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中培
摘 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中學體育教師要加強學習,并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打破常規,與時俱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為目標,充分發掘體育教育的內涵與外延,立足長遠,多元化發展,在體育教學中發揮不同教學模式自身的特點,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快樂體育;分層教學;成功教學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格局,構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能夠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讓體育課綻放精彩。中學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想象,進行富有特色的體育教學,讓學生在教學中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一、激發興趣——快樂體育教學模式
教學藝術的本質在于促進學生樂于體育學習,產生運動樂趣。快樂體育模式的提出,能夠顯著改善一直以來學生對體育學科缺乏興趣的狀況,同時與終身體育這一思想相呼應。在這種體育教學模式下,體育運動是基本的教學手段,配合恰當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體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得到鍛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現快樂體育的前提,通過教師的指導使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一般采用游戲法、挑戰法、集體比賽法等教學方法來實現體育教學目標。
快樂體育強調運動與生活關聯,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參加運動的自覺主動性。重視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并認為體育運動本身就是一種快樂的、有吸引力的事情,在快樂體育思想的影響下,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等積極的個性特征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
學生的快樂是在教師的悉心指導和良好的組織、教法下獲得的,是學生通過學習運動技能帶給自己快樂。它包括參加運動時體驗良好氛圍的舒適感、與他人共同協作的團隊感、獲得知識的滿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悅感、戰勝困難的超越感、實現自我目標的成就感以及運動過后的輕松愉悅感等。
二、根據個體差異實施教學——分層教學模式
中學體育教學應充分傳承“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精心設計不同的體育教學課程。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精力充沛且興趣廣泛,教師應投其所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把握課外體育活動和運動會等契機,通過有效的設計、合理的安排,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團隊意識,增強他們對體育理性的認知。
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把握好分層體育教學模式,首先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及運動基礎上的差異,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再將教學內容、目標劃分為幾個由低到高、層次分明的具體目標,使學生都能在具體目標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地達到目標。在層次分組的基礎上,依照各層次的具體目標和學生學習、鍛煉的效果,定期適時地進行調整,能夠達到高一層次組目標的,即可調整到高一層次組,對原較高層次學生停滯不前且有下降趨勢的,適當降到下一層次,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可根據各層次學生體能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如,練習立定跳遠時,將學生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強、弱分為不同的小組,利用海綿墊設置障礙,把墊子放在學生實際跳的遠度前10厘米處,使學生體會小腿的前伸動作,動作失敗也不會摔倒,而是坐在墊子上,既使學生學會動作要領,又能夠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隨著跳遠成績的進步,還可以調整海綿墊的位置,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提高。
三、個性化的終端評定——成功教學模式
成功教學模式下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體驗,并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成功,特別是要讓學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以堅強、自信、勇敢以及頑強拼搏精神戰勝挫折和困難,不斷進取,表現自我。充分利用每一個機會讓學生都能展現才華,發揮才干,同時給予鼓勵和贊賞,這樣,學生都能通過表現自我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成功的體驗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將教學內容設置為不同層次的小臺階,每一次進步都使學生體驗成功。如在進行跑步練習時,對體能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根據自身的實際選擇圈數,進行不計時、不間斷的跑步測評,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和體會體育鍛煉的樂趣。
除了重視教學過程外,還應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合理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改變以往對學生學習的“考核”觀念,既重視學習的結果,更看重學習過程和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教師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進步應該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只有切合學生實際的、恰當的評價才能達到評價的目的,增強說服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從而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好地發揮評價的發展性功能。
參考文獻:
[1]劉智海.在體育教學中應貫穿體育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09.
[2]許芬芳.師生互動:中學體育教學的有效策略[J].浙江教育科學,2010.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前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