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自成
摘 要:“有效教學”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而高效課堂的養成就是建立在有效教學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魅力,進而讓語文課堂更加高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
高效課堂是指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想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首先,教師要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和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樂學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其次,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再次,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全面的發展。
一、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習動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也就是說,在授課的時候,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輕松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詹天佑》時,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同時在他的科學態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啟迪。所以,在授課的時候,筆者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有關詹天佑的一些事跡,同時,引導學生結合視頻內容進行自學,最后,教師對本節課的中心思想進行強化,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創設問題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在語文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就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線索,并把這一線索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即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理解問題、討論問題,最后教師根據討論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準確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學習《龍的傳人》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授課的時候,筆者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問題:(1)你對龍有哪些了解,在古代中都有哪些含有龍的詩句、神話、成語等。(2)我們為什么被稱作是龍的傳人?(3)我們為什么會因為是龍的傳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引導學生在解決上述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本節課的中心思想,真正地讓學生理解龍的象征意義,體會龍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久而久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當然,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會進一步得到提升。
三、搭建說話平臺,培養口語能力
對于農村語文教學,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應對考試,取得好的成績。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總是一味地抱怨一些學生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好;總是抱怨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無話可說,為了湊字數而寫。其實,當教師在抱怨的時候,不妨想一想,教師有沒有給過學生表達的空間,有沒有給學生鍛煉的機會。當我們教師仔細想的時候會發現:不是學生沒有表述能力,而是沒有機會。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搭建一個“三分鐘說話”平臺,使學生輕松地成長。
例如,在學完《種子的夢》時,筆者以“我的夢”為主題,給學生搭建了一個演講平臺,引導學生站在講臺上自由地闡述自己的夢,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更好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提升的,所以,這就需要學生堅持,需要學生敢于在這個平臺上展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進而促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四、完善評價體系,樹立學習信心
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評價的主體要多元化,要將教師評價轉變為生生之間的評價,使學生在互相評價中能夠真正地認識自己,消除一些學困生的自卑心理,最終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總之,學生興趣的調動,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施等,都是實現“有效而高效的語文課堂”這一目標的方式和方法,最終促進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章海霞.構建和諧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1(20).
[2]湯萍.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研究,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