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全意
摘 要:有效教學追求的是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能夠把所學的知識積極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的一部分。數學變式教學是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從“變”的現象中發現“不變”的本質,進而探究“變”的規律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這種方式,可以起到減負增效的作用,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數學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變式教學
變式教學是在中學數學中經常運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中學數學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方式。數學變式教學是通過一個問題的變式來達到解決一類問題的目的,為學生提供一個求異、變思的空間,引導學生透過問題的現象發現本質,探求問題的規律和不同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對數學這門學科形成科學概念。本文就變式教學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體會。
一、利用變式,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初中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數學概念的概括性比較強,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利用變式教學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正例變式主要體現為原型及其變式,但在學習中往往容易形成定式僵化的認識,把典型特征當成本質特征,忽視了概念的本質屬性。而且概念的本質屬性在概念的例子中都是相同的,僅從原型的標準特征上很難真正把握其本質特征。因此通過運用各種變式的比較,才可以充分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除了正例變式外,還應利用反例變式。例如,命題“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是否正確,若正確請說明理由,若不正確請舉例。學生需要從三邊相等的三角形進行判斷,從而了解和區分本質特征和非本質特征,然后舉出反例。總而言之,在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中,通過合理運用正例變式和反例變式,能幫助學生把握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
二、加強例題和習題的變式教學,促進知識遷移
數學的思想方法都隱藏于例題和習題中,我們通過典型的例題,最大可能地覆蓋知識點,再由點延伸到面,發揮習題的變式功能和解法的多樣性。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變式教學,有著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意義。通過變式教學,不是解決一個問題,而是解決一類問題。變式教學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勇于探索的精神。這正是我們初中數學教學所應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嚴昌寶.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與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2011(07).
[2]蔡建華.變式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運用[J].福建中學數學,2006(02).
[3]楊莉.淺談變式教學在數學試卷分析課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0).
(作者單位 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路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