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雅
摘要: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是任務教學法的核心內容。在中職化工原理教學中,面對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的現狀,作者充分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激活課堂教學,達到教學計劃、教學目標的要求。
關鍵詞: 中職學校《化工原理》課程任務教學法“離心泵的認識與使用”教學設計
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整體來說比普高生源質量要低,大多數學生文化理論基礎較薄弱,學習能力、接受能力較差,在心理上存在失敗感,對理論學習沒有興趣,學習缺少主動性。這樣增大了實際教學的難度,教學效果也不理想。但是他們也有一些自己的長處: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對社會的了解較多,社會實踐能力相對較強;好奇心較強;對榮譽等肯定性評價的敏感度較高。本文以《化工原理》課程中“離心泵的認識與使用”這一章節的教學設計為例,展示任務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運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從觀察圖片及模擬實驗→理論→實踐,使學生認識離心泵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掌握離心泵的開停機使用操作要領。
2.能力目標。
通過模擬實驗,培養學生全面觀察、分析判斷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通過分組分析討論并共同完成實驗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精神。
3.情感目標。
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化工原理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二)內容分析。
1.重點:離心泵的開停機操作。
整堂課以實驗為主導,通過分組模擬實驗,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再通過實際操作鞏固,最后應用,一步步緊扣重點。
2.難點:離心泵的工作原理。
以學生的能力儲備來看,要讓學生在未接觸離心泵的時候直接理解離心泵的工作原理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先讓學生進行離心泵的操作,觀察離心泵正常工作時的狀態,結合離心泵的結構,反過來分析離心泵的工作原理,學生有了直觀的印象,就理解、化解了難點。
3.關鍵點:避免氣縛現象,正常開機。
本課的關鍵點是在實驗中找出避免氣縛的注意點,通過過程探索,以及教師的引導,解決這個關鍵點。
(三)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
(1)圖示法。通過圖片、動畫演示,給學生直觀的印象,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任務教學法。也叫任務型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家杜威以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提出了“學生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他主張教育的中心應從教師和教科書轉到學生,教學應引導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學習。課堂教學始終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展開,使每節課目的明確、內容實在、效果最佳。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被概括為任務教學模式。
(3)實驗法。通過分組做實驗,讓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有直觀、切身的體會,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帶動每位學生參與活動,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
(4)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特征是“先試后導、先練后講”,一開始就要求學生進行嘗試練習,嘗試練習中遇到困難,學生便會主動地自學課本或尋求老師的幫助,學習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5)練習法。采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2.資源準備。
(1)教具準備
電腦機房、化工模擬軟件、化工單元操作設備,黑板。
(2)教室布置
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四到五人,分組而坐,每組推舉一位小組長。
二、教與學的實際過程描述
課堂教學是學生知識獲得,技能技巧掌握,能力發展,以及興趣培養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我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了規劃,遵循目標性、層次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本課內容為兩課時,設計了五個主要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自然中水是往低處流的,提出問題:如何讓水往高處流呢?答案就是使用離心泵,從而導入離心泵的學習。
(二)拆裝實物,認識結構。
讓學生快速拆裝離心泵實物,總結離心泵的結構,教師引導,歸納離心泵的主要結構,真正做到學生在“做中學”。
(三)分組模擬實驗,輕松攻克關鍵點及難點。
通過正確模擬操作,讓離心泵運行起來。此時觀察離心泵內部各部件的情況,歸納總結離心泵各主要結構的作用,并通過各部件的作用,教師從旁引導,使學生掌握離心泵的工作原理。在實踐中攻克理論難點,實現做中學,做中教,這樣可以輕松攻克關鍵點和難點。
(四)評價小結、布置作業。
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異,我在布置作業時采用了兩種形式:一為基礎題,二為能力拓展題,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在解決基礎題后更進一步拓展自己的能力,以此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
(五)課后拓展。
這一部分放在作業的能力拓展題中。
拓展(分析實例,解決故障):某化工廠使用離心泵時出現問題,廠內有一臺離心泵在啟動時常會出現跳閘,不能向反應器輸送液體,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
現場檢查:發現操作人員在開停泵時,從來都不關閉管路中的離心泵出口閥,并沒有嚴格遵照操作規程。
三、教學反思
本課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的教學模式,以任務為主線,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課堂中的主角,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探究,不斷進行信息重構,不斷積累經驗,進而獲得知識和技能,教師在一旁引導,起輔助作用,真正做到教師解放,學生動起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提高了課堂效率,關注了學生的差異。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思考教學任務,完善教學設計,以任務驅動教學,以學生激活課堂。
參考文獻:
[1]章振周.職業教育任務驅動課程模式的建構[J].中國職業教育,2008,(6).
[2]周長麗,薛士科.高職院校化工原理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廣東化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