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定
摘要:新課程實施已經歷三年高考,但一線政治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仍存在用陳舊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筆者在此就如何讓學生愿學思想政治課作些粗淺的探討,以此拋磚引玉。
關鍵詞:學生;愿學;思想政治課;政治教師
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強,很多老師都認為思想政治枯燥、難于理解,不管怎么教學生都不愿意學,學生也普遍認為思想政治課屬于“背多分”。加上有的老師照本宣科,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如同嚼蠟,索然無味,從而望而生厭。但如果教師的教學得法,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使學生愿學、樂學、善學。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應想方設法尋求讓學生愿學的良方。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探究。
一、師生心理相通是學生愿學的基礎、興趣的開始
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中學生自尊心特別強,教師稍有不恰當言行,就有可能損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之如果教師能處處尊重學生,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就能引起學生對教師所授課程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決心。素質教育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是教育的前提,更是學生愿學的基礎,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開端。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創設學生樂學的情境,把學生帶入“引人入勝”的境地,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環境可以喚起學生追求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啟迪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營造樂學情景的方法多種多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表演活動,創設愿學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展開一些表演活動,讓學生親自動口動手,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獨立思考、大膽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造精神。如在學習《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一框題時,我先是讓同學們帶著問題進行預習,然后讓學生互教互學,指導學生就我國的民主黨派、多黨合作制度的內容和民主黨派如何合作三大問題進行對話和陳述。然后我又讓學生就國家的同一問題,分別模擬資本主義政黨制度下執政黨和反對黨如何處理,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下的執政黨和參政黨又是如何處理進行比較。這樣通過模擬活動,增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既對本課的知識有了較深的理解,又增強了他們學習政治課的熱情。
2.運用幽默的故事、漫畫等素材,營造愿學的氛圍
教師適時巧妙運用幽默,可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引起情感的共鳴,增添學習樂趣,使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論生動起來。如在學習《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時,我先引導學生看教材中的漫畫《醫生讓病人吃水果》,然后讓學生分析醫生、病人誰對誰錯。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一下子就能深入淺出地理解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的原理。類似這樣富有幽默感的漫畫教材中有很多,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能靈活運用這些資料,就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聯系實際,學生喜而愿學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源頭活水就是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教學,把思想政治課教學置于無限的社會大背景之下,做到“小課堂”與“大社會”密切結合。例如在學習《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框的教學中,我選用了“價低果難銷”的活例。當我將這些活生生的材料展現給學生時,課堂氣氛一下子被激活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激發了學生探討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性,從而深刻地思考這個問題所寓含的經濟學原理。事實證明,適當地運用真實的、學生感興趣的“活例”進行政治課教學,能讓學生在飽滿的精神狀態下完成學習任務。
三、通過緊張活躍的競賽,引導學生愿學
我在政治課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穿插知識競賽的活動,使其服務于課堂教學,制造了不少課堂教學的高潮,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課堂上適時開展“比一比,哪組提的問題多”的競賽活動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課前5分鐘開展“時事知識知多少”競賽活動,激發了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的熱情。通過知識競賽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幾乎忘記了政治理論的枯燥和乏味,在既有競爭又有娛樂的氣氛中學習知識,不僅滿足了學生表現自己的欲望,而且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樂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和興趣是人的行為的兩大內在動力。學習過程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的好壞首先取決于這一主體是否有學習的愿望和動力、是否有發自內心的對學習的渴望與追求。因此,思想政治教師應研究讓學生愿學的對策,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