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沉淀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承載著美好的精神追求,展示著獨特的價值魅力。以非遺鄣吳竹扇為例,竹扇產業發展面臨著市場拓展與產業興旺、產品研發與設計創新、文旅融合與文化傳承等瓶頸和挑戰。因而,需要推進非遺“產研游”一體化發展,發揮創新驅動、激活非遺發展,吸納更多就業人員、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傳承非遺生態倫理、更好踐行綠色發展,從而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此,非遺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挖掘拓展其非遺價值、打造非遺旅游品牌、發揮數字化賦能,從而促進非遺“產研游”一體化發展。
關鍵詞: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研游”一體化;鄣吳竹扇
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稱。在我國,非遺一般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保護、傳承非遺,意義重大,“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在工業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非遺保護、傳承、發展面臨著一些瓶頸和挑戰。為此,需要將非遺的生產、研發、旅游有機結合起來,促使以產業為基礎,以研發為動力,以旅游為媒介,形成一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從而實現“產研游”一體化發展。以非遺鄣吳竹扇為例,鄣吳竹扇因其精湛的制作技藝、獨特的美學價值和悠久的歷史傳承,被授予浙江省級非遺工坊。鄣吳竹扇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明朝嘉靖年間,鄣吳竹扇就已是文人墨客的“懷袖雅物”。近年來,鄣吳竹扇的品牌知名度和制作工藝不斷提高,“發展到現在的扇骨加工、扇面創作、扇面裝裱、整扇裝配等‘一條龍’產業鏈”。“鄣吳鎮竹扇產業集聚度和發展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產品暢銷杭州、上海、北京等國內城市,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盡管非遺鄣吳竹扇憑借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精湛的手工技藝,在國內外市場中享有較高的聲譽,擁有一定的消費群體。但是隨著工業化迅速發展,電風扇、空調等機械制冷設備普及,竹扇的實用價值逐漸弱化。在這種背景下,非遺鄣吳竹扇發展面臨一些瓶頸和挑戰。“鄣吳竹扇行業存在需求不足,消費彈性不足,投資減少的問題。”這種困境本質上反映了非遺現代化轉型中的普遍矛盾——如何在技術迭代與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重新錨定傳統工藝的價值坐標。為此,非遺鄣吳竹扇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推進自身創新性轉化與創造性發展,實現“產研游”一體化,實現非遺的可持續發展與文化傳承的創新突破,為非遺保護與傳承提供可借鑒的范例。
一、非遺“產研游”一體化發展的價值意蘊
面對傳統手工藝類非遺“保護難、創新弱、傳承斷”的現實困境,“產研游”一體化正成為破局的重要方式,可以通過產業鏈延伸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以研發創新實現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借文旅融合強化非遺與當代生活的精神聯結。
(一)非遺生產性保護需要“產研游”一體化賦能
生產性保護是非遺保護的一種方式。在非遺發展的進程中,“產研游”一體化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尤其是通過產業鏈的延伸,能夠顯著增強非遺發展的市場競爭力。首先,產業鏈的延伸體現在產品品類的拓展上。以竹扇產業為例,除了傳統的竹扇制作,還可以向上下游產業拓展延伸。上游產業可以向竹材的種植培育延伸,下游產業則可以延伸至各種竹扇衍生品的開發,如此可以確保從原材料到生產環節全產業鏈的品質,拓展利潤空間,從而刺激竹扇產業進一步發展。其次,產業鏈的延伸還包括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開發竹扇制作體驗、竹扇文化展示等旅游項目,將竹扇產業與旅游產業有機結合,能夠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旅游產業為竹扇帶來了大量的潛在消費者,竹扇產業也為旅游產業增添了獨特的文化內涵,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最后,產業鏈的延伸還體現在與產學研結合上。可以借助科研力量,推動技術的創新和產品的升級換代,為竹扇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比如,研發更環保且高效的竹材加工技術,開發新型的竹扇材料,使竹扇更耐用、更美觀等。在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有機融合下,以鄣吳竹扇為代表的非遺有望塑造出獨特的品牌形象,獲得發展動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非遺實現“雙創”需要“產研游”一體化助推
非遺作為文化傳承的瑰寶,承載著民族的智慧與情感,“產研游”一體化正是助推非遺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在“產研游”一體化的推動下,鄣吳竹扇的研究與開發得以深入推進,其文化內涵與價值得以重新詮釋與呈現。例如,利用好竹扇文化,制作關于鄣吳竹扇的視頻,通過網絡創意進行傳播和宣傳。通過創意舞蹈的編排,將竹扇元素巧妙融入舞蹈之中,不僅能緊跟時代步伐,還能激發鄣吳竹扇的潛在活力,增強其文化影響力。另外,將竹扇制作工藝與旅游業結合,可為非遺鄣吳竹扇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和發展平臺,使其文化內涵以更為鮮活、直接的方式呈現給大眾,展現地方特色,形成地方名片。隨著旅游業不斷進步,非遺鄣吳竹扇與旅游體驗融合,能讓游客在旅行中深刻感受到鄣吳竹扇的魅力及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些方法不僅能夠提升鄣吳竹扇的公眾認知度和文化影響力,還能通過旅游收益為竹扇的傳承與創新提供重要的經濟支撐,促使其持續健康發展。這種創新不是對傳統的背離,而是通過與時俱進的方式方法激活非遺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與時代發展需要相結合,為非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范式。
(三)非遺傳承保護需要“產研游”一體化注入新動力
非遺作為經過歲月的磨礪和積淀下來的寶貴財富,蘊藏著豐富的智慧。然而,其傳承保護面臨傳承人老齡化、制作成本增加、技藝缺乏現代特色等問題。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傳承、保護非遺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挑戰。“產研游”一體化能為傳承保護非遺注入新動力。首先,生產過程中通過挖掘非遺鄣吳竹扇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結合現代審美和科技手段,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注重竹扇的品質和設計感,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其次,學術研究對鄣吳竹扇的傳承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深入研究其歷史、文化、技藝,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為非遺鄣吳竹扇的產業開發提供理論支持和指導,為其保護和傳承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最后,旅游是宣傳和傳承鄣吳竹扇文化的有效方式。通過旅游方式將竹扇制作技藝呈現給游客們,或讓游客參與到制扇過程之中,使游客直觀了解和體驗竹扇的文化魅力。同時,要結合現代旅游的理念和手段,提高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總之,“產研游”一體化為非遺的傳承與保護注入了新的動力,能夠擴大其影響力與知名度,為其傳承與發展提供了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支持。
二、非遺“產研游”一體化發展的效益分析
當前,把竹扇制作技藝與旅游體驗、產品研發結合起來,不僅能讓傳統手藝煥發新活力,還能實現價值鏈升級,帶來多重效益。從經濟角度看,“產研游”一體化發展能打開竹扇的銷路,帶動整個產業鏈升級;從社會效益看,可以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在生態效益方面,手工竹扇的天然材料和生產方式,本身就是在踐行環保理念。
(一)經濟效益:發揮創新驅動,激活非遺發展
非遺“產研游”一體化發展能夠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發揮創新驅動的經濟效應,激活非遺蓬勃發展。“產研游”一體化發展對于非遺鄣吳竹扇來說,其一,科技創新是推動非遺鄣吳竹扇產業升級的引擎。鄣吳竹扇非遺工坊,應積極進行科技創新,成為集研發設計、生產制作、傳承教學為一體的傳統文化創新型工坊。通過將非遺技藝和產品以全新的方式呈現給研學團隊與游客,豐富參觀者真實體驗并進一步提升竹扇產業的附加值。同時,科技的應用還有助于竹扇的保存與技藝的傳承,使得傳統技藝得以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其二,機制創新為非遺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鄣吳鎮人民政府通過構建“政務服務+惠企政策+人才申報”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開展“昌碩竹扇制作”專項能力考核、完善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等措施,提高非遺鄣吳竹扇從業者素質與能力,激發其工作積極性與創新性,從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也可以吸引投資者投入資金,從而促進竹扇產業更快發展。其三,實踐創新是非遺發展的動力源泉。鄣吳鎮通過親子研學游、網絡直播等途徑,交流傳承竹扇制作技藝以及竹扇文化,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群眾積極參與到非遺的傳承與發展中來。這不僅有助于擴大非遺的影響力,還能為鄣吳經濟帶來更多的增長點。
(二)社會效益:吸納更多就業人員,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非遺“產研游”一體化發展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吸納了更多的就業人員。這不僅有助于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還能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例如,在非遺鄣吳竹扇“產研游”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高素質人才對竹扇產業的支撐尤為關鍵。這不僅包括非遺鄣吳竹扇技藝的傳承者,還包括旅游開發與管理的人才、市場拓展和營銷的專業人員等等。政府通過“技能共富貸”守住了非遺技藝傳承者,用社保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個性化扶持政策留住了返鄉青年,他們的加入不僅為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還提高了產業的發展質量。此外,鄣吳鎮政府定期開展入企入戶走訪、調研等活動,鼓勵企業積極吸納婦女、老人、殘疾人等群體就業。非遺鄣吳竹扇“產研游”一體化發展,不僅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吸納了更多的就業人員。而且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旅游、餐飲、交通等。這些產業發展將為鄣吳鎮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更多的當地人參與到家鄉產業發展中來,攜手共同走向富裕之路。部分扇坊從業者秉持著“先富幫后富”的理念,自己富足后幫助其他扇坊尋找銷路,也向紅十字會等慈善公益組織捐款,盡綿薄之力。
(三)生態效益:傳承非遺生態倫理,更好踐行綠色發展
非遺“產研游”一體化發展,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能帶來良好的生態效益。例如,非遺鄣吳竹扇在“產研游”一體化發展中通過傳承非遺生態倫理,更好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非遺鄣吳竹扇作為以天然竹材為核心原料的手工藝品,鄣吳竹扇始終遵循“取之有度”的傳統智慧,鄣吳竹扇作為手工扇在制作過程中講究質量與收藏價值而非單純追求數量,高質量的生產在源頭環節即降低對竹林資源的過度消耗,確保竹林的自然再生能力。這種自發的生態倫理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不斷代際傳承,使綠色發展理念得以延續。將非遺鄣吳竹扇的傳承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科研人員深入研究竹材的特性,探索更環保的制作工藝,減少制作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時,他們還與當地工匠合作,開發出更具創新性和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提升竹扇的附加值,進一步減少對竹資源的依賴。同時,鄣吳鎮在“非遺+旅游”的過程中通過生態理念的體驗式傳播,如讓游客在竹扇工坊沉浸式研學等互動,在體驗中提升環保意識。社區層面,當地村民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自覺維護環境衛生,鎮區街道整潔,河水清澈可作為生活用水。非遺“產研游”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不僅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還促進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讓綠色觀念深入人心。
三、非遺“產研游”一體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非遺“產研游”一體化必須結合具體實際,進行科學規劃,協調推進非遺的產業生產、研發創新、文化旅游,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推進非遺“產研游”一體化
推動非遺產學研深度融合,本質上是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是現代科技與傳統手藝的融會貫通。推動非遺產學研深度融合,不僅有利于保護和傳承非文化遺產,還能促進其創新性發展,提升非遺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實現產能收益最大化。同時,此模式也有助于培養專業人才,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文化多贏。例如,高校與企業加強合作,共同致力于非遺鄣吳竹扇的研究與開發,確保科研成果能有效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產學研的優勢在于通過設立聯合實驗室、產業研究院等形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企業能夠提供實習、培訓等機會,讓專業人才更好地服務于非遺鄣吳竹扇的傳承與發展。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改良傳統工藝、開發新產品等方式,提高非遺鄣吳竹扇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從而提高產品盈利和人們對產品的關注度、認知度,進而擴大產業規模,增加產品創新的投入資金,實現可持續發展。因而,非遺鄣吳竹扇“產研游”一體化有利于培養一批既懂非遺鄣吳竹扇制作技藝,又精通市場運營的復合型人才,為非遺“產研游”一體化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另外,在與高校合作的基礎上,鄣吳竹扇煥發新活力,有助于推進以非遺鄣吳竹扇產業為基礎的特色扇文化旅游,將產業發展與旅游相結合,推動產業升級和旅游業的繁榮以此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的綜合提升。總之,非遺鄣吳竹扇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產學研深度融合中實現“產研游”一體化。
(二)挖掘拓展非遺價值,推進非遺“產研游”一體化
非遺,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不僅凝聚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匠人的精湛技藝,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非遺鄣吳竹扇,從藝術的角度看,每一件竹扇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擁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其輕巧耐用的特點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與舒適。為了更好地發掘和拓展鄣吳竹扇的多重價值,“產研游”一體化顯得尤為重要。為此,首先,科研機構應當加強對鄣吳竹扇的歷史背景、文化價值和技術工藝進行系統研究,深入探索其背后的價值意蘊。在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支持下,通過組織學術會議、展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公眾對鄣吳竹扇的認知和興趣,同時鼓勵開發兼具創新性和實用性的新竹扇制品。企業與非遺傳承者需要共同努力,深入挖掘竹扇的文化內涵,提煉出其獨有的精神特質和美學價值,同時注重其經濟和社會效益。其次,通過創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革新,將傳統的制扇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既符合當下審美情趣又富含扇文化精髓的文創產品。最后,通過產業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構建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鏈條,推動鄣吳竹扇文化的傳承與持續發展。在旅游景點設立互動體驗區、展覽館等,讓游客親身參與竹扇的制作流程,近距離感受鄣吳竹扇的文化魅力和精巧技藝,領悟鄣吳竹扇的前世今生。
(三)打造非遺旅游品牌,推進非遺“產研游”一體化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非遺與旅游的融合已成為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重要途徑。品牌建設是非遺旅游的核心要素。談及鄣吳竹扇的歷史,吳昌碩先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鄣吳竹扇最早是通過他詩書畫印才走向市場。故而,現如今在發展鄣吳竹扇過程中,要依托“昌碩”竹扇品牌,將文化資源與竹扇產業結合,朝著高端化、精品化方向發展。同時,在保護非遺原生態的基礎上,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和創新思維,對鄣吳竹扇進行創新開發,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如制作手工扇、文化演出等方式,將非遺活動轉化為旅游品牌,用搭建情景、特色打卡的方式來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科研機構通過研究游客的需求,科學開發和推廣鄣吳旅游產品。通過導游講解、現場演示、互動體驗等方式,讓游客深入“昌碩”竹扇品牌效應,讓游客們更好地接納新竹扇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擴大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和購買。此外,旅游過程中以非遺鄣吳竹扇為核心資源,開發具有了解非遺鄣吳竹扇的魅力和價值。同時,完善鄣吳鎮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游客的旅游體驗和滿意度。如此,通過打造非遺旅游品牌,推動非遺“產研游”一體化。
(四)發揮數字化賦能,推進非遺“產研游”一體化
“數字化手段賦予展覽更強大的表現力,將非遺的魅力更好呈現出來,提供給觀者多維、豐富、充實的現場感受”。數字化技術為非遺“產研游”一體化提供了創新動力。為此,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非遺鄣吳竹扇資源進行數字化采集、整理、分析和展示。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發布有關鄣吳竹扇的發展歷史、制作工藝、文化價值等方面的文章和視頻,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竹扇文化,提高公眾對鄣吳竹扇的認知度。鄣吳鎮“扇藝共富”工坊的創業者可以通過“直播+產業”的方式,利用直播平臺進行線上直播,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制作過程,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傳播非遺,還能讓更多人因其獨特之處了解并喜愛鄣吳竹扇,再通過電商銷售竹扇,助力當地經濟發展。通過數字化手段,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人了解、欣賞和傳承非遺。同時,鄣吳可以參考“云游敦煌”的發展模式開發非遺APP、建立非遺數字博物館等,開展線上云旅游,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豐富的非遺體驗,讓人們足不出戶欣賞鄣吳竹扇之美,實現對鄣吳竹扇作品的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同時,數字化技術還可以為鄣吳竹扇產業發展提供精準的市場分析和預測,幫助企業更好地把握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從而在制扇過程中,在文玩類、禮品類、旅游商品類、外貿商品類、藝術裝飾品等五大類中有所側重。如此,通過發揮數字化的賦能作用,推動非遺鄣吳竹扇“產研游”一體化發展。
非遺“產研游”一體化發展是非遺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實踐,對于非遺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挖掘拓展非遺價值、打造非遺旅游品牌、發揮數字化賦能等舉措,可以有效應對非遺發展面臨的挑戰,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以鄣吳竹扇為例,其在“產研游”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展現出的巨大潛力與價值,為其他非遺項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與啟示,有助于推動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N].人民日報,2011-08-05(08).
[2]“昌碩故里”,何以傳承煥新?[EB/OL].[2024-09-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958169484731622amp;wfr=spideramp;for=pc.
[3]安吉鄣吳鎮傳承創新“非遺+竹扇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動力![EB/OL].[2023-06-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595497561008024amp;wfr=spideramp; for=pc.
[4]儲誠業.新時代背景下鄣吳竹扇產業的優化路徑[J].中國民族博覽,2024(20):113-115.
[5]王楊曦,范萍萍.數字技術賦予非遺展覽全新表達[N].人民日報,2024-08-17(07).
*本文系2024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非遺鄣吳竹扇‘產研游’一體化的效益分析與路徑探索研究”(202413287030)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