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用證作為國際貿易中最常用的結算方式并非毫無風險,反而由于手續煩瑣常常面臨各種風險情況。本文結合信用證的特點以及信用證結算中出現的風險案例,對信用證中需要加以防范的條款進行分析,并給出合理規避風險的建議。
【關鍵詞】信用證國際結算風險防范
一、信用證是國際貿易中最常用的結算方式
國際貿易結算方式是國際貿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結算方式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合同成交和收匯安全。因此,在制定合同時,結算方式也是重要條款。信用證作為應開證申請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開立的載有一定金額的,在一定的期限內憑符合規定的單據付款的書面保證文件,不同于其他結算方式,其采用的是銀行信用而非商業信用。相對來說,銀行信用比商業信用更具有保障。因此,信用證成為國際貿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結算方式。
二、信用證的特點
與電匯、托收等其他國際結算方式相比較,信用證作為貿易商更為青睞的結算方式有其獨到之處:
1.第一付款責任:銀行承擔第一付款責任。
2.獨立性:獨立于合同,不依附于合同。
3.信用證要求單單相符、單證一致。信用證是憑單付款,不以貨物為準。只要單據相符,開證行就應無條件付款。
4.費用:信用證手續繁雜,技術性強,費用高。
但是近年來,信用證詐騙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對于信用證風險防范的研究也越來越重要。
三、信用證結算的的風險及防范措施研究
(一)開證申請人的資質及開證行信譽
理論上信用證結算方式下應由開證行承擔第一付款責任,但在銀行資信較差的國家和地區,銀行信用往往會演變成買方商業信用,主要表現為:開證行違反國際慣例及銀行間操作規則,在履行付款義務前擅自將提貨單放給開證人,使進口商提前拿到貨物,嚴重違背了信用證“單據交易”和“獨立性”的基本原則;開證行與買家串通,在買家授意下惡意提出“不符點”,并以此為借口逃避付款責任。這都與出口商選擇信用證交易方式的初衷相背離。 如果出口商不得不采取信用證結算方式與資信較差的國家和地區的買方進行交易,必須首先做好開證行的資信調查工作,同時也應該兼顧對買方商業信用的評估。
(二)信用證的真偽及有效性
不良進口商可能通過開立虛假信用證騙取出口商的貨物。要確保開證行與通知行之間有密押印鑒關系,通知行應認真核對信用證的密押或印簽,鑒別其真偽,以避免假證欺詐的風險。
對受益人來說,一定要確保信用證要求的條款與合同相符合,以避免按照合同生產交貨后,卻與信用證的要求發生沖突,而造成客戶提出“不符點”拒付。尤其是信用證中的45A: DESCRIPTION OF GOODS(貨物描述)應該與合同的要求保持一致。在開證人開立正式的信用證之前,可以要求其出具信用證申請,進行審核,要求開證人在得到受益人的確認后再開立信用證。
(三)信用證中存在的軟條款
要培養制單審單人員的信用證風險防范意識。以不可撤銷信用證為例,如下條款需格外審慎,確保單證相符、單單一致。
(1)31D:Date and Place of Expiry 過期時間及地點
此條款一定要確保是在出口商的所在國到期。如果是在進口國或第三方國家到期,由于出口商不能掌握交單后郵寄的時間,無法確保議付單據在有效期內到達信用證指定的地點。因此,應遵循掌握主動權的原則,避免陷入被動局面。
(2)48:Period for Presentation 交單期
要注意信用證中的雙到期情況。根據《UCP600》第五條,“銀行處理的是單據,而不是單據可能涉及的貨物、服務或履約行為”,以及第十四條單據審核標準的a款,“按指定行事的被指定銀行、保兌行(如果有的話)及開證行必須對提示的單據進行審核,并僅基于單據本身確定其是否在表面上構成相符交單”,那么過了信用證有效期交單,根據《UCP600》第十六條關于不符單據、放棄及通知的a款規定,“當按照指定行事的指定銀行、保兌行(如果有的話)或者開證行確定交單不符時,可以拒絕承付或議付”。因此,議付時間不僅要在31D規定的信用證有效期之前,還要符合48A交單期的要求。一定要在均符合兩者要求的時間區間內完成交單議付。
另外需要注意交單期的期限長短。有些信用證僅允許3天的交單期,現實中往往在出運后3天內很難簽發出海運提單,此時受益人也不可能在3天內將提單作為議付單據交到銀行進行議付。
(3)46A:Documents Required 單據要求
46A項下的所有條款是整個信用證中的重點。要逐條按照信用證的要求準備單據。《UCP600》第二條對信用證的定義“指一項不可撤銷的安排,無論其名稱或描述如何,該項安排構成開證行對相符交單予以交付的確定承諾。”這說明凡是明示在信用證上的單據,都屬于開證行對相符交單的審核內容,實質上就是確定開證行是否履行承諾付款的責任。因此首先要審查46A所要求的單據是否能夠出具,對于受益人做不到的或者非常困難的條款一定要拒絕接受,并要求開證人修改信用證。例如,某信用證46A中要求貨物出運前拿到進口國海關代理的檢驗證明并作為議付單據。顯然這種單據要求已經超出了出口商的控制能力范圍。首先是進口國的海關代理檢驗機構沒有在信用證中詳細規定,那么這個機構是否真實存在,是否容易配合,再一個是檢驗證明的出具時間,這都是受益人不能控制的事情。另外就是單據要求中規定貨物出運前必須得到開證人的書面批準,這個也將使受益人陷入被動局面。如果遇到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極可能碰到進口商惡意拖延出具書面出運許可的情形使信用證最終過期。
(4)47A:Additional Conditions 附加條件
此項下的條款極易存在與信用證中其他條款相矛盾的要求。例如,某信用證中46A對提單的要求中寫明提單中必須標明”NOTIFY APPLICANT”(通知開證申請人),而在47A中卻又有條款要求”ALL DOCUMENTS EXCEPT BILL OF LADING TO BE ADDRESSED TO XXX”(除提單外的所有單據要寫明XXX地址),但此時需要注意APPLICANT與XXX完全一致,只字不差,這就意味著兩個條款相互矛盾了。按照46A的條款出具提單后,必然就與47A中的相關條款不符。
(四)收匯安全
信用證受益人可以通過購買出口信用保險規避一定風險。若發生國外開證行信用風險時,出口企業可以按照保險合同約定及時向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通報可能的損失,同時在規定的期限內通過議付行(或交單行)向國外開證行(或保兌行)進行及時、有效的抗辯、追討。
在開證行未提出“不符點”但拒不付款的情況下,應通過議付行積極向開證行抗辯追索,要求開證行按信用證約定立即履行付款義務。如果開證行以“不符點”為由拒付,應立即調查核實開證行是否按信用證約定適用《UCP600》規定的時間、行為及程序要求提出“不符點”,如發現開證行提出的“不符點”存在程序違規,同樣應通過議付行積極抗辯;若開證行提出的“不符點”不存在程序上的問題,應與買方保持溝通,爭取要求買方接受“不符點”并指示開證行履行付款義務;若開證行提出“不符點”后買方不接受“不符點”,則受益人應要求開證行立即退單,并積極處理貨物以防錢貨兩空的局面。若開證行在提出“不符點”后又擅自放單,一方面應通過議付行向開證行追究違約責任(必要時采取法律手段),另一方面要積極與買方進行溝通,要求其履行付款義務。
信用證作為當前國際貿易中相對安全的結算工具,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著諸多風險。有些風險是客觀存在難以預防的,但有些風險則可以通過信用證操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有效的進行防范和規避。只有信用證當事人嚴格遵守《UCP600》要求,操作人員具有良好的風險規避意識,才能充分發揮信用證安全、可靠、獨立、公平的特點。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UCP600 ICC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2007年修訂本.
[2]張雪.開證行拖欠背后的原因.信用管理》,2011年第5期總第89期.
作者簡介:乞海英(1983-),女,漢族,供職于河北友誼特鋼銷售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國際金融、國際貿易。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