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催乳湯聯合手指點穴治療氣血虧虛型產后缺乳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4年1~12月醫院收治的100例氣血虧虛型產后缺乳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予以催乳湯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手指點穴,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缺乳程度、中醫證候積分及乳汁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泌乳量、乳房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候各項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乳汁能量、密度及乳糖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催乳湯聯合手指點穴治療氣血虧虛型產后缺乳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癥狀,促進乳汁分泌,提升乳汁質量,確保母乳滿足嬰兒哺乳需求。
關鍵詞:氣血虧虛型產后缺乳;催乳湯;手指點穴;中醫證候積分;乳汁情況
產后缺乳是產婦分娩后乳汁分泌量不足,無法充分滿足嬰兒生長發育需求的一種臨床病癥[1~2]。隨著母乳喂養理念的普及,產后缺乳不僅影響嬰兒營養攝入,還可能引發產婦不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母嬰身心健康。產后缺乳的病因復雜,主要與哺乳技巧不當、激素水平異常及孕期營養不良等因素相關。目前,現代醫學針對產后缺乳多采用藥物、乳腺按摩等治療手段,但臨床療效并不理想。中醫理論認為,乳汁的生成與分泌與肝、脾、腎三臟功能緊密相關,且受氣血充盈程度、運行狀態的影響。產后缺乳臨床常見證型包括氣血虧虛型與肝氣郁滯型,以氣血虧虛型最為常見,多因產婦分娩時氣血不足,致乳汁生化無源[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催乳湯聯合手指點穴治療氣血虧虛型產后缺乳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4年1~12月醫院收治的100例氣血虧虛型產后缺乳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納入標準:符合《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4]產后缺乳診斷標準;產后無乳汁或乳汁少,乳汁清稀;年齡23~36歲;臨床資料完整;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先天性乳腺發育不全;半夜乳腺疾病或乳頭畸形影響哺乳;伴有嚴重的并發癥;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催乳湯治療,組方:甘草5 g,通草、黃芪、桔梗、麥冬、白芍、漏蘆各10 g,當歸、白術各15 g。清水煎煮,取汁500 mL,分早晚2次溫服,1劑/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手指點穴:取穴少澤、乳根、膻中、腋中、三陰交、陰陵泉及足三里穴,采用拇指螺紋面垂直按壓于特定穴位,按壓力度適宜,每穴位120~160次,單穴操作維持1~2 min,2~3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3 d。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判斷療效。治療后產婦所有主觀癥狀、客觀體征均完全消退,乳汁分泌功能恢復正常且泌乳量充足,可充分滿足嬰兒哺乳需求,為痊愈;治療后產婦主觀癥狀、客觀體征有明顯改善,乳汁分泌功能恢復良好,乳汁量滿足嬰兒2/3哺乳需求,為顯效;治療后產婦主觀癥狀、客觀體征有所改善,乳汁量滿足嬰兒1/3哺乳需求,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為無效。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2)比較兩組缺乳程度:治療前后,采用缺乳程度評分量表評估,包括泌乳量、乳房癥狀2個維度,各維度總分6分,分數越高表示缺乳程度越嚴重。(3)比較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評估。癥狀包括面色無華、乏力疲倦、食欲不振,根據癥狀嚴重程度計0~3分,越嚴重分值越高。(4)比較兩組乳汁情況:治療前后,采用母乳分析儀檢測乳汁能量、密度及乳糖。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4.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缺乳程度比較
兩組治療前泌乳量、乳房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泌乳量、乳房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中醫證候各項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候各項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 兩組乳汁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前乳汁能量、密度及乳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乳汁能量、密度及乳糖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討論
中醫將產后缺乳歸屬于“無乳、乳難”范疇,認為其發病機理與產后元氣大傷、氣虛血耗相關,病因為乳不得下、化源不足[7~8]。因此,治療應以補氣養血、通乳為基本原則。產后缺乳治療的核心機制在于激活大腦皮層功能,刺激下丘腦內分泌中樞分泌催乳素,胸部皮膚接受刺激后,經神經反射通路傳導至下丘腦,上調催乳素基因表達水平,從而促進該激素的生物合成及釋放,進而實現催乳量增加[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泌乳量、乳房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乳汁能量、密度及乳糖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催乳湯聯合手指點穴治療產后缺乳的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乳汁質量,促進乳房充盈,進而確保乳汁滿足嬰兒哺乳需求。催乳湯中蘊含多種中藥成分,方中白術、黃芪補氣健脾;白芍、麥冬、當歸滋陰補血;桔梗利咽排膿;通草、漏蘆下乳通脈;甘草可調和諸藥,諸藥共奏宣通經絡、補氣養血之效,可顯著促進產婦泌乳,滿足嬰兒喂養所需[10]。手指點穴,選取特定穴位,包括少澤、乳根、膻中、三陰交、腋中、陰陵泉及足三里等。乳根穴坐落于乳房區域,乃乳房充實發育之根基;腋中穴作為理氣要穴,具有疏通氣機、通絡下乳之效;少澤穴為臨床治療乳汁不足的特效穴位;循經遠端取足三里穴,可培補后天之本、生化氣血之源;三陰交穴健脾養血、調和肝腎;陰陵泉穴健脾和胃、疏通陽明經氣。諸穴配伍共奏,發揮健脾和胃、調和氣血、補益虛損之效,有助于促進乳汁分泌、疏通經絡、調和氣息。此外,手指點穴具有操作簡便、刺激性小、疼痛感輕、安全有效等特點,產婦易于接受[11~12]。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各項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催乳湯聯合手指點穴治療產后缺乳臨床效果優于單用催乳湯,可有效緩解患者面色無華、乏力疲倦、食欲不振等癥狀。
綜上所述,催乳湯聯合手指點穴治療氣血虧虛型產后缺乳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癥狀,促進乳汁分泌,提升乳汁質量,確保乳汁滿足嬰兒哺乳需求。
參考文獻
[1]王麗,顧紅梅,熊林青.中藥穴位敷貼聯合耳穴壓丸治療產后缺乳效果[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3,31(11):2625-2629.
[2]陳葉,張榮欣,謝璋慶,等.耳穴貼壓治療產后缺乳療效的 Meta分析及試驗序貫分析[J].中醫研究,2023,36(3):68-73.
[3]蔣甘,張玉梅,章恒端,等.健脾疏肝通乳方聯合階段性藥膳食療在氣血虛弱型產后缺乳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師,2023,26(12):480-486.
[4]王麗穎,劉孟宇,宇文亞,等.《中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臨床應用評價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7,42(17):3262-3266.
[5]梁文杰,方朝義,沈莉,等.實驗診斷學在現行《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應用分析[J].河北中醫藥學報,
2011,26(2):47-48.
[6]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J].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7]江雯,夏太國,郭坤蕾,等.耳穴壓豆治療產后缺乳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3,21(10):113-115.
[8]何玨,徐麗琴,李虹.婦人新產后中醫體質分析及中醫治療技術防治產后缺乳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
2023,15(19):81-85.
[9]胡文君,孫愛軍,李菁,等.針刺結合耳穴貼壓治療氣血虧虛型產后缺乳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
2023,31(2):50-52.
[10]李思.下乳涌泉湯配合耳穴貼壓治療產后缺乳肝郁氣滯型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4,40(3):427-429.
[11]莫麗霞,陳文秀,楊燁.臨床案例教育聯合中醫辨證取穴治療對產后缺乳產婦乳汁分泌及母乳喂養效能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23,39(12):2134-2136.
[12]巢超君,陳燕.催乳湯聯合手指點穴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缺乳的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21,7(1):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