運動認知等其他內容,則更適合通過量化測試和紙筆作答的方法進行測試;對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素養的評價難以量化,也適合借助表現性評價的方式實現。由此可見,表現性評價也并非適合一切評價內容。
2.創設具有挑戰性和真實情境的表現性任務
表現性任務的情境創設是非常重要的,評價的任務和問題必須還原學生在現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條件和過程[5]。
在體育教學中,解決問題的條件和過程就是真實的運動情境。表現性評價的任務要模擬或創造真實的運動情境,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運動情境中,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這類任務兼具開放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3.表現性評價目標、任務、工具保持一致性
表現性評價的目標、任務和工具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共同構成了表現性評價的整體框架,任務的設計要緊密圍繞評價目標,是實現評價目標的載體。評價工具(評價量表、規則等)是評價目標的標準,是目標的具體表征。因此,表現性評價要求評價目標、任務和工具三者保持一致性。
4.表現性評價要成為有效教學的一部分
理想的表現性評價同時也是一項有效的教學活動。把表現性評價嵌人到教學中,成為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落實“學、練、賽”的教學模式,比賽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設計表現性評價時把比賽視作表現性評價的任務,結合評價工具,評價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從而實現“教、學、賽、評”一體化,不是額外增加一個評價活動。
5.評價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表現性評價設計時需要考慮實施的可行性,看似再完美的表現性評價方案,如果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條件所限或操作過程煩瑣而無法實施,也就不具有評價價值。因此,評價方案要做到簡潔、易行,可操作性強。
(二)表現性評價的設計方法
首先,確定表現性評價目標;其次,制定表現性評價任務;再次,開發表現性評價工具;最后,形成表現性評價方案(評價任務和工具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定)。筆者以水平五高中籃球模塊為例,設計表現性評價方案。
1.評價目標
根據籃球模塊學習目標(表1),確定表現性評價的目標。評價目標是模塊學習中目標的具體化。需要說明的是,一個模塊的學習目標不可能面面俱到,承載不了課標中的所有目標,一種評價方法也無法評價所有的目標,只能評價相應的重要目標。
2.評價工具
將評價目標分解細化成可以評價的要素,呈現在評價量表或評分規則中,成為在課上可觀察到的評價點。以水平五籃球教學為例,表現性評價的評價工具主要有核查表、等級量表、整體性評價量表和分析性評價量表。核查表用于學生自評,等級量表用于小組評價,整體性評價量表和分析性評價量表則用于教師評價。以籃球模塊中的健康行為核心素養為例,學生能夠應用核查表和等級量表做出評價(表2、表3)。整體性評分規則是把學生表現的重要因素綜合起來,并描述出不同的水平,給出相應水平的整體表現分數。如,在健康行為方面,學生有良好的鍛煉習慣,能夠科學有效運動,安全意識強.能夠把所學的健康知識應用到鍛煉中,有較強的調節情緒能力,與他人交往能力較強,教師則可以在整體性評分中給出優秀(85~100分)。分析性評分規則是將評價內容分解成幾個要素或維度,分別做出評價,單獨評分,它的復雜程度和專業性最強,由教師進行評價,適合用于評價技戰術的應用水平等(表4)。由于篇幅所限,筆者只列出了部分工具的部分等級。
表1水平五籃球模塊教學內容及學習目標
表2水平五籃球模塊教學健康行為評價核查表(學生自評)
表3水平五籃球模塊教學健康行為評價優秀等級量表(用于小組評價)
3.表現性任務
在教學中,提倡以大任務或任務群驅動學生的學習,在教學設計中,可以把貫穿于教學中的大任務與表現性評價的任務進行整合。在體育課堂教學建議課課有比賽,其實比賽就是一個學習任務。在大單元或模塊教學時,可以把不同課時中的賽串聯起來,形成系列賽或聯賽,構成一個大的比賽任務,把比賽任務與表現性評價任務合二為一,實現表現性評價與教學的有機融合。
如,在高中籃球模塊學習中,設計表現性任務時應著眼整個模塊,學生在模塊學習中,以小組(隊)的形式完成一個大的比賽任務,即爭奪班內聯賽的冠軍。聯賽模擬當前職業比賽中普遍采用的賽季形式,一個模塊學習時長為一個賽季,共計9周,將學生分為4個隊,前8周的課堂比賽稱為常規賽,采用單循環的比賽方式,每3節課完成一次循環,第9周為季后賽,根據常規賽積分排名,采取交叉淘汰的比賽方式,最后決出冠軍隊。每個隊有自已的隊名、隊標、隊服、口號,選出隊長、領隊和教練員,比賽時不上場的隊員充當啦啦隊員,為本隊加油。比賽要求全員參加,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角色輪換。裁判員由4個隊選出,場上2名裁判員,場下有計時員和計分員。裁判員不能執裁本隊參賽的比賽。
三、表現性評價的實施辦法
體育教師制定出評價工具(各種評分表)后,請其他教師和學生提出修改建議,然后進行完善。之后讓學生模擬設計方案中的表現性任務進行活動,對評分工具進行測試,根據測試反饋結果再次修改方案。
在正式實施方案之前,教師撰寫任務指導語,并把指導語連同評價量表、評分規則等一起發給學生,幫助學生進行解讀,確保學生對內容完全理解后再正式實施。對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素養,學生每節課都要進行自我評價,小組長(可以輪流充當)每周對小組成員評價一次,教師每4周對全體學生評價一次。具體步驟是:學生課后把評價表交由小組長,小組長收齊組員的自評表后,參考自評表,根據自己在課上觀察到的情況,每周對組內成員做出評價,完后后提交給體育教師。教師根據學生課上的表現并結合小組評價表,每4周對每位學生進行1次評價。整個模塊教學中,教師對每位學生評價2次,2次的平均分作為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素養的模塊成績;關于運動能力(技戰術及應用)方面的評價由教師完成,學生分為4個組(隊),每節課只評價1個隊的學生,按1周2節課計算,每個隊每2周被評1次,整個模塊的教學中,每位學生被評價4次,4次評價的平均分作為運動能力方面的最終成績。
對素養目標的評價一直是評價的難點,設計可操作性強的表現性評價體系,是解決素養評價難題的有效途徑,也是促地核心素養發展目標落地、真正實現“教、學、評”一起化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周文葉.中小學表現性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8:53.
[2]周文葉.中小學表現性評價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8.67.
[3](美)Robert L.Linn.NormanE.Gronlund.教學中的測驗與評價[M].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發展與學生成長的評價研究”項目組.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8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5]楊向東.淺析評價人員關于“學生才能的理念”對教育評價實踐的影響[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25-29.33.
[6](美)GaryD.BorichMartinL.Tombari.中小學教育評價[M.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發展與學生成長的評價研究”項目組.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80.
[本文系北京“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體育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籃球學習表現性評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CDDB21345R)階段性研究成果]
表4水平五籃球模塊教學運動能力分析性評分規則例舉(用于教師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