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菊英
〔關鍵詞〕 數學教學;新課改;合作
學習;課件;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3—0054—01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不僅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大探索的空間,同時也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增添了新的視角、新的理念、新的方式。課改實驗十年來,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師生關系有了可喜的變化,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有聲有色,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高。但是課改工作給我們帶來成功喜悅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惑和思考,值得我們反省與總結。
一、合作學習需要點滴培養,切勿盲目合作
學習需要合作,但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合作學習需要具體指導,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需要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一點一滴地逐步培養。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1-10的數的認識”時,我讓同桌的同學合作用學具小三角形擺出5、6、7、8這幾個數(在學具不夠的情況下合作)。誰知事與愿違,有的學生是獨自擺的,有的同桌兩人在搶學具,有的學生拿出學具盒自己玩起來,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的場面我未曾料到,趕忙讓學生停下來,可學生不聽,依然我行我素,維持好秩序用了很長時間。
下課后經過反思,我意識到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且大都是獨生子女,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如果馬上實施合作學習或者布置過于簡單,學生就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步驟,就會無所適從。所以,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前要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要把要求說清楚,不要過于簡練,以免學生聽不明白,也不要過于復雜,以免學生記住前面,忘了后面。教師要給學生進行示范,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這樣一點一滴地逐步培養,才能使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多媒體、網絡課件的教學,切勿屏幕包攬一切
在現代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與網絡課件的出現解決了一些傳統數學教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它的直觀形象,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開放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因此,課件演示成了一種時髦的教學手段。近年來,我聽過很多公開課,有一些教師一節課下來,黑板上沒有板書,而是直接用放映方式來替代板書。如,對于“圓錐體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定理的教學,教師往往會用電腦模擬倒水實驗來代替實物操作,雖然教學效果很好,但錯過了一次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機會。
我覺得學生能夠通過實物操作來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用課件來代替。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來確定,做到恰如其分,不能一味追求某種時尚,不管內容是否需要,一律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有時,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得出的結論,要比通過課件給出的更能讓學生記憶深刻。
三、挖掘教材的深刻內涵,切勿把數學課變成說話課
在新課程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又可以讓學生情不自禁,從而使得教學生動形象、豐富多彩。新課程教材中編排了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和情景圖,充分利用這些素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教師在出示情景圖時,要緊扣主題,挖掘深刻內涵,抓住關鍵來引導,否則就會把數學課變成說話課。如,在教學“連加連減應用”時,有位教師用課件呈現出“森林音樂會”的精美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然后提出問題:“看到畫面,你們發現了什么?”學生的發現一個接一個:有許多大樹、房子、小動物……,還有小象,還有……十多分鐘過去了,學生不斷有新的發現,教師在肯定中不斷提問:“你們還發現了什么?”學生又有新的發現。其實,在出示情景圖后,教師應該把學生引到本節所學的連加連減的算式上來,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討論解答。因此,教師在運用情景圖時,應該用情景圖來分散難點,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不能把數學課演變成說話課。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不能盲目地追求時尚和形式,要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當好學生的引導者和啟迪者。
?? 編輯:劉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