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蓮
摘 要:“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靈魂。中職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闡述了如何挖掘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價值因素,從而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中職語文;情感教育;滲透
青少年的成長是由三維世界構成的:一是生活世界的認識、理解、融合,即學會生活;二是對知識世界的認知、構建、積累,即學會學習;三是心靈世界的喚醒、感悟、完善,即學會做人。中職學生正從應試教育的誤區走來,他們對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感悟很少。
發掘教學中蘊藏的思想感情,要使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教師就應將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怎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實現這一目標?
一、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基礎和心理體驗的積累
目前的中職學生在校沒有得到老師的關愛,在家庭沒有得到家長的合理管教,在社會沒有得到認可,他們別無選擇地一腳踏進了職業學校,現實與他們的理想差距太大了,還想著實現他們的高考夢,學習文化知識已不是他們的強項了。但學生都不是帶著一張白紙走進教室的,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積累了生活基礎,比如能自立、自強,是生活環境教育了他們。利用好這些基礎,能夠很好地把學習目標任務與生活世界對接。我在教學李四光的《看看我們的地球》一文時,正好是2011年3月中旬日本發生地震海嘯后不幾天,我引導學生關注新聞報道,了解有關核輻射情況,結果學生感慨良多,我及時布置了新的習作《看看我們的地球》,學生作文的觀點和材料很令人滿意。
二、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
這就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提供的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他們學有所長,學有所專,以一技之長立足于社會。教師應樹立起以培養學生健康個性特別是自信心為目的的教育觀念,并在教學中時刻貫徹這一思想,把“情感教育”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職業學校的學生絕大多數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所以職業學校的學生缺失的正是尊嚴和愛心,教師應傾心竭力用真情去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善于與學生溝通,給學生以心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讓他們知道,他們雖然沒有邁進最好的學校,但他們的人格是平等的,要彌補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所缺失的愛,以愛心和責任心關注每一位中職生,這才是職業教育的切入點。
三、使“人格教育”和“自主意識”成為語文課堂的核心價值
《中職語文教學課程標準》表述得非常明確: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全面發展,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所以中職語文教學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因此人格美是貫穿課堂始終的教育。我在教學《諫太宗十思疏》時,鑒于文章的許多話對同學們也一定很有啟發,請大家根據文章的句子提煉格言作為自勉或贈送他人的話,結果學生由課文中的句子提煉出“根固木長”“泉浚流遠”“積德安國”“取易守難”“竭誠待下”“知足自戒”“知止安人”等幾十個格言,學生的收獲很多。
總之,身為中職語文老師,我們要保護孩子求知的熱情,保護孩子人文的心靈,使每一篇文章都變成思想情感的傳承,使每一次交流都是價值觀的碰撞,在我們還可以影響孩子們心靈的時候,用愛去驅除陰霾,用曠達去激勵堅強,用善良去引發善良,實踐好語文教學中的“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超級鏈接,相信青春的陰云過后,每一棵樹都會長得茁壯!
參考文獻:
[1]張行濤,郭東歧.新世紀教師素養.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6.
[2]鄭金洲.學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