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當前,中學生物教學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然而,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學,有不少學生輕視生物學習,甚至把生物課看成負擔。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從生物教學自身特點中尋找突破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活教學,提高質量,目前已成為生物學教師亟待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生物教學;學習興趣;教學手段
初中生物教學是一種復雜的認知活動,而興趣是完成這一活動的基礎。只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其學習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下面就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談幾點體會。
一、感情投資,激發興趣
若學生對教師感興趣,對他所任教的這門課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多進行感情投資,做到處處關心學生,愛生如子。同時,課余時間應多深入到學生中去和他們聊天,講講生物領域中各種各樣的趣聞,幫助他們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如,為什么一次施肥過多,植物會燒苗?為何有的南瓜子房會發育良好,有的南瓜子房發育不好?同樣是雙胞胎,為何有的長得像,而有的長得不像?這樣做學生自然會喜歡這個教師,進而喜歡這門學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巧設質疑,激發興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及活動,揭開生命運動的本質、規律,這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依據所教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質疑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巧妙地造成懸念,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種子和果實的形成》中,我先簡略介紹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種種、果實繁多,然后設問:“為什么一朵桃花能變成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為什么果實都結在開花的部位?”在介紹“基因的顯性和隱性”時,提出:“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雙眼皮,可子女卻是單眼皮?”“為什么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卻生了一對患紅綠色盲(不能分辨紅綠色)的孩子?”“為什么一對智力正常的夫婦,卻生了一個患苯丙酮尿癥(智力障礙)的孩子?”……
這些問題必然引起學生的好奇,使他們積極開動腦筋思索,踴躍發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三、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激發興趣
學生接受知識離不開具體形象。課本插圖、掛圖、生物標本、模型、實物這些傳統、直觀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教學條件的改變,幻燈、投影、多媒體等現代化直觀教學手段為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如果教師能靈活運用這些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很容易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生物教學中可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巧設疑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適當介紹生物科學研究的新成就及其發展前景,激發興趣
生物科學是當代科學的前沿,生物技術是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科學家為之獻身,生物領域中眾多的未知數正期待著年輕一代去探索、去尋求答案。因此,在課堂上適當介紹生物科學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當人們的器官發生了不可逆轉的病變,生命受到威脅時,挽救生命的唯一辦法就是器官移植。為了解決器官的來源問題,也為了預防移植后出現的排異現象,科學家們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帶有人類某些基因的動物。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豬心”“豬腎”等,可望在不久的將來進入人體執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又如,在講到細胞核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時,我給他們講了多莉羊的克隆過程,學生都很感興趣。還可以介紹一些生物科學家的故事,讓學生產生興趣。袁隆平歷盡艱辛,培育出舉世聞名的雜交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學到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時,可給學生講述。還有維生素C發現小史和巴斯德與“自然發生論的斗爭”等,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生物學,關注生物學的發展。
五、運用教學語言藝術,激發興趣
教師在講授自然科學知識時,首先注重的是語言的科學性,其次才是語言的藝術性,但絕不能忽視語言的藝術性,因為它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吸引學生集中精力。語言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1)語言要簡練,邏輯性強,聽起來順理成章,且一環扣一環,層層深入。(2)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可運用形象的比喻將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講血液循環系統具有調節體溫的作用時,把血管比喻為暖氣管道,而毛細血管就相當于暖氣片。講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時,把細胞膜比作細胞的大門,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3)語言要有節奏,快慢適度,注意語氣、語調,并有適當停頓。凡是重點、難點知識的講授,速度一定要放慢些,語氣要加重些,語調要放低些。(4)教師的語言富有感染力,生物教師以自己對生物科學的熱愛、對生物科學家的崇拜、為生物科學成就所激勵而產生的激情去感染學生,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并立志于生物科學的研究。
總之,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才可使他們學得生動活潑、興味不衰。當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在于教師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在遵循教學規律,把握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才能使生物教學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