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娟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極具創造力的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作為一名有著多年小學語文課程任教的教師,現通過自身經驗總結,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以及提升創新能力培養的措施兩方面展開,旨在為廣大同行提供參考借鑒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思維;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創造力是個體在特定環境下結合自身一些特點,通過思維活動對事物產生的分歧性觀點,從而賦予事物以新的特性和新的意義,其結果也符合眾人的需求。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現狀
1.以認知能力為主
目前,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基本還是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來教育學生。教師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沒講到的知識,學生又不會,考試萬一考到了呢,完全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通常將學生不會的知識直接告訴學生,不會的字,不懂的詞,都是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而沒想著讓學生自己查閱字典或詞典來掌握知識。很多學生一節課上完,教材上面還是新的,沒有一點畫線的地方,學生主要靠聽來獲取知識,自主學習幾乎沒有,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
2.學生思維狹隘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絕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對教材展開的教學中,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是豐富學生的寫作題材,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等方面的積累,但在教師眼中只有課文,而在學生眼中也只有教材,只要讓學生把教材中的內容吸收充分后,那么這堂課就是達標的,雖然有的教師課講得很不錯,條理清晰,思路明了,然而基本沒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很少進行主動思考。
3.評價語言單一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回答問題的好壞,教師通常都給予平淡的反饋,例如“對的,請坐”“就是這樣,請坐”“你思路錯誤”等等這些語句作為學生回答問題的反饋。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單一,缺乏激勵措施,從而導致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嚴重降低,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措施
1.創新語文教學方法
語文課堂上創新教學方法是一項挑戰性極強的活動,創新教學方法需要教師不但有能力還要有魄力,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雙重培養,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創新思維能力,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創新課堂上教師應該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確保創新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同時培養學生遵守組織紀律,規范學習的意識。
2.樹立情感性評價觀
首先科學有效地對學生展開評價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鼓勵,現階段,小學語文的評價顯得有點單一,不利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激勵。其次手段主要是以口頭回答問題或者筆試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些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為了給學生一個與其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相一致的評價,筆者認為應去掉一些針對具體知識點的題型,而應該以能力為標準的評價體系,讓學生主動地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創新思維能力。
3.教學方式多樣化,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創造能力
筆者在教學活動中,通常針對不同的課文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例如,當遇到畫面感很強的文章時就讓學生通過對文章意境的想象,來自己畫出那種畫面感;如果遇到節奏性強的課文或者是詩歌,就讓學生背誦后,以唱的形式來試著將它唱出來,如果是上童話課或者是人物對話情節較豐富的文章時就讓學生來扮演不同角色,讓學生在這種畫畫、唱歌、演戲的活動中學習語文,并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當然這些也含有許多由學生自主創新出來的成分。
4.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由于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文化類型的課程,僅僅通過課堂教學難以取得好的成績,因此筆者經常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并養成記日記的習慣。首先學生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中學到語文知識,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有的學生在校園內亂倒垃圾,筆者就鼓勵學生寫倡議書,并評出寫得好的作為倡議書貼在校園顯眼位置。其次還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作文比賽,而題目通常是選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來展開。這樣一來,既增長學生的知識,又能通過實踐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針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發揮自身教學技能,為學生鍛煉自身創新思維能力創造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獲取真知,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礎。同時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以教材內容作為切入點,通過多元化的渠道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冉正寶.語文思維教學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