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才存
摘 要:伴隨著我國中小學素質教育進程,全面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的新課改理念,其中針對初中物理教學方式的改革尤為明顯。以教師轉變教學職能為基礎,以全面倡導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開展為核心,把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一起,進而構建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教育。在整個教學方式的革新過程中,不斷強調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提升其自主創新意識、理解力以及生活運用能力。針對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現狀,進而實踐、論證與總結人本教學的實施,從而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習興趣;小組合作學習;班級討論教學;情境教學
一、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學困境
1.學習興趣缺失化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體系中分析,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是一門新的科目,其教學內容乏善可陳,學生學習半知半解。雖然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學,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設計等多方面都有著一定程度的革新與優化,然而其教學目標中的基礎知識、理解分析以及解題運用等方面不曾改變,反而變得更加由淺入深。筆者曾做過一份簡略“初中物理學習興趣調查”,呈現兩極化的現象:其中60%的參調學生表示有學習興趣(僅有25%的學生由心喜歡初中物理);剩余40%的參調學生表示不感興趣(有10%的學生選擇放棄物理學習)。筆者認為,其成因有以下幾點:(1)師生、生生之間情感交流不夠,造成無法營造物理學習的氛圍;(2)教師對于部分新課改理念理解與實踐有所偏失,導致教學重形而失質。
2.教學語言不夠生活化
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模式的開展,其中一點便是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生活化與實際化,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轉變思維模式,從而更方便于學習與理解。然而,根據實踐表明,大部分的教師為了彰顯其教學水平、知識以及技能等方面,大量地使用一些精簡的教學語言。筆者認為,精簡的教學語言是對于一些已學科目的效率化教學,并不適應在初學物理的教學階段。因此,要提升現階段的初中物理教學質量,應當在授課過程中,把教學知識轉變為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讓初中生更容易地學習與理解。
二、初中物理“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的幾種教學方式
筆者認為,初中物理“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在于教師的教學引導,以求初中生能融入并參與其課堂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發揮個性、學識以及興趣等方面,在整個“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模式的開展過程中,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輔助教學,從而提升其教學效率。
1.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學,其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趨于多元化,其教學方式也采取“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科學化的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杠桿平衡的條件、并聯電路電流連接等物理實驗教學,教師應先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觀看物理實驗視頻以及現場實驗操作。首先,在觀看物理實驗視頻后,教師應讓小組學生進行學習、交流以及討論,指出實驗中的一些關鍵操作、安全事項等;其次,在現場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的情境想象力,使初中生進行獨立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運用,從而進行教學關聯。教師指導每組學生把實驗操作、數據、技術參數等進行記錄,之后進行組間的匯報,并把每組學生之間實驗記錄的不同點進行探討,以激發其探究性學習的欲望,使其教學更具擴展性。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物理實驗的相關教學,不僅僅設計了每個學生的獨立“留白”思考,更是讓小組學生之間合作與探究性學習開展,把實驗轉變為教學知識以及生活實際,從而提升初中生的物理綜合素養。
2.班級討論教學
筆者認為,摒棄物理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復雜難題的解析,物理其實是一門趣味的科學學科。筆者認為,作為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師,轉變教學職能的關鍵在于如何激發學生的樂趣,打造知識化與生動化的教學課堂。現階段,信息化多媒體教學已然成為初中物理教學的輔助工具,使得其課堂教學更具效率化。例如,在《光現象——光的反射》教學,當涉及一些現象以及定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用精簡的語言短句來形容下‘光的反射,大家評判下誰的更具生動與形象?”基于現代青少年的思想行為特征,其智力往往不能全部發展于學習過程中,比如,花大量時間上網、發帖、留言等,然而,教師便發展學生的這種個性,使其轉變為物理學習的驅動力。根據實踐教學所得,問題的提出以及回答過程中,例如,生:法線通過入射點;生:入角增大反角增……學生往往會爭論彼此精心想出的短句,互相進行辯論,誰的更生動與形象。作為教師,在此過程中不應該充當教學的主導者,而是教學的評價人,用知識化以及幽默化的教學語言來闡述學生的辯論,不難發現,班級內學生的學習與討論十分熱烈。除此,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個人魅力,教師應直接把學生的回答加上自身的學識把短句改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訣,來濃縮學生的學習記憶:“法線通過入射點,虛線垂直反射面。反射入射居兩邊,反角入角總相等。入法夾角為入角,入角增大反角增。所有物體都反射,鏡面反射漫反面。”其作用不僅僅是簡化記憶難度與增強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更能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地主導教學過程,營造更加良好的學習氛圍。
3.物理情境教學
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從一定的程度上對于傳統教學形成了一股無形的沖擊力與改變力。教師逐漸轉變其教學職能,摒棄“滿堂灌、填鴨式”等教學方式,盡量讓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把教材內的知識與生活化(物理應用)情境聯系在一起。例如,在串并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教室內的燈作為切入點,通過讓學生們進行關開(開關數量),讓其簡單地分辨其串并聯,為了更加延展其知識運用,讓學生們進行分組合作,推選一位小組代表進行回答,簡述:生活中哪些是串聯、哪些是并聯?哪些是串并聯?顯而易見,這種生活情境教學很容易讓學生了解與掌握串并聯的基礎知識與運用,教師可用通俗的例子來敘述:“一個開關四盞燈全部亮起,其中1盞燈壞了,當全部熄滅為串聯,當3盞燈亮為并聯,當1或2盞燈亮為串并聯共同作用。”當然,筆者認為,生活情境教學,其引入的一些生活(物理應用)情境,應與一些其他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聯系在一起,例如,設計、環境保護等,如此,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目標的多元化,從而全面地提升個人綜合知識。
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教師應加快其教學職能轉變,以形成專業化、職業化教師隊伍為己任,而學生應展開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力求“學而思、思而學”的學習理念,把新課改的人性化滲入其中,從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鵬,張云亭.人本主義在初中物理課程教與學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電教,2009(04).
[2]代衛建.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學生實驗探究技能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0(09).
[3]周忠武.初中物理探究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泉縣查干屯格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