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章
〔關鍵詞〕 數學教學;創新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4—0049—01
數學的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接受、貯存和應用的過程,還是思維的訓練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那么,數學教學中應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一 、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把經過整理加工的嚴密、抽象、精練的結論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經歷知識形成與發展的過程,進而揭開數學神秘的“面紗”,對數學概念、性質、定理進行深入理解。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性質”一節內容時,教師可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經歷數學知識發生的過程,為理解知識提供感性認識。1.讓學生動手做好兩個全等的三角形;2.讓這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重合,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并總結這兩個全等的三角形三對邊與三對角的關系; 3.固定一個三角形,轉動另一個三角形時,觀察這兩個三角形是否依舊重合?學生在觀察和動手操作以及反復思考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正確的認識,最后歸納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性質。
二、 讓學生經歷開放性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中的推理證明是數學的“血液”,沒有推理證明就沒有數學的發展。中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練習和習題非常適合組織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探索和推理論證。教師要根據這些練習和習題精心設計出能夠靈活轉換的條件和結論,并讓學生獨立思考后給出具有創新意義的答案。這樣教學,既能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對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教材第36頁習題2設計如下:1.在△ABC中,∠A=68°,點I是∠B與∠C角平分線的交點,求∠BIC的大小;2.在上題中,∠BIC=124°,求∠A的大小 ;3.通過計算,試探索∠A與∠BIC的關系并進行論證;4.在1中,I是∠B的角平分線與∠C外角的角平分線的交點,試探索∠A與∠BIC的關系并進行論證;5.在1中,I是∠A的外角角平分線與∠C的外角角平分線的交點,試探索∠A與∠BIC的關系并進行論證。設計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一組問題,使學生在解答和推理論證的過程中,增強了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自由發散的過程中得到了提高,并且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學有所得,都能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 、 讓學生經歷應用數學思想方法思考和解答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對于學生來說,數學思想方法應是一種體驗和體會,靠不斷的實踐而形成經驗。教學過程中,經歷應用數學思想方法思考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不僅可以提高解題的效率,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學習“用抽樣來估計總體”時,教師讓學生估計一堆混合在一起的黑白兩種米粒的比例。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很快意識到全面調查的方法耗時費力。因而另辟途徑,試圖從中取出一部分,并以此來估計總體。教師及時通報各組的調查結果,分析各組的估計值,最后提供全面調查的精確結果,讓學生把自己的調查結果與精確結果進行對比,體會用抽樣估計總體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