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波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應著重在目的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唯物辯證觀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習慣等方面進行實踐。數學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只有相互結合,相互滲透,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數學教學;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性;愛國主義;唯物辯證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應著重在哪些方面進行實踐呢?根據多年的教學體會,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目的性教育
要學生進行自覺努力的學習,必須有一定的學習動機,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一般是為了得到大人的稱贊而努力學習。在這一階段,教師可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采用發(fā)放小獎品等方法來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但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這種方法就再也引不起他們的興趣了。這時,首先可以把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比如:通過數學家們刻苦攻關的故事,鼓勵學生向他們學習;通過數學上的偉大發(fā)明對整個社會和人類的巨大作用,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電視、互聯網、生活中的一些實例,說明數學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使學生看到學好數學的意義。其次,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小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數學知識又是不斷發(fā)展、循序漸進的。教師一定要抓住這些特點,利用學生腦海中產生的疑問,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持續(xù)的興趣。
二、愛國主義教育
數學教材的編寫者在教材編寫之初就注意到數學教學和思想教育的緊密結合。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富有教育意義的學習材料,只要教師在備課時認真發(fā)掘, 完全可以做到物盡其用。例如,小學數學第一冊開篇有一節(jié)“準備課”,其中就有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首先讓學生觀察圖上的五星紅旗,教師對學生深情講述,五星紅旗是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在這節(jié)準備課之后,緊接著就有一幅新學期開學的圖畫,讓學生先觀察這幅圖畫,再進行熱愛勞動、積極鍛煉、尊師愛生等思想教育。另外,教材中 “你知道嗎?”這樣的小欄目,如《九章算術》記載了當時最先進的四則混合運算,其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值解法和聯立一次方程組的解法,要比歐洲同類算法早1500多年。教師可利用此類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學習、愛科學、愛祖國的教育。
三、唯物辯證觀教育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中數量之間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反映了客觀世界事物之間聯系和運動發(fā)展的規(guī)律,因而為學生發(fā)展辯證思維、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提供了基礎。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例子到處都有。例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向學生說明:原始社會,人類的狩獵、種植、捕魚、采集等活動,都要跟數量打交道,最早用來計數的是手指、腳趾,或小石子、小木棍等,后來發(fā)展到打繩結記數,或在獸皮、樹木、石頭上刻畫記數,這些記號,慢慢地就變成了最早的數學符號。 我們現在用的這些數學符號原來是印度人發(fā)明的,后來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現在把這些數字叫做阿拉伯數字。教學這一過程,使同學們真實地感到,數的產生并不是數學家憑空想象的,而是人們生產勞動實踐的需要,從而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在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加與減、多與少、已知與未知等對學生進行矛盾對立統一的觀點教育,通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操作、數學知識在生產建設中的應用等進行實踐第一的教育。
四、培養(yǎng)良好習慣
良好習慣在一個人的學習和生活中極其重要,一個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小學生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其心理特點也不盡相同,所以培養(yǎng)習慣的側重點也不同。在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動、粗心,注意力容易轉移,這一階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講、認真書寫、認真計算及檢查的習慣等。這些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容易,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上述要求,并在這個基礎上反復訓練。與此同時,教師要做出榜樣,在黑板上書寫及批改作業(yè)時先對自己提出嚴格的要求。到了中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積極思考和及時復習的習慣。到了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需要教師制訂一個長期的計劃,并且有目的地實行。總而言之,數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方面的工作,一要根據數學這一學科的特點,二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從而發(fā)揮數學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方面的作用。
責任編輯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