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建
摘 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的重要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重要保證,有利于引發起學生對所發現問題的思考與探究情感,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
關鍵詞:貼近生活;創設情境;生動有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師應讓每個學生從情境中產生問題、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一、貼近學生生活創設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比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預先安排學生收集生活中有角的實物,課堂上伊始,學生興奮地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東西,接著我分組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實物的共同點,并小組展開討論、交流,接著以組進行匯報,最后抽象出角的特征,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形象感知過渡到建立表象的層面。我又組織學生探索生活中角的運用及好處,比如,出示四把椅面和椅背構成不同角度的椅子,問:你們更愿意坐哪種形狀的椅子,說說自己的理由。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鞏固學習內容,讓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然后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同時獲取了學習數學的經驗,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二、引入有趣游戲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在課堂中引入有趣的數學游戲,更利于營造師生寬松的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增長學生智慧。
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時,為了讓學生感受身邊的正反比例,我指導學生來做這樣一個分圓片游戲:給每個小組發了30小圓片,擺一擺、分一分:假如每人10個,可分給幾人?每人6個,又可以分給幾人?每人5個呢?每人3個呢?每人圓片的個數變化,人數也隨著變化,根據每次個數和人數的變化情況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我讓學生用新學到的數學知識說明這個規律。這時學生就覺得很容易,爭先恐后地回答,圓片的總量不變,也就是每人的個數和人數的積不變。這說明圓片的總數量一定,那么每人的個數和人數就成反比例。通過游戲化的教學,學生學得趣味盎然,在“玩”中學習,“趣”中練習,“樂”中長才干,既輕松愉快地學會了新知識,又促進了大腦思維,推動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三、運用多種媒體創設情境
從信息論的角度看,利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傳播和吸收,它們通過形、聲、色的感官刺激,不僅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易激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使學生不但能置身于課堂教學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兩、三位數乘法”時,課本是由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一圈需要114分引入的,我則搜集有關“天宮一號”和“神州八號”順利對接方面的錄像和圖片資料,并在數學課上進行展示,生動形象的資料必將對學生的感觀產生強烈的刺激。當學生心潮澎湃時,我結合有關資料提出思考題:衛星繞地球21圈需要多長時間?在這樣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必然能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新鮮感,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以“情境”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實踐證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獲取知識,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的真正轉變。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和神奇,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學生才能走出數學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數學、活動數學、探索數學的綠洲。
(作者單位 東觀二學區)