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會敏
摘 要: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高中歷史的教育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勢下,需要教師主動探討具有創(chuàng)新性、獨特性的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方法。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法,在以新課標的教學目標為基礎的前提下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做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針對促進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提出了幾點方法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方法策略
一、轉變教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我國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育是采用“灌輸性”的教育教學方法,一味向學生灌輸純理論性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但過于枯燥無味,而且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1)教師可為學生營造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存在著知識,因此,教師可把課堂教學充分開放,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多課外的知識,有的學校會雕刻一些名人的石像供學生參觀,那么教師完全可以把這些石像利用起來,向學生講講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另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歷史博物館去參觀,對于書本中涉及的知識可結合實物向學生講解,這不但可以將課本上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識,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見聞、擴大學生的知識面。(2)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一些教師只顧自己在講臺上講課,而忽視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這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要多走下講臺,融入學生當中,傾聽學生的心聲,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3)教師要多增加課堂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這有利于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以人民版高中歷史課本中的《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這一章節(jié)內容為例子,在統(tǒng)一學習完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辦一次討論會,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我們學到的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都有哪些,請學生討論過后整理出相關的知識。然后,教師可請學生發(fā)言,大多數學生可能會說出有中國軍民的斗爭以及抗日戰(zhàn)爭,那么教師可引導學生挖掘更深層次的知識,對這兩場戰(zhàn)爭可進行比較,讓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知識。同時,教師還可開展競答賽,對本章細節(jié)問題進行提問,以此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二、創(chuàng)設多種課堂教育教學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有了強烈的好奇心、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那么學生才會主動投入到課本當中,這將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可創(chuàng)設多種教育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問題情境教學法,教師巧妙的問題設計不但能夠給學生設置下強烈的懸念,而且能夠使學生有足夠的興趣想要投入到書本中去尋找知識。如,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學習中,教師可這樣引入新課:“對于我國的國家制度,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那么,在建國初期,我國的領導人為什么要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制度而不建立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呢?那么,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有沒有借鑒過別國的發(fā)展經驗呢?我們經常說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那么馬克思列寧主義又是怎么傳入中國的呢?”教師利用這幾個問題可給學生留下疑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必定想要從書本中找到答案,那么,教師則可以引入新課,帶領學生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在濃厚興趣的引導下投入到對知識的學習當中,這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課堂學習的引導者,重點是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由于高中歷史知識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教師倘若只是按照課本中有的知識向學生講解的話,就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所以,很多時候需要翻閱一些古籍,通過查閱史料來供學生學習。那么,教師則可以把這部分課外知識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要適當引導學生即可,然后讓學生自己通過電腦、古籍史料來學習相關知識。在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中涉及了許多的戰(zhàn)爭,那么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查閱有關戰(zhàn)爭的知識,了解戰(zhàn)爭發(fā)生的原因、戰(zhàn)爭發(fā)生時的社會形態(tài)背景、以及抗戰(zhàn)時的人民生活等等。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思考的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通過分析以上方法策略可以看出,在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學的改革要跟得上教育領域的改革。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理論,而且要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這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高中歷史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張立霞.關于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幾點思考[J].大慶社會科學,2009(04).
[2]賴舉梅.關于圖示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5).
[3]陳建.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思考[J].學理論, 2009(09).
(作者單位 云南省楚雄州元謀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