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蓉 羅繼全
【摘 要】本文針對父親在家庭教育重要性,提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能缺席的觀點,并試圖對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著的角色——主角、導演、顧問、配角進行探討。
【關鍵詞】家庭教育;父親;孩子;主角;導演;顧問;配角
美國著名教育家喬治·赫伯特說過: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教師。在家庭教育中父親不能缺席,他猶如一本書,孩子翻看著,慢慢地被他影響,這種影響甚至可以延續(xù)一生。
父親的真正價值是在不斷變換角色的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的。不論是“主角”還是 “配角”,無論是“導演”還是“顧問”,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鋪路石。
一、父親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角”
“子不教,父之過”,是《三字經(jīng)》里的一句話,它強調了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應該擔負起重要責任。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雖不盡然,但作為一家之主,父親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影響確實非同一般。
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把父親視為模仿的“偶像”,父親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孩子產(chǎn)生直接影響。
1913年,法國的查爾斯·理歇特成功獲得了諾貝爾醫(yī)學獎。細究他的成功與其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尤其是父親扮演的“主角”對他的影響甚大。他的父親是巴黎一名外科醫(yī)生,他從小就被要求到父親的診所當學徒,接受父親的言傳身教,積累了豐富的助理經(jīng)驗。后來,他到大學深造,并取得醫(yī)學博士學位。
既然父親在家庭教育這個“大舞臺”上成了響當當?shù)摹爸鹘恰保敲淳鸵獣r時處處以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和善良友好的處世心態(tài)為孩子做表率。
湯姆遜(美國)的父親經(jīng)營著一家書店,且父親酷愛看書。在父親的影響下,他3歲時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長時間的閱讀,讓他輕而易舉地鶴立雞群。27歲時,他就成了博士生導師,在教育戰(zhàn)線上,他培養(yǎng)出了2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他本人也于190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由此可見,身為“主角”的父親,不僅是孩子經(jīng)濟的支柱,更是孩子人格魅力的榜樣。父親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取向。
二、父親是家庭教育中的“導演”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巨的工程,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有較強目的性。要培養(yǎng)孩子哪些品質,發(fā)展哪些方面才能,父親一定要胸有成竹。所以,父親還得扮演“導演”這個角色。
導演,即“指導”和“演示”的組合。父親要指導孩子在成長路上的前進方向,指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指導孩子確定奮斗的目標;父親要給孩子演示豁達的胸襟,給孩子演示積極的進取,給孩子演示樂觀的心態(tài)。
發(fā)現(xiàn)氬氣的英國科學家瑞利出生在英國一個教育非常落后的地方。他和別的孩子一樣貪玩,10歲那年他曾兩次逃學。為改善他的學習環(huán)境,父親決定遷居倫敦。由于不適應新環(huán)境,父親為他請來了家庭教師,他的成績迅速趕了上來。后來,他于1904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作為導演的父親就是要把握好孩子成長的方向舵,孩子出現(xiàn)問題,作為父親要能夠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要能給孩子立下規(guī)矩,要讓孩子明確人生的行為準則,告訴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三、父親是家庭教育中的“顧問”
理解源于溝通。孩子和父親之間需要溝通,需要交流。要做好一個優(yōu)秀的顧問就必須自覺地做到三個“用心”。
1.用心傾聽
魯迅先生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fā)達。”顯然,傾聽就是要讓孩子把心里話說出來,并且聽懂孩子話里的真實意思。
2.用心理解
父親需要放棄“高高在上”的家長架子,若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實,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就會收到意外的結果。
3.用心建議
即使孩子所言有道理,但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確的行動,因此這時的父親要像一個專職顧問一樣,給予孩子正確的建議。
這三個用心,缺一不可,要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要盡力理解孩子的情緒,要靜下心來幫助找到解決的辦法。
四、父親是家庭教育中的“配角”
父親在家庭教育要學會審時度勢,要學會該放手時就放手,要學會“讓位”——由“主角”到“配角”,不可一意孤行。
李嘉誠先生曾說過:“如果子孫是優(yōu)秀的,他們必定有志氣,選擇憑實力去獨闖天下”。換言之,孩子的人生之路只能孩子自己去走,父親不能將孩子的主角取而代之,父親只能是關注主角成長的一個忠實觀眾。
如果孩子這棵“樹苗”已經(jīng)枝繁葉茂,作為“大樹”的父親便不能引導孩子“畏風怕雨”,要讓孩子去土地吸取營養(yǎng),否則參天大樹只是孩子一個遙不可及的幻夢。
如果孩子這只小鳥已經(jīng)羽翼豐滿,作為“大鳥”的父親便不能灌輸“高處不勝寒”的思想,要讓孩子去藍空自由飛翔,否則孩子的人生永遠都沒有高度。
只有當孩子當上了人生的“主角”,才能泰然面對風霜的打擊,才能坦然面對雨雪的突襲,才能笑臉相迎絢麗的彩虹。
新時期,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任何崗位都要求培訓、考核,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轉換也需要培訓。既然沒有天生的成功家庭教育,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親,只有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得失,不斷完善自我,才能做一個魅力四射的“主角”,一個聰明睿智的“導演”,一個足智多謀的“顧問”,一個非同凡響的“配角”。
參考文獻:
[1]吳惠強.《引導的智慧》.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
[2]林格著.《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3][韓]李貞淑著.崔慶哲,劉日波譯.《父母和孩子必須掌握的溝通方法》.黑龍江: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4]王金戰(zhàn).《好孩子是怎樣培養(yǎng)的》.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