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洪彬
摘 要: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意義重大。那么如何激發閱讀興趣,就成為每個語文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創設情境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從聯系生活、使用多媒體和激發情感等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情境教學;閱讀興趣;指導方法
贊科夫曾經說過:“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可見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意義之大。那么如何激發閱讀興趣,就成為每個語文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創設情境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
為了使語文課堂教學成為更有趣、更生動、更有意義、更具魅力的活動,在語文課堂實踐中我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聯系生活,產生情感共鳴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生活有多廣泛,語文學習就有多廣泛。每一篇成功的文學作品,都是用心去感受生活乃至生命的結果。他們的作品都是自己生活經歷的縮影,他們所描繪的正是自己對生命最本能的認知。為了讀懂作者的心聲,真正地走進作者的心靈,我在教學《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時,我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假設你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又是一位具有一定管理領導能力的人,由于某些原因被貶到荒涼的四川,一貶就是二十三年,當你重新被召回朝廷,你在回京的途中會有什么感受呢?這樣學生就能從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此時學生就會好奇劉禹錫的情感感受,更樂于讀詩文內容,對作者的情感就不難理解了。
二、充滿激情,精彩演繹文字
沒有真情,課堂教學就像一潭死水,師生即使面對面,也猶如背對背,只有激情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教學《論語》九則中的最后一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時,為了不使學生枯燥地接受文言文知識,在講解“恕”字的含義時,我把恕字拆開,拆成“如心”兩個字,然后啟發學生,做到哪些可以稱為如心呢?這時學生興趣非常濃厚,議論紛紛,興致勃勃,積極發言,有的回答將心比心,有的說是善解人意,有的回答為他人著想……明白“恕”字的意義,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正如第斯多惠所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三、利用多媒體,再現情境
多媒體教學與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使語文教學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術手段為語文教學創設情境、為學生朗讀營造氛圍,幫助學生自然、準確地理解語言,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的天窗。我在教學《再別康橋》一詩時,利用多媒體放映了多幅英國劍橋大學的圖片,帶領學生通過圖片游覽了一次康橋,游過了美麗的康橋,音樂馬上響起,在舒緩而悠揚的樂曲中,學生走進了徐志摩的詩歌,真如身臨其境,一雙雙眼睛多么投入地盯在文字上,深情地朗誦著優美的詩句。學生不由自主地調動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進行相應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易”“趣”“活”,適應學生的精神需要。
語文課堂為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教學空間,創設各種情境,引領學生興致盎然地暢游在文字的世界里,是語文教師職業的崇高體現。
參考文獻:
陳梅.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新課程學習,2009.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燒鍋鎮鄉來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