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琴坤
摘 要:本文主要運用了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推理法以及筆者多年教學經驗,針對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討,希望能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
關鍵詞:新課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學者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一些探索,積累了經驗。如:有研究認為,選擇教學內容時應該在現實生活中選擇,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出發,從學生身邊的現實背景提煉;有的研究表明,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應在知識領域中延伸,在教學組織的策略上應該突出主體、強調實踐、滲透方法和靈活開放等。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一、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在社會生活、生產以及相關學科中的應用,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例如,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學習了“比例”以后,教師讓他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測算校園中的一棵樹的高度。學生們觀察、思考、操作、交流,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了以前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體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創設了問題情景,給學生提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親歷了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體驗到數學的用處,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例如:在講解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時,可給出以下情境:
在貴州草海有一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丹頂鶴,2001年全世界約有2000只,我國占其中的1/4。在數學情境誘導下,學生通過自己思考與互相交流提出以下三類的問題:
1.我國約有多少只?
2.其他國家占全世界的幾分之幾?
3.其他國家約有多少只?
這個數學情境的設計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參與意識增加,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二、結合生活實際
小學數學教學的時空范圍應突破課時、教材和教室這些狹窄的時間和空間,更多地融入社會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學習的過程性,體現大數學教育觀。以往的數學教學過于強調小學數學教學的訓練價值,教學內容過于強調系統邏輯性,教學方法過于強調思維訓練性而忽視了現實性和應用性,使應用題遠離了學生生活,斷開了數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它使一部分學生在應用題面前喪失自信,對生活中的許多數學問題熟視無睹,不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思考、提出或解決現實生活。讓應用題教學走出課本,走出課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收集各種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如調查生活中都要用到那些重量單位;調查本年級的學生人數;觀察圓柱體在生活中的應用;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等。對材料的搜集活動可安排在課前、課中、課后,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數學信息,以利于學生對數學更深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將數學問題帶到課堂上來,提供給大家解決,通過這些收集活動可以培養學生主動的觀察意識,應用意識,并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例如,一年級學生認識了元、角、分后,我們可以讓學生用人民幣去買各種東西,在模擬買東西的各種活動中,學生不僅鞏固了簡單的加、減運算知識,而且也把人民幣的知識學活了;在中年級,當學生學完了簡單的統計知識后,可以讓學生統計本班所有同學的家庭一個月內共丟棄多少個塑料袋,并且估計這些塑料袋平鋪之后所占的面積有多大,把它們攘起之后所占的體積又有多大,在此基礎上估算他們全級、全校的家庭一個月、一年能丟棄多少個塑料袋,這些塑料袋的面積、體積又將怎樣,這些塑料袋將造成怎樣的環境污染等等。
三、開展游戲教學
在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以利于他們理解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把所學的數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社會實踐聯系起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采用形式多種化的教學,使學生喜歡數學,樂于去解決有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生活又離不開數學知識,學習數學才能學得活,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激發思考與創造的源泉。不僅能夠從實踐中獲取感性認識,加深理解所學的概念、原理,而且還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教學認識物體一課時,先讓學生通過在魔術袋里摸物體這樣的游戲,學生的積極性非常濃,通過手摸物,更進一步感受了圖形的形狀,加深了認識。又如在“小腳丫走天下”的游戲中,學生從開始抽數字卡片比大小到在地圖上走步數,都需要用10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計算,他們在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計算的技能。進行游戲需要與他人合作進行,有的找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親戚朋友家的孩子玩,還有的在課間和自己的同桌和好朋友玩,在與他人進行游戲的過程中,需要遵守游戲規則、幫助做出判斷、進行溝通交流,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家長一起玩,增進了學生和家長的感情,家長對孩子的計算學習情況也有了真實的了解,能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在學校與同伴玩的過程中雙方要互相合作,獲勝的同學自然會感到非常高興,會繼續努力,暫時失敗的也會因為彼此之間差距不大,重新調整,為爭得下次勝利努力前進,從而達到互相促進的作用。
四、結語
以上三點只是本人的經驗總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還很多,希望在廣大教師和學者的共同努力下,能探索出更多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任長松.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陳清容,呂世虎.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湖塘街道湖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