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
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英語的能力,必須掌握好閱讀前、中、后三個步驟,方可收到授人以漁的成效。
關鍵詞:閱讀能力;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
閱讀教學一直是我們在探討的一個話題。較強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對英語的掌握,一旦掌握了閱讀的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取得進步,即可收到授人以漁的成效。下面就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閱讀前——整合教材,靈活運用
1.靈活地處理教材,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如,在學完表示水果的單詞banana,watermelon,apple等后,可對教材進行整合。如,結合語文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把以上單詞編成學生喜愛的故事:一天,小猴子下山去摘東西。走著走著,他看到一個大大的watermelon,于是抱起它就向前走去。走著走著,又看見黃燦燦的banana,于是他扔掉watermelon,撿起banana又向前走去……就這樣,小猴子一路走一路丟,最后啥都沒有得到。
有中文故事的認知鋪墊,學生學起這個英語故事興趣盎然。
2.結合圖片,降低難度
遇到較難理解的閱讀材料時,教師將其轉換成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降低閱讀的難度。
二、閱讀中——感知內容,練做結合
1.帶著問題瀏覽,目標明確
學生在聽錄音內容時,教師可創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有目的地聽。這些問題是大多數學生都能回答的,如,圍繞who,when和what等疑問詞設計表格,讓學生感知材料大意,帶著問題瀏覽材料,可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找出答案,獲得重要信息,為之后的語言表述提供便利。
2.掃讀生詞,清除障礙
閱讀新材料會遇到一定量的生詞,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處理生詞顯得尤重要。
(1)結合圖片,形象識詞
學生面對比較難理解的閱讀材料時,教師配以生動的圖片,會大大降低閱讀難度。
(2)聯系上下文猜意思
閱讀材料中的生詞的理解,可以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來實現。教六下Unit 3 B lets read時:張鵬的風箏掉進湖里,一只狗幫他找回來。引導學生去猜I was grateful to him中的生詞“grateful”。自然而然學生理解了單詞是“感激”之意。
3.練做結合,由易到難
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在練做中鞏固。學完一篇材料,設計、判斷、再選擇,最后做填空的練習題,循序漸進。
練做結合,學生很快理解了主要內容,學起來很輕松。
三、閱讀后——拓展應用,提升閱讀
1.小練筆
“說”和“寫”是語言輸出的主要形式。閱讀教學中,必須讓學生進行練筆。
2.復述內容
復述能提高學生口語和書面表達的能力。教師可借助重點詞匯、簡筆畫圖片和問題信息等組織學生進行內容復述。如,講四年級教材中的lets talk 時設計一些題來復述課文,效果會很好。
總之,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我們不斷運用和探究。
(作者單位 山西省汾陽市西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