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濱久
實現從修志到全面地方志工作的轉型
梁濱久
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通過《黑龍江史志》組織紀念《地方志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五周年,這對于總結推廣學習宣傳、貫徹執行《條例》的經驗,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地方志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很有意義的。筆者在這里,僅從修志工作到全面地方志工作轉型這個角度談談學習《條例》的心得。
在《條例》頒布之前,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已經頒發了兩個《規定》,一個是1985年頒發的《新編地方志工作暫行規定》。這個規定從標題來看,就是新方志編纂工作的暫行規定,內容涉及編纂新方志的指導思想、目的宗旨、功能作用、方針原則、內容重點、保密規定,以及志書的體例、編寫要求和編纂的組織領導等。歸納起來,主要是兩大項內容:一是新志編纂,二是新志編纂的組織領導與管理。
1997年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頒發的《關于地方志編纂工作的規定》,除主要規定地方志編纂工作事項之外,還增加了其他一些工作內容,如第七條提到編纂出版地方年鑒,提供地情咨詢服務,編寫地情叢書等。第二十條提到“各級修志機構,要組織和推動用志;要運用現代化的手段建立地情資料庫,推向社會,逐步實現信息網絡化。有條件的地區,要建立方志館”,這反映了地方志工作的拓展和地方志事業的發展。但從此規定的標題和主體內容而言,它基本上也還是一個地方志編纂工作的規定。
而《條例》則是全面開展地方志工作的法規。從其全文來看,有22處提到“地方志工作”,4處提到“地方志編纂(編修)工作”,1處提到“地方志的組織編纂、管理、開發利用工作”,和兩個《規定》所說“新編地方志工作”、“地方志編纂工作”明顯不同。《條例》還對地方志工作機構的職責和地方志工作的具體內容作了規定。關于機構的名稱,也從“修志機構”改為“地方志工作機構”。兩個《規定》的一些具體業務操作內容,如體例、體裁、篇目制訂、編寫規范、文體、開本等,在《條例》中都沒有納入。這就提升了行政法規的層次和重要性,拓展了地方志工作的內涵與外延,標志著地方志工作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適應了地方志由編纂志書到全方位開展工作的需要,為單一修志到全面地方志工作轉型開辟了寬廣的道路。從對地方志編纂工作作出規定,轉到對全面地方志工作立法,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開拓了地方志事業發展的空間,昭示了無比廣闊的前景。
看起來,“地方志工作”和“修志工作”似乎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它豐富的內涵和所反映的從單一修志到全面地方志工作的轉型卻是意義重大的。正像朱佳木同志所說:“關于地方志工作的概念。對這個問題,過去的看法也不是很清楚、很統一。這次,《條例》明確地方志工作并不僅僅是編書,尤其不是編一部書,而且是以編纂地方志書、地方綜合年鑒為中心所進行的組織管理、理論研究、編纂指導、審查驗收、開發利用等一系列工作。這一點非常重要,應當成為我們開展地方志工作的指導方針。”①
正是在《條例》所確定的地方志工作指導方針指引下,地方志事業獲得空前繁榮和發展。田嘉同志在去年的全國省級方志機構主任會議上作總結講話,敘述了依法修志、二輪修志、地方志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地方綜合年鑒工作、方志理論研究等取得的成績,然后說:“經過全體方志人近三十年辛勤勞動而逐漸積累起來的地方志事業繁榮局面,也表現在修志格局上的重大變化:一是從單純修志到志鑒并舉、志種繁多。目前,我們既有地方志書,又有五十多個國家部委局參與編修的國家級專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既有省市縣三級志書,又有行業志、部門志、山水志、名勝古跡志,還有大量的鄉鎮村志,其中鄉鎮村志的編修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要采取措施給予引導、扶持。二是從編修一本書到事業全面發展。三是從較為狹義的讀志用志到初步建立公共服務體系。四是地方志工作內涵從較為簡單到更為豐富。現在地方志工作的領域大大拓展了,概括而言,可以表述為法(法規)、志(方志編修)、鑒(年鑒編纂)、館(方志館)、網(地情網站)、庫(數據庫)、刊(期刊)、研(理論研究)、辦(辦公室建設)、會(學會)十個字。”②各地在這“十個字”上,下足了功夫,所作的工作豐富多彩,成果豐碩。
黑龍江省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在貫徹落實《條例》指導方針,全面開創地方志工作新局面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首輪修志,省市縣三級志書加在一起253部,各種志書共計1230部,已經全部完成,而且進度上位于全國第三位,二輪修志,也已進入編纂的關鍵階段;年鑒的編輯與管理得到加強,進一步完善了全省年鑒工作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制定了《黑龍江省年鑒工作管理辦法》;地方史和專業史的編研工作取得了新成果,《當代黑龍江簡史》和大慶、黑河、牡丹江、齊齊哈爾、雙鴨山、綏化、佳木斯、哈爾濱市的當代簡史以及《北大荒全書》、武警《黑龍江總隊軍戰史》等書出版;省地方志系統進一步強化了修志為用的理念,大力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組織讀志用志活動,在地方志工作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為全局工作服務、為領導決策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為配合防治“非典”疫情,整理出的《黑龍江省百年疫情報告》,得到省領導的高度贊揚,也得到中指組領導的充分肯定;所編纂的《中華通鑒·黑龍江卷》、《黑龍江發展貢獻志》、《黑龍江綠色食品志》等特色志書,向世人展示了黑龍江的歷史特色與優勢,為招商引資、擴大發展、合理布局等提供了依據;圍繞建設邊疆文化大省等重大課題,編纂出版了《黑龍江冰雪文化圖志》、《黑龍江旅游景區志》反映黑龍江省主要特點的特色志書,宣傳了黑龍江省旅游文化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地方文獻資料,為社會各界提供了大量咨詢服務工作;“三個中心”建設也取得新的突破,形成了以中國龍志網站建設為龍頭,13個市地局域網為龍身,方志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的大好局面;省方志館建設已經立項,各市(地)、縣(市、區)也都積極創造條件建設方志館室。這些成績的取得,充分說明黑龍江省正健步走在從修志到全面開展地方志工作的轉型道路上。
當然,我們在地方志工作轉型上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我們仍然習慣以說“修志工作”指代整個地方志工作;說“依法修志”,實際意思是說依法開展全面地方志工作。這是“一本書主義”的思想殘留和舊的語詞慣性,雖是無心而說、一種“集體無意識”,但也說明全面地方志工作的意識還不很濃烈,沒有扎下深根。在工作安排上,志與鑒,志鑒與其他地情書編寫,編書與方志資源開發利用,修志用志與方志事業管理,方志實踐與理論研究等,如何統籌兼顧,也還存在不少問題。雖然,大家都認識到地方志工作不是只編一本書,但是有些地方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等條件的限制,在集中全力編纂一部志書尚須聘用社會力量的情況下,一些其他工作往往顧不上,或者無奈應付一下,這就形成了不是認識上的而是實際上的“一本書主義”。這些都說明實現從修志到全面地方志工作的轉型不是容易的事情,任重道遠,還需要做長期艱苦的努力。當然,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總的趨勢還是向著全面開展地方志工作新局面奮勇前行的。
現在,我們紀念《條例》頒布五周年,除了總結經驗、在已取得的成績基礎上繼續前進外,還要在《條例》所開辟的轉型道路上,解決存在的問題。首先,要樹立全面地方志工作的思想觀念,克服思想上或實際上存在的一本書或兩本書主義。第二,要全面部署、統籌安排地方志各項工作。抓緊做好中心工作,同時“彈鋼琴”,做好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這是毛澤東教導我們的工作方法。毛澤東還提出“統籌兼顧”方針,并在1957年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把這一方針作為一條重要的治國之策。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正是對統籌兼顧方針內涵的極大豐富,將我們黨關于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為追求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崇高社會理想鋪設了一個新的平臺。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把統籌兼顧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我們也必須把統籌兼顧作為搞好地方志工作的根本方法。我們要以修志研史編鑒為中心,尤其要把編修志書作為重中之重,同時做好組織管理、編纂指導、理論研究、方志資源開發利用等各項工作。第三,要為全面地方志工作創造優裕的條件,包括才(人才)、財(經費)、材(辦公器材)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參公”之后,區縣(市)地方志人員編制很少,與全面開展地方志工作的大工作量形成尖銳的矛盾,能否在完成二輪志書編纂任務后仍然允許聘用適量社會人士,值得考慮。只要我們認識問題,并努力加以解決,就會出現一個沿著《條例》所開辟的道路奮勇前進的、更加繁榮發展的地方志工作新局面!
注釋:
① 朱佳木:《深入學習貫徹〈地方志工作條例〉,努力開創地方志工作新局面》,《地方志工作文稿》,方志出版社2009年版,第55—56頁。
② 田嘉:《在全國省級方志工作機構主任會議上的總結講話》,《中國地方志》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