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9436(2025)11-0056-03
美術教育是中小學教育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與藝術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進學生情感表達、文化理解及綜合素養提升方面發揮著關鍵價值。美術教材作為美術教育的核心載體,內容與質量直接決定了教育的實效。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歷經長期發展與變革,既蘊含著湖南獨特的地域文化底蘊,又始終緊貼國家教育政策與時代發展需求。
1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的探索階段(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
20世紀80年代,我國教育事業逐步復蘇,美術教育迎來新機遇[1]。國家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各地區專家紛紛探索適合本地的美術教育模式。湖南美術出版社憑借在美術出版領域的深厚積累與專業優勢,積極投入中小學美術教材編寫工作。當時,全國美術教材編寫尚處于探索階段,缺乏成熟的經驗與模式,湘美版美術教材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編寫團隊在借鑒國內外優秀美術教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湖南地域文化特色開啟艱難的教材編寫探索之路。
早期版本的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內容上主要圍繞繪畫、工藝等基礎美術知識與技能展開。此階段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在繪畫部分通過幾何形體、靜物等寫生練習到復雜的人物、風景繪畫練習等,傳授素描、色彩的基本技法,幫助學生掌握并理解繪畫的基本方法與構圖原則,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扎實掌握繪畫技巧。在素描教學中,從最基礎內容入手,練習線條的運用、明暗關系的處理等,然后再逐步引導學生提升對物體形狀、結構和質感的表現能力。工藝美術領域(如紙藝),通過豐富多樣的手工制作項目,讓學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與使用方法,教師通過課堂示范折疊、裁剪、粘貼等技法,引導學生完成紙花、紙燈籠等精致的紙藝作品,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創新創造思維。在教材編排形式上,早期湘美版美術教材以知識點為線索,遵循由易到難、由淺人深的順序編排教學內容,教材的插圖以寫實風格為主,文字表述簡潔明了,側重對美術知識的講解與示范,為學生提供嚴謹科學的學習范例。這一階段的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元、圖文并茂,具有較強的基礎性與系統性。
2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的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21世紀初期)
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期,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理念逐漸得到重視,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編寫組緊跟這一時期教育改革趨勢,在教材內容和形式上都進行了一系列重大調整。國家在教育政策層面,強調學生綜合素質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中小學美術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隨著國家政策導向的變革,湘美版美術教材編寫團隊專家對教材進行了全面修訂完善。
該階段的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內容上注重拓寬學生藝術視野,強調對學生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的培養,增加了藝術鑒賞、藝術史等內容。教材引入了更多古今中外優秀藝術作品,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風格與審美觀念。通過對中國傳統山水畫、花鳥畫、西方油畫、雕塑等作品賞析,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引人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藝術的奧秘。例如,在部分課程中設置練習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查閱資料等方式自主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注重美術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在結構上,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層次性和完整性。如小學湘美版美術教材通過有趣的圖形和鮮艷的色彩示例引導學生,從認識不同形態的線條、三原色、三間色逐步過渡到圖案設計、繪畫技巧等;初中教材則進一步拓展到美術史論、書法篆刻,顯示出湘美版美術教材課本內容的系統性、層次性和完整性。這一階段湘美版美術教材在拓展課本內容基礎上,版式編排也進行了優化。教材內容在原有傳統繪畫、工藝和美術作品欣賞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設計和攝影等新內容。新增設計內容涵蓋多個領域,如平面設計、立體設計和服裝設計等。湘美版美術教材新增內容,旨在讓學生了解現代生活中設計的應用,從而更好地理解設計,培養其創新能力和設計思維。如在平面設計和攝影板塊的教學中,通過介紹相關的教學案例、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攝影的構圖方法和拍攝技巧等,讓學生學會運用相機記錄生活,在生活中嘗試創作。教材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表現力。
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的版式編排也在前期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和創新。這個階段湘美版美術教材采用模塊化編排,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劃分,使每個模塊都有各自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體系,教材結構更加清晰。例如,繪畫方面按照素描、色彩和國畫模塊,將每個子模塊依照從基礎到提高的順序編排,注重知識的系統性與連貫性,并加強了教材各大模塊之間的聯系。教材通過設置綜合性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融合各模塊知識與技能,如中學美術課本“校園文化”主題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課程要求學生運用繪畫、設計、攝影等多種手段來展示校園的特色。這樣的教材設置,既鞏固了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掌握,又培養了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此外,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在內容呈現上,更具趣味性和互動性。在趣味性方面,通過設置趣味問題、趣味游戲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如在藝術鑒賞課中設置“猜猜這是誰的作品?這是什么風格的作品?你們最喜歡誰的作品?”等問題,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總之,這一階段湘美版美術教材編排形式上采用模塊化,教材內容結構上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層次性和完整性,教材內容呈現上也更具趣味性和互動性。
3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的革新階段(21世紀以來)
進入21世紀,全球化進程加速和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新時代中小學美術教育理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培養中小學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這一階段的主流。針對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學生具備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創意實踐、審美判斷和文化理解等綜合能力,這也促使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全面改革。
在核心素養引領下,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同時注重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2]。審美感知方面,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豐富多樣的藝術作品賞析,引導學生感知和欣賞藝術作品的形式美,提升學生的藝術判斷力和審美意識。教材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現代藝術、民間藝術等多元文化藝術形式,通過作品介紹與賞析來拓寬學生視野。藝術表現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嘗試運用各種媒介和多種藝術表現形式進行創作,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鼓勵學生嘗試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創作,激發其創新精神。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新材料和新技術案例,如數字繪畫和3D打印等教學案例。創意實踐方面,教材內容設置了一系列具有挑戰和開放性的創意項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創意,通過課堂實踐將自己的創意理念轉化為創意作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文化理解方面,湘美版美術教材加強了對本土文化的解讀和對世界各類文明的介紹,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和了解世界不同文明背景下的藝術表達,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該階段的湘美版美術教材編寫緊密圍繞《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化立德樹人和培根鑄魂的目標。改革階段湘美版美術教材內容具有多元化和綜合化的特點,教材內容涵蓋繪畫、手工制作、雕塑、攝影、數字藝術等藝術形式。教材在內容選擇上,堅持以中國本土作品為主、外國作品為輔,彰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和頌揚勞動者精神,形成正面的視覺審美和精神引導,讓優秀美術作品持續進人學生視野。在小學教材中,湘美版美術教材選取展現中國高鐵建設和航天成就等現代題材的繪畫作品,讓學生通過美術作品感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初中教材中,湘美版教材選擇如羅中立的《父親》等題材作品,讓學生體會勞動者的偉大。同時,湘美版教材深入挖掘湖湘文化資源,將湖南本土的民間剪紙、湘繡和苗族銀飾等融入教材,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對湖湘文化的認同。除加強本土文化與世界文化融合外,還注重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如在“古代建筑”主題單元中,課程將美術與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結合,在介紹古代建筑藝術特點與風格的同時,講解建筑的歷史發展,還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地區建筑的風格差異原因。通過跨學科學習,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和感受藝術。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在形式上采用單元形式,創建以單元學習主題、大觀念和問題情境的課程體系[3]。如在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上學啦”主題單元課程中,內容以幼小銜接為真實情境,以大觀念“關心身邊的事物幫助我們更好地融入新的環境”為邏輯,設計一系列美術實踐活動[4]。讓學生繪制自己的新書包和身邊的新朋友肖像,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湘美版美術教材還運用情境學習模式將知識可視化,通過有趣的圖片和圖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借助現代技術如AR資源,掃描教材圖片觀看創作過程動畫,鼓勵學生使用數字工具輔助傳統繪畫,讓學習更加生動有趣。湘美版美術教材在改革創新階段積極推進數字化,開發電子教材、教學課件和在線視頻等數字化教學資源,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學習途徑。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對推動美術教育現代化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藝術視野和豐富的學習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了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4結語
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的演進歷程,是一部與時代同頻共振、與教育改革攜手前行的發展史。從早期探索階段夯實基礎,到發展完善階段緊跟素質教育步伐,再到創新變革階段積極響應核心素養導向,其不斷突破自我,為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樣本。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在內容拓展、形式創新、理念更新等方面的探索,不僅提升了美術教材質量,也為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養提供了重要助力。然而,在教材演進過程中,仍存在部分地區文化特色挖掘不夠深入、數字化資源與傳統教材融合不夠自然、部分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不夠緊密等問題。未來,湘美版中小學美術教材應進一步深化對地域文化與多元文化的融合創新,推進數字化資源與教材的深度整合,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的聯結,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提升品質,持續助力新時代中小學美術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石鷗,雷熙.新中國美術教科書60年之演進[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10(3):5-8,16.
[2」董香琴.美術課堂板書再認識[J].教育研究與評論,2024(8):83-86.
[3]馬永建.促學助教,精心鋪就藝術核心素養提升之路:湘美版義務教育藝術·美術教材特色解析[J].新課程評論,2024(12):32-40.
[4]錢初熹.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與教學改革[J].美術觀察,2024(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