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霞
摘 要:培養高素質的旅游人才,須推進專業課程創新教育,教師只有對旅游業的發展趨勢有所了解,既有現實性同時又具有超前性的教學思路與創新教育,特別是導游專業課程要因材施教,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管理等方面創新,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旅游人才。
關鍵詞:素質提高 教學創新 實踐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實行教學管理創新
教學管理創新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創新的保證。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業務知識,加強自身專業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才能提高教師的課程創新能力。在制訂教學計劃和課程方案時,要拓展教學內容,將導游技能和導游職業道德、態度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并在教學實驗中不斷總結并選擇最適合的新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評估中,既要重視對學生獲取知識的評估,更要重視對學生實際技能和職業道德的評估。通過評估去反思教學上的薄弱環節,才能得到教學上的更大成功。
二、改變以往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平等參與學習的研究的參與者。既然是一個學習的參與者,就應該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把每一次教學當做一次與學生共同探索知識寶庫的過程。讓每一次教學不僅使學生有收獲,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在與學生的共同研究中獲得新的感悟。
旅游業是實踐性很強的行業,強調知識的應用性是導游專業教學方法創新的一大特色。要使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社會競爭能力,就必須創新教學方法。老師培養的是實用型、操作型、服務型人才,在教學教材中應該揚其長避其短,做到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探索適合學生的專業課程而不是一味地去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才能適應旅游業要求和發展學生個性課程體系。
三、教學中加強“互動”,使教與學達到最大化
教學過程強調師生互動開放,因為“互動”不僅能夠滿足我們作為“社會人”對于愛、歸屬和控制的需要,更符合人際關系每一發展階段特性的需要;“互動”不僅能夠增進學生對于自我和他人的認識,讓教學雙方在人際活動中相互促進,相互塑造,更可以避免或有效解決人際沖突;“互動”不僅是一種管理體驗的分享,更從中反映了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在學生心目中的“人氣指數”。這種模式通過學生探究、自我評價、自我糾正、學生之間互評、師生之間互評等互動過程,為學生獨立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途徑,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難,學會與他人協作和客觀評價自己等提供了可靠的時間和空間的保證。教學方法以“互動”為載體,從注入式的模仿教學轉向啟發式的創造教學教師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塑造學校和諧的教學平臺,構建學校快樂的人際網絡,使教與學更加富有創意。
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導游課程是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培養的是服務性極強的復合性人才,而導游工作又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對技能要求很高。一個合格的導游員,應具備三大核心能力,即導游講解能力,導游規范服務能力和導游特殊問題處理及應變能力,如何開展針對導游人員三大核心能力的培養呢?首先教師要對核心能力進行分解,逐級分解為單項技能,使能力培養目標具體化。如以導游講解能力的教學可以分解為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語言、口語技巧等,其中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進一步分解為語言、語調、語速,語言的思想性、準確性、生動性、幽默感等具體技能。導游講解技巧與方法,有分段講解、重點講解、虛實、問答、懸念、類比法、畫龍點睛法等,核心能力分解為單項技能后,就可針對單項技能設定教學目標,組織實施教學。在理論方面“必需、夠用”的前提下,應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比如直接讓學生參加旅行團,以一個游客的身份對自己所生活的周邊風景名勝進行認識實習,同時也觀察旅行團中導游的工作,并進行模擬導游講解;再如在講授旅游資源的一般體驗性評價時,安排學生到附近著名的旅游景區面對面地對游客進行問卷調查,聽取游客的意見,最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對旅游資源做出中肯評價。在這種實際調研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等綜合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導游專業創新教育將以十六大報告關于“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為目的,以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為指導,創新教育理念,與旅游經濟互動,堅持依托行業服務行業的辦學思想,為旅游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旅游人才。
作者單位:山西大同市第一高級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