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紅
摘 要:主要闡述了在新課程改革中如何提高作文教學效率。作文教學要善于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作文要精心評改,切忌只追求作文數量而忽略質量,而且要引導學生學會互相評改和自我評改。除此之外,作文教學還要重視對學生作文的講評反饋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作文教學;精心評改
作文教學往往是語文教師的一塊心病。可是作文又不得不寫,不得不教。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作文的權利歸還給學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把新鮮的空氣、源源不斷的活水引入到作文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快樂,讓教師體會到作文教學的快樂。
一、作文教學要善于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的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社會。可是對于初中階段學習作文的學生來說,卻是不喜歡表達,不愿意去表達,不知如何去表達。這就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啟發。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會展開聯想,引起共鳴。“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只有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傾訴表達的欲望,作文教學才會有成功的先決條件。如,讀《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時候就引導學生想想自己與親人之間的生離死別感人至深的故事。品味《端午的鴨蛋》的同時也叫學生回味一下自己身邊這樣有滋有味的民俗風情。與教材同步,把有限的課堂延伸到無限的課外,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作文就有了源源不斷的活水引入到課堂。不一定每一堂作文課都會觸動每一個學生的神經。但是只要有一次能觸發學生想要傾訴的愿望,那么對于他們來說,作文就好似開啟了一次開閘放水的閘門。
二、作文要精心評改,切忌只追求作文數量而忽略質量
教師的評語很重要,不要再像以前那樣,只是一些高高在上的生硬冰冷的指示性的刻板話語,而要把這當作師生心靈交流的平臺。教師不要急于粗暴武斷地否定學生,而要善于從錯誤的荊棘中尋找出美麗的花朵來。教師的評語絕不能是擺著架子假惺惺的話語,可以很感性,很幽默,很輕松,當然更要睿智。最重要的是,師生真誠平等的交流,既是師生間親密無間的對話溝通,又是對學生一種很有益的引導。教師的作文評改可以文字批改,可以面批,也可以粗略批改。但是無論如何學生的每一次作文都要有所收獲,不能讓它淪為一種無意義的形式,成為教師和學生無用而沉重的負擔。
三、引導學生學會互相評改和自我評改
僅是教師單方面的作文評改是遠遠不夠的,更要引導學生學會互相評改和自我評改,讓學生認識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自己文章還有對別人作文的興趣。在交流討論中作文水平和鑒賞水平都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當然學生評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說有就有的,需要一個培養、訓練的過程。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明確評改任務,還要在學生評改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可以在學生的評語之后再下評語,引導學生去感悟、去思考。如此重重修改,有時候一篇作文可以要求改兩、三次,有時候一篇作文可以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后要求學生再次重新修改。讓學生領悟到:好作文不僅僅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尤其要引導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地斟酌推敲,這一點很重要。
四、作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作文的講評反饋
每一次作文都要讓學生期待教師的講評,期待教師把自己的作文作為范文來讀。教師也要善于用范文朗讀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在這里要注意的是教師切忌只看優秀學生的好作文,對于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作文要有不同的要求。這樣作文不論是什么層次階段的學生都有受表揚的機會,都會很期待這樣的作文講評課。每一次作文講評都要明確地反饋給學生他們作文中的優點與不足,并要求學生做好隨堂筆記,為下次的作文訓練明確需要努力的方向。把有關寫作的理論知識同學生的實際寫作聯系起來,學生會比較感興趣也容易接受,哪怕是最差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每一次細小的進步,尤其是以鼓勵和欣賞為主的賞識教育,這是滋潤學生文學心田的甘霖。
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走出來的新課程改革中的作文教學,要處處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改理念,要實實在在地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鮮活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傾訴的欲望,發現他們作文中的閃光點。讓喜悅、成功、輕松、愉悅代言作文教學的色彩,讓學生愛寫愛聽、教師愛讀愛看成為作文教學中的主打曲。享受作文,并在這樣和諧快樂的作文教學中使學生的作文能力、語文綜合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泉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