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剛
摘 要:歷史一直被看做人類德育的來源與載體,在眾多學科里,歷史學科對學生的引導功能是任何其他學科都不可替代的。其中,歷史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促進初中生樹立科學、正確的人生發展觀。這一功能在鄉土教育缺乏的今天尤為重要,因此,在當代初中的教學中歷史教學必不可少,其中鄉土教育尤其不能忽視的,它可以增進學生對自己家鄉的進一步了解,并逐步培養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懷,進而,促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發展觀,服務于家鄉建設。
關鍵詞:歷史教學;鄉土教育;人生發展觀;回鄉建設
歷史學科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和世界歷史的基礎知識,也就是那些比較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階段特征。歷史教學的社會功能可以概括為“借鑒歷史、資治育人”和“服務現實,創造明天”。現在,人類可考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日益進步,所以,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歷史經驗。歷史與現實的關系是密切相關的,歷史講述的是過去發生的現實,而當今的現實就是歷史的延續,是不斷書寫的新歷史。在對那些已經過去了的歷史進行觀察和思考的時候,我們往往可以在歷史的經驗教訓中找到一些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這就是歷史所具有的借鑒作用。這一借鑒作用,不僅僅是指那些社會中的大問題,而且也指那些個人的問題。對于此,李大釗早就說過:“想要得到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歷史觀。”
一、如何滲透歷史教學的鄉土教育
在歷史教學中,初中生要想樹立正確的人生發展觀就必須接受鄉土教育。那么什么是鄉土教育呢?又怎樣利用鄉土教育幫助初中生樹立科學的人生發展觀呢?首先,鄉土教育主要是指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一些關于本鄉本土的教育,講述一些學生可以直接或曾經親身感受過的家鄉的人文、歷史等,使廣大初中生可以從自己生活的環境里進一步認識自己生長并居住的家鄉,使其產生一股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認同自己的家鄉,并樹立正確的人生發展觀,自愿在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回到家鄉貢獻力量,改善家鄉的經濟、教育等各個方面。
在對初中生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時刻滲透思想教育,這一行為必須在歷史知識、內容的教與學的過程中進行,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附加到歷史教學的過程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挖掘歷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并把找到的這些因素與當今的現實與學生的思想聯系起來,但是,不可以畫蛇添足,更不可以穿靴戴帽,這樣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舉一些歷史上,功成名就后回到家鄉,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的例子,以此來為學生提供歷史教學的借鑒作用。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上冊《近代工業的興起》中的張謇素材。張謇一直都是歷史上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但是,教師應當討論的并不是他代表哪個階級,說的是誰的利益。不管他代表誰,他在功成名就后,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他以家鄉為基地,努力發展近代紡織工業,努力為家鄉的發展作出貢獻。當然,這是建立在他對自己家鄉了解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對家鄉的了解,就不會知道家鄉的發展方向和出路在哪里。張謇對于家鄉的熱愛與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一個處于亂世之中的人尚且可以義無反顧地為自己的家鄉作出貢獻,那么,生存在當下安定時代的初中生,對于學成歸來,貢獻家鄉還有什么不可以做到呢?
所以,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現階段歷史教學必須重視鄉土教育,尤其是初中生正確人生發展觀的樹立。
二、初中生歷史教學與人生發展觀的聯系
從古至今,歷史教學一直是教育的重點。而今,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其自身的作用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越來越強。就中國目前初中歷史教育的現狀來說,歷史教學的功效還是不容樂觀的。筆者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深深地明白:現在的歷史教學仍未從應試教育中脫離出來。面對當今社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就是,越來越多的初中生在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之后,步入高中與大學(出國留學),在畢業之后,絕大多數學生,選擇在那些生活水平比較高的大城市就業,或者出國謀生,不想回鄉受苦,幫助自己的家鄉建設。面對這一現實,歷史教學的學科功效在哪里呢?歷史教學的學科價值又體現在哪里呢?
這些問題集中說明了,歷史教學中鄉土教育的匱乏,廣大初中生缺乏正確的人生發展觀。由于這一系列現實問題的凸顯,使得歷史教學中鄉土教育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社會上對于初中生人生發展觀的建立也越來越關注。
現代初中生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發展觀,與當地的建設與發展具有密切的聯系。正確的人生發展觀必須要處理好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自身和社會的關系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人的人生發展觀是其所處的社會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作用的產物。但是,由于每個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所代表的階級社會地位不同,生活境遇與經歷也不同,所以,認識到的人生意義與目的也是不盡相同的。正確的人生發展觀,可以促進家鄉建設的發展,反之,即會阻礙。因此,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必須努力引導當代初中生,使其建立起正確的人生發展觀,引導當代初中生在成長以后,回歸家鄉,為家鄉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張來鳳.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沈敏.初中歷史教學與鄉土文化資源的融合[J].考試周刊,2013(01).
[3]彭文君.全球化時代我國鄉土教育發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楊陵區揉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